香港通识科检讨报告遭多方质疑

2020-09-24 06:16叶蓝
环球时报 2020-09-24
关键词:通识教育局议员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

香港的通识科教育争议自“修例风波”爆发以来持续发酵,前特首董建华形容通识科失败,建制派要求评分改为及格和不及格。专责小组完成历时近3年的检讨,22日提交长达46页的报告,在香港社会引发巨大争议。

成立约3年、由学界及教育局人士组成的“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22日向香港教育局提交最后的检讨报告。据香港《星岛日报》23日报道,报告建议维持高中的4个核心科目,即中文科、英文科、数学科及通识科的安排不变,通识科“必修必考”,但允许学生选择不进行独立专题探究(IES),将IES转为延伸和选修部分,并将笔试及IES的评级分开汇报。小组表示肯定通识科的核心科地位,认为可让学生多角度研习富有争议的课题,提供平台了解内地发展、《宪法》和《基本法》等。专责小组主席陈黄丽娟称,通识是核心科毋庸置疑,可培养明辨慎思能力、国民身份、公民意识及国际视野,但有改善空间,使其达到课程目标。

报告直指“新近发生的事件”尚在发展,不宜进行学科探究。陈黄丽娟解释称,在有清晰背景、理据及实证之下研究课题才理想,而不是“每日、每周追课题,课程不停更新资料,老师不停改、追,学生就此没完没了地讨论,对师生压力都很大”。报告同时支持将通识教科书纳入送审机制,建议教育局与考评局日后就考卷拟题、审题和评核“加强共识及通力合作”,确保课程目标和理念与评估一致。陈黄丽娟称,该建议与早前文凭试发生的历史科试题风波无关,旨在让两者加强沟通,而非要求教育局派人参与考评工作。

《东方日报》23日注意到,报告特别提到去年香港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事件,不少年轻人牵涉其中,更以激进手法争取政治诉求,大量假新闻经社交媒体及网络传播,令人担忧。因此,建议学校应优先推行价值观教育,包括加强生命教育、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等,强调守法、公众和共同利益,以及分辨信息真假等。小组还建议编写更多“生活事件”示例和教材,处理具有争议性的课题如欺凌、青少年怀孕、性别议题和网络罪行等。

针对这份报告,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表示会仔细研究,考虑社会各界意见,审慎进行后续工作。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刘锦辉称,当局当年认为通识科议题不断转变,因此不要求送审,现在小组却建议将通识教科书纳入送审制度,“偏离局方原来看法”。他还称,通识科教师会按教学需要选取新闻时事为例,帮助学生理解议题,而小组认为“新近发生的事件”不宜作为探究题材,“我对什么是‘新近感到疑惑,希望局方解释”。泛民议员黄碧云联合数名区议员22日到政府总部外请愿,声称通识科必须保留为必修必考,但现在的评分方法,不觉得要进行重大变动。

不少建制派表示失望。“团结香港基金”顾问、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侯杰泰称,小组建议改革不够彻底,形容是原地踏步。立法会议员梁美芬表示对保留通识科必修必考“极大失望”,她说,通识科成为高度争议的学科,其成果与初心背道而驰,检讨报告只提到如何培训师资,却未提出教师的监管机制,教师质量没有任何保障,因此这次改革“换汤不换药”。立法会议员葛佩帆说,现在通识科问题多多,既没有统一课本,更有不少老师被投诉立场偏颇,教学质量及成效成疑,因此维持通识科“必修必考”的建议考虑不周。

有港媒23日直言,通识科最大的问题不仅在于内容空泛,更在于成为洗脑的工具,教坏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要将香港的年轻人引到什么路上,从大批年轻人参与非法占中、黑暴已可见一斑”。连当初推动通识改革的人士都承认通识科失败,民意要求废除误人不浅的通识科,至少改为选修科,但小组仍维持其必修必考的四大主科之一地位,令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文章认为,虽然小组建议将教材送审,但此举治标不治本,只要教育界仍由“揽炒(同归于尽)派”把持,教通识的老师政治先行,就可轻易在课堂传播政治歪理,继续荼毒年轻一代。▲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局议员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英议员离职后照领餐补
奚爱国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
尖耳兔小电之志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