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华德 宋艳玲 林芸芸 陈明慧 顾申红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100)
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慢性疾病〔1~3〕,且对于病程较长、中度及高度危险的高血压患者往往并发冠心病〔4〕。资料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3~4倍,而60%~70%冠心病患者患有高血压〔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同属慢性病,易导致脂肪及糖类代谢紊乱,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心脑系统、肾功能及视网膜出现病变〔6〕。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既往主要运用于贫血的诊断及分类,近年来,已有研究发现,RDW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8〕,但目前尚无研究探讨其在评价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预后的临床价值。厄贝沙坦作为一类新型降压药物,具有减轻血管内皮的氧化应激,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9,10〕。而丹红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且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已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但目前尚无相关研究报道二者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11,1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二者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RDW水平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3〕;(2)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3)研究期间未服用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伴血液急性感染或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64)口服,1次/d,2片/次,连续治疗12 w。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治疗:将3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稀释后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2 w,休息2 w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两组患者血压,所有患者于静息状态下测量3次,取平均值。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2份,一份通过HITACHI 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采用迈瑞BC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水平。一份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患者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碧云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PL-2018C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IMT在0.9~1.1 mm被评定为动脉内膜增厚,≥1.2 mm表示有硬化斑块生成〔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症状消失,冠心病发作频率显著降低;有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有所改善,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症状基本消除,冠心病发作频率有所降低;无效,治疗后患者血压无改善,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缺血症状未消除,冠心病发作频率未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96〕
2.2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及IMT水平情况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及IM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SBP、DBP及IMT水平显著更低(P<0.001)。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及IMT水平比较
2.3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而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更低,而HDL-C水平显著更高(P<0.001)。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4治疗前后两组RDW、ET-1及NO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RDW、ET-1及N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RDW及ET-1水平均显著下降,而NO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RDW及ET-1水平显著更低,而NO水平显著更高(P<0.001)。见表5。
表5 治疗前后两组RDW、ET-1及NO水平比较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恶心3例,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2,P=0.233)。
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资料显示,持续性高血压将对血管内皮功能造成一定损伤,并促进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AT2)、血栓素、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上升,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膜出现损伤、血管壁增生增厚、脂质沉积,促使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动脉血供异常,最终诱发冠心病〔15~17〕。
厄贝沙坦是一类新型AT2受体拮抗剂,具有高效、选择性强、运用广泛等特点。其通过选择性、竞争性抑制AT2受体结合,从而阻断AT2所介导的升压作用〔18,19〕。随着医学发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活血化瘀类中药材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生成、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丹红注射液中的红花及丹参均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研究表明,丹参可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保护缺血心肌细胞和内皮功能,其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抗凝功能。而红花具有缓解心肌损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研究证实,丹红注射液具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其还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压的作用〔20〕。已有研究报道,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管张力,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且不良反应率低。因此,是否可通过联合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来达到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是本研究探讨的重点〔21〕。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厄贝沙坦治疗,联合治疗在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及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效果更为显著,且临床疗效更高,安全性好。
血管内皮细胞在抗血栓、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调节血管紧张性中具有重要作用。ET-1及NO作为评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之一,以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机体ET-1水平将异常上升〔22〕。而NO对ET-1的生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其机体NO水平有所下降。研究发现,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患者血液中,ET-1水平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而NO水平有所下降〔22,23〕。研究发现,厄贝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的自由基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促进AT2受体的表达,进而激活激肽酶,诱导内皮细胞生成NO,从而达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24〕。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厄贝沙坦治疗和联合治疗均可改善患者NO及ET-1水平,且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研究表明,RDW与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冠状综合征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独立相关〔25〕。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而RDW水平异常上升可反映机体潜在的炎症反应,是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的重要指标〔26〕。国外研究报道,RDW在冠心病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的评价价值。而高血压作为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过程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机制,已有研究证实RDW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中显著上升,并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27〕。本研究将RDW作为评价临床效果的指标之一,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RDW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治疗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也提示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RDW水平。
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血脂水平,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且对血管内皮功能及RDW水平也有一定调节作用,安全性高。但本研究也存在样本量较小,未动态观察各指标水平变化等不足,因此仍需后续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