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桃 李鹏龙 王青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分为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其中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时,幼儿由于受其年龄特点的限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将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用趣味性、游戏化的方式,寓教于乐地将问题化解。
科学绘本是以传递自然知识为主,采用多种叙事方式呈现科学事实与概念、以画面为主文字为辅的读本。通过阅读科学绘本,引导幼儿理解读物所传达的科学知识、科学经验,丰富幼儿对自然界、科学常识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让幼儿形象生动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和启蒙,在读、看、说、动的过程中建构发展科学知识经验,开拓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学习发现能力的新途径。
一、激发幼儿参与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1]幼儿园的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按预设的活动目标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验证科学现象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其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兴趣发散不稳定,所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而科学绘本中的故事贴近幼儿生活,饶有趣味的画面能引起幼儿持续关注的兴趣,使幼儿在好奇心的牵引下能更主动、更快乐地汲取科学知识。
(一)用科学绘本作为主题导入
“颜色的变化”主题是幼儿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常见内容之一,以往这个活动大多是通过幼儿分组实验完成知识理解的,但由于幼儿不能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所以常常会对哪两种颜色放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混淆。此时,用科学绘本改变教学策略,采用故事导入,不失为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好方法。
例如,绘本《小蓝和小黄》(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通过抽象又生动的色块讲述了一个关于友情和颜色的故事,这种撕贴画的艺术手法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侧重于社会领域,则可着眼在友情这条主线;如果侧重于科学领域,则着眼点应放在颜色混合后的变化上——小蓝跑出去找小黄,见面时太高兴,“他们开心地抱在了一起,抱啊抱啊,结果他们变绿了”[2]。当孩子们被这种变化所吸引时,教师就可以介入到幼儿的绘本阅读中,引导幼儿关注其中的科学知识。
教师:书中小蓝和小黄拥抱,变成了什么?
幼儿1:小蓝抱小黄变成了小绿(绿色)!
教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内容引导到“颜色混合后会发生变化”的主题上来。
教师: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颜色碰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呢?
这时,教师可以提供水杯、各种水剂颜料等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验证绘本中讲述的小蓝和小黄拥抱在一起变绿色的现象;尝试把其他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滴在水杯里,观察颜色的变化。
教师:黄色和红色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颜色?
幼儿2:小黄和小红抱在一起变成橙色了!
教师:那么,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呢?
幼儿3:小红加小蓝会变成紫色!
这个故事的导入,使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第三种颜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小实验活动顺利完成,不仅强化巩固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同时还丰富了孩子们对于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认知和体验。
(二)用科学绘本作为情绪引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小班幼儿数学目标要求:“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3]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如何让小班幼儿通过了解1~5数的概念,把数字与生活应用一一对应,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幼儿的专注情绪,完成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例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明天出版社2008年版)讲述了毛毛虫从虫卵一路“吃”到化茧成蝶的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第3~4页大大的红太阳为背景衬托出毛毛虫的瘦小,来引导孩子们的情绪:
教师:(翻到第3~4页)大家看到了什么?
幼儿1:太阳又红又大!
幼儿2:毛毛虫又瘦又小!
教师:(进一步引导)是呀,这个毛毛虫这么小,好可怜啊!
幼儿3:哎呀,这么瘦小的毛毛虫怎么才能长大呢?
