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63-02
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因此,对我们中医药人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产业模式的契机。
一、中医药学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医药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中医在多个国家的合法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医药视为一种保健方式,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2015年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时,更是对中医经典研发的高度认可,因为这就是我国科研人员在东晋医学典籍中得到启发,从而想到用新方法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因此,现在正是中医药与世界接轨及大力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泸州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發展的优势
泸州,四川省地级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是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总面积12232.34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2018年户籍人口509.7万人。泸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不仅水、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也突出,因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便形成以名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拥有泸州老窖景区、泸州太平古镇景区、黄荆老林景区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况场朱德纪念馆、报恩塔、合江崖墓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8年底,泸州市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4616个,其中医院147个、基层卫生机构443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9个、其它卫生机构1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97个,中医医院15个,专科医院35个。在《泸州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凭借泸州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具体而言,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养生基地、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国家基本药物所需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国家基本药物所需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保存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开发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培育一批有观赏价值的中药材品种,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泸州特有的中医药健康旅游资源。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为重点打造泸州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基地,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办院宗旨、机构精神、远景使命、发展战略、院规院训、院歌院徽、服务理念等。
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特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始建于1983年,医院通过了ISO9001,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荣获“五星级医院”称号,拥有区域中医脑病、肾病、肝病诊疗中心,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建设中医医院”“中国百强品牌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冬病夏治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等殊荣。 目前医院在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申报。基地依托医院自身特色优势,形成“一馆、两翼、三产品”的健康旅游体系。一馆是医院自筹资金4000万元打造的位于第二住院楼22楼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它通过实物和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发展脉络、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自2015年8月28日开馆以来,已免费接待中外来宾3000余人。两翼是指宣教阵地及参观体验点,利用健康教育学校、院区宣传载体、膏方节、三伏贴、三九贴等为载体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开设名医馆、中药展示柜、中药房、制剂室、医学美容中心、健身中心、中医经典诊疗中心等作为参观体验点。三产品为医院发挥中医养生优势,开发了吃、看、佩3类8个不同品种的旅游产品,受到来宾的普遍好评。
2、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特色打造。医院内所属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日均接待能力500人以上;院区内已种植100余种中草药,将医院打造成了一个大的药用植物园;在名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及门诊其他区域装饰了大量表现中医药文化内容的书画作品;院区内巨幅大医精诚雕像及随处可见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皇普谧等名医雕像,名医馆内一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中华医学 名医璀璨》,刻画了我国从具有历史记载之初到清朝39位历代医学名家的浮雕雕像,将中华医学的发展脉络清晰的再现,在美化医院环境的同时让游客了解中医历史,了解历代名医;大型山水盆景《橘井泉香》,构成山水绿树、浅水游鱼的景观。《源远流长》水井小品,滋润了这方土地,喻示着中华医学和医院事业薪火相传。景点与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充分的展示了内容丰富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景观。
3、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的研发。医院专家团队高度重视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目前研发吃、看、佩三类健康旅游产品。①吃:中医药膏方、药膳、乾源玉露养生酒、苏百维尔饮料、中药制剂等;看:《养生学》、《调病学》、《养生800问》、养生光盘等;佩:中药香囊、苗药香囊等,这些旅游产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产业的思考
(一)同发展,提高中医药健康旅游品质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及各级政府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势,但同时,也有不少非正规场所打着中医药的虚假招牌进行坑蒙拐骗,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利益,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形象及其疗效。因此,在发展时首先要提高中医药的品质,作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属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秉承良好的办院方针,以信立人,以德传承,医院定期开展西学中课程,请名老中医对中医四大经典进行解读,做到人人会中医,人人精中医,同时,大力发展中医师承学习,从传统的拜师仪式开始,到一对一的跟师门诊,再到归纳总结老师的心得体会。在系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中医实践运用,通过跟师过程中的望闻问切,更好的诠释了中医师带徒的精髓,直观生动的了解名师名家的思维方式,处方特点,更利于中医的传承发展;在中药品质方面,严格筛选中医原材料、关注道地药材、注重采购流程,结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特点,提供中草药、免煎中药、膏方、丸药、水剂等不同的制剂类型,方便患者的选择。同时也通过多年的用药经验,在精方的基础上研制了60余种院内中成药,便利且疗效稳定,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肯定。我们的努力弘扬中国国粹,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为提高中医药健康旅游品质打下基础,只有把品质作为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医药健康旅游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
(二)强宣传,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为“全国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在中医药健康宣传方面下了大功夫,中医药健康旅游将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医院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今年,医院内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活动的基础上,大力提倡“走出去”的宣传模式,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中医健康养生健康操教学等;建设中医药健康基层服务团、走基层专家义诊团、中医药文化幼教团等,“走基层、访社区、进学校”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工作,既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建设,也利于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宣传推介,利于中医药旅游品牌的构建。
(三)促融合,助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隨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今,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而医疗+旅游的模式也不断得到应用,中医药与健康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游客深入体验中医药文化。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如何做到将中医药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第一,开设中医养生体验区。共分为五个区:养颜区,即医美中心,可向游客提供火针去痘、埋线减肥、针灸瘦身等中医治疗技术,普及中医美容知识,展现中医美容优势;养生区,即中医经典诊疗中心,可向游客提供打造刮痧、推拿、按摩、足浴、针灸等诊疗技术;让游客体验中医特色技法的独特魅力;养身区、即健身中心,可向游客传授太极拳、中华经络操、糖尿病养生操、骨科养生操等,起到中医强身健体的作用;养胃区即营养食堂,可向游客提供中医膳食品鉴和中药膳食包,逐渐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起到药食同源的作用;养心区,即体检中心,可向游客提供心理咨询、体感音乐疗法、体质辨识等;中医药在临床运用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养生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等特点,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同时中医药与健康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游客深入体验中医药文化。
2019年“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中医药正在成为耀眼的中国名片,中医药作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医学资源、文化资源,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正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和关注,中医药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苒苒升起,它既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又是一种融合医学价值和经济、社会价值一体的市场经济,是对中医药国粹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