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秀
【摘 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4.09%显著低于观察组95.45%(P<0.05)。结论:在老年老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脑梗死;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147-01
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机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引发机体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的发生,从而导致机体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脑梗死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学者在研究报告中表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旨在为临床研究利用此护理模式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质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老年老梗死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与观察组(44例),此次研究88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38-76岁,平均(52.19±3.42)岁;发病时间0.5-6h,平均发病时间(3.23±1.03)h。观察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52.34±3.56)岁;发病时间0.5-6h,平均发病时间(3.42±1.04)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则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为:
(1)健康宣教: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选择合适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比如发放宣传册、召开座谈会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促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2)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必要时可让其填写心理状态测评量表,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端正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学会换位思考,尽可能理解患者的感受;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时做好安抚与心理疏导工作,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告知患者本院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修订版)[2],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则表示痊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则表示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以下则表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09%显著低于观察组95.45%(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突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语言障碍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3]。该疾病常常在晚间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作,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中度昏迷、脑疝以及四肢瘫痪等状况,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个性化心理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还能够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果证实了脑梗死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对比一般护理干预优势明显。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发丽,张小兵,王惠莹,等.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60-2662.
[2] 吴银芳.综合护理干预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影響[J].中国基层医药,2017, 24(20):3198-3200.
[3] 付美芝.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37(19):269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