当孩子们的同情心、好奇心被引发出来后,他们就更加关注毛毛虫的命运,更迫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内容。
此时,教师可抓住這种心理契机,把关注点放在毛毛虫吃过1只苹果、2只梨子、3只李子、4只草莓、5只橘子的画面上,引导幼儿进行点数,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毛毛虫在一个苹果上咬出一个洞,在两只梨上咬出两个洞,以此类推……由于孩子们对各种小孔洞都有用手去触摸的举动,这正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更容易完成1~5的点数。
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既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又将抽象的点数、认数通过有趣有形的画面完成,达到了学习目标。
(三)用科学绘本作为想象启迪的工具
《指南》中对大班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这样的要求:“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那么,绘本《谁的影子》(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本书采用了巧妙的折页设计,孩子们一旦翻开便会被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乐趣深深吸引——看影子是把雨伞,其实是张开了翅膀的蝙蝠;看影子是一只皮靴,实际上却是一只坐在地上的斗牛犬……在读图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影子的魔力,进而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动手尝试用自己的小手变出像书中一样的各种动物的影子。此时,教师再介入揭秘影子形成的条件和原理,既让幼儿了解这一光影现象的科学知识,又帮助他们拓展了想象力。
二、助力教师区分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层次
《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是建立在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特点的基础之上的,而优秀的绘本对分年龄段开展科学领域教育活动赋予了很大的腾挪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发掘其中的科学内涵,根据不同层次选择适宜的内容、设计合理的活动。
例如,《月亮的味道》(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版)是一本充满童趣的书。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小口啊!”动物们说干就干,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和老鼠,一个踩着一个伸向空中,终于小老鼠“咔嚓”咬下了一口月亮……这个绘本故事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蕴含着不同的科学元素。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可以认识动物的特征,比如海龟有厚重的壳、斑马身上有漂亮的花纹;可以用量的特点感知和区分动物的大小、高矮,比如大象和小老鼠的块头、长颈鹿和猴子的高矮。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可以尝试用数词描述动物们叠高高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第一层是乌龟,离月亮还远着呢;大象站在乌龟背上,是第二层……小老鼠从第一层乌龟的背上爬到第二层大象的背上,一直到第七层猴子的背上,老鼠站在第八层,也是最高一层,终于咬到了月亮。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可以借助动物的数量,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根据《月亮的味道》绘本还可以开展延伸活动。
(一)谁能发现问题:第一个画面的黑夜里一共有9双动物的眼睛觊觎着月亮,可数一下只有8只动物垒高高够月亮——教师提示小朋友从头到尾仔细读图,很多小朋友会忘了最后一页中水里的那条鱼。
(二)水中的月亮:水里的鱼对其他动物们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咬月亮很不理解。水里不是有个月亮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教师给孩子们留个悬念,可以在后续的活动中引领幼儿探索虚实影像的问题。
(三)区角中的建构:小朋友在活动区角的建构游戏中尝试垒高,利用积木、罐头、纸板等探索成功的方法。
三、拓展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边界
科学绘本以其专业的知识、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幼儿阅读,但科学绘本的功能不仅仅只是通过阅读来提升幼儿科学素养,还可以拓展科学绘本的应用空间:科学绘本与科学小实验相结合,用以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绘本与戏剧活动的转换,可以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能力;科学绘本与美术活动的结合,可以促进幼儿的艺术想象力,还可以利用科学绘本生成班本课程,全方位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一)活动内容上的扩展
科学绘本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人体结构、社会自然、宇宙世界三个部分,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幼儿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资源。
在健康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关于人体的奥秘、身体器官的功能、生理现象的常识等科学绘本比比皆是,如《小威向前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讲述了小威和3亿个朋友一起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在一次游泳大赛后,赢得了奖品(一个美丽的卵子)后发生了奇妙的事。这个绘本是站在“儿童为本”思想基础上来回答幼儿“我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的佳作,这本书不仅帮助教师解决了一个难以启齿的生理知识问题,更是帮助成人寻找到一种用孩子的思维来回应孩子好奇心的方式,使绘本既传递了科学知识,又表达了更广阔的情感密码;再如,绘本《我们的身体》(未来出版社2012年版)、《你是男孩,我是女孩》(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等,告诉幼儿身体的每一个器官的作用,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又分别有什么作用,由此教会幼儿认识身体的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还有,绘本《肚子里的火车站》(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版)通过展示帮助食物消化的小精灵的工作,让幼儿懂得要健康饮食、合理饮食等科学道理。
(二)活动形式上的扩展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主要能够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通过感知、体验、操作进行学习。科学绘本的发展让幼儿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不用去面对枯燥的知识,而可以结合有趣的画面,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
有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科学绘本《蚯蚓的日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版)时,专门收集一些蚯蚓,并为蚯蚓打造了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然后提供放大镜等工具鼓励孩子们进行长期观察,以期产生最真实的认知。孩子们亲历实践后,回过头再次阅读绘本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讲述的内容。这样的科学学习过程,既促进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也让幼儿轻松掌握了科学知识,提升了观察能力和实踐能力[4]。除此之外,对于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现象等都可以通过科学绘本阅读与幼儿观察结合的形式,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
有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科学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是观察排除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动物便便的特征来猜测是谁把便便拉在鼹鼠的头上;二是卡片配对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为动物和他们的便便配对[5]。也有班级在阅读后,组织了戏剧表演游戏,一个幼儿捧出一个“便便”,问:“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其他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动物,一个接一个答:“不是我!不是我!”一直到对应的动物出现[6]。这些都为科学绘本的学习拓展了方式方法,更为幼儿喜闻乐见、乐于接受。
还有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科学绘本《哗哗流淌的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时,结合图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清楚地了解了水的各种知识,比如,我们人体和动植物的体内都有大量的水,如果身体里面缺少水分,小朋友们就会感觉到干渴没有力气;植物和动物也一样离不开水,所以要及时给花草浇水……由此,让孩子明白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同时再介绍水的形状、作用以及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等,就可以提供材料让幼儿通过模拟实验,将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溶解,来理解水的这一特质[7]。
(三)活动手段的拓展
充分利用当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手段,向幼儿更好地展示科学知识的丰富层次,从宏观到微观,许多不能通过现实所演示的内容大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展示给幼儿。
例如,科学绘本《宇宙和地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梳理了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了银河系、太阳系到地球的各种事物。但是绘本的画面是静态的,如能配以动态的星空宇宙视频,则能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再如,微观世界的很多事物是我们人类肉眼所看不到的,但利用科技的力量可以讓幼儿感受这个世界生命的丰富,《身边的科学:我放大了100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版)这本书既有PM2.5这个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也有1毫米长的小虫子;既有在一粒大米上雕刻的小人儿,也有用微米和纳米丈量的世界……将绘本与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调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感知体验平时看不到的微观世界,促进幼儿观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目前,一款名为“人体探秘”的APP展示了各种人体器官的作用,如在进行绘本《我们的身体》《你是男孩,我是女孩》等的教学活动时,结合APP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我们身体各部分的构造以及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幼儿还可以自己动手,进入人体的细胞世界,观察细胞的运行,通过游戏了解人体内部的运作规律。
四、反哺幼儿科学绘本的科普创作活动
科学绘本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对科普创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首先,科学绘本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幼儿,所以创作者必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特点才能做到“以儿童为本”——其精髓在于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自然,摒弃毫无活力、教条式的教育形式,用孩子的思维、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普及科学知识,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好饿的毛毛虫》用毛毛虫吃东西来完成小班幼儿1~5的点数,《月亮的味道》中用量的特点感知和区分动物的大小、高矮等,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活泼的画面传递给孩子们。其次,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形式会直接影响创作者在内容、形式方面的表达选择——绘本以画面为主要表达方法,辅助简单通俗的文字甚至不需要文字,便于幼儿从“读图”中理解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情绪,比如《肚子里的火车站》就以形象生动的小精灵帮助食物消化的方式,完成了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现的“食物旅行”,让幼儿获得健康饮食的科学道理。最后,由于科学绘本在亲子阅读中具有重要性,创作者应紧紧把握“玩中学”的教育理念,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传达创作思想和意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绘本从多方面丰富了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促进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善于利用科学绘本,更深层次挖掘科学绘本的价值和内涵,能够让科学绘本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实践也会反哺科学绘本的创作活动,相辅相成,促进科学绘本创作和传播能力的提升。
□ 作者简介
吴小桃,西安交通大学《儿童与健康》杂志主编,副编审。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李鹏龙,传播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儿童与健康》杂志编辑。
王青,西安交通大学《儿童与健康》杂志编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欧·李奥尼.小蓝和小黄[M].彭懿,译.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朱云真.科学绘本的体验式阅读指导策略探索——以大班科学绘本《蚯蚓的日记》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9):109-110.
[5]陈雅典.从绘本故事到科学活动:以绘本故事《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为例[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9):36-37.
[6]唐海燕.幼儿园科学绘本的多维价值[J].福建教育,2019(03):14-15.
[7]李甜.《了不起的粪便》教学案例评析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