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12-01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中所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对于患者的身体产生直接性的损伤。最严重的损伤则是因尿路梗阻而致使的程度不一的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对于急性肾衰竭来说,更是应进行及时治疗,确保患者的尿路处在通畅的状态之中,从而保护患者的肾功能。而若想实施有效的治疗,那么则需善于运用良好的泌尿系结石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以及体外冲击波治疗等。基于此,本文主要探析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式属于一种等待治疗方式,尤其是针对于症状不够明显,偶然发现存有结石的患者来说,则十分适宜运用此药物治疗方式。具体来说,若患者的结石低于0.6厘米,且表面处于圆润的状态,则能够运用药物治疗方式再辅以一些运动来改善其疾病症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65%的结石在排石阶段所产生的梗阻均是在输尿管的下段,而在运用上述治疗方式后,约有45%左右的结石能够排出,在体内排出结石一般会受到结石下尿路梗阻与否,停滞时间以及结石的实际部位等因素影响,在排出结石时也容易产生急性尿路梗阻以及发烧等相关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还应进行密切的监测,以便进行及时的处理。
现阶段,常规药物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坦索罗辛为主的α受体阻滞药以及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上述药物均是以抑制输尿管痉挛,加快排出结石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同时还能够降低排石阶段肾绞痛这一并发症的出现概率。通常而言,普遍认为在肾集合系统之中结石微粒是逐渐聚集的,会导致肾小管产生程度不一的梗阻,而后产生尿路结石。许多因素均和结石之间存在着尤为紧密的联系。不少药物均能够对结石的代谢阶段产生干扰性,进而实现对于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治疗目标,所普遍运用的药物包括氯化氨,以及碳酸氢钠等,上述药物还能够对纯尿酸结石以及感染性结石等实施有效治疗。
二、体外冲击波
伴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应运而生,在临床中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变化,因此种治疗方式具备碎石效率高,创伤性较低及费用较低等诸多优势,所以在此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体外冲击波治疗方式也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治疗方式。对于碎石机来说,均由4部分组合而成,即指耦合剂,能量源,定位单元以及聚焦系统,冲击波会对结石产生良好的作用,且也能够产生机械应力效应,使碎化颗粒能够顺利的排出。
根据报道内容显示,在碎石之后对于输尿管支架的留置,不会对排石率产生促进作用,更甚会对于结石的排出产生阻滞性,下降排石率。然针对于孤立肾的结石或是因肾结石所诱发的脓毒血症,那么就应对输尿管支架加以留置。许多因素也会对碎石效果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如肾畸形或是肾积水的实际程度、肥胖等就会对此产生影响。在运用体外冲击波这一方式实施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后,也难免会产生并发症,如组织器官损伤,血尿,和急性尿路梗阻等。而在其中血尿通常不需加以处理,多加监测与观察则可。而对于脏器受损来说,若其程度较轻,那么通过卧床休养即可。而若产生急性尿路梗阻这一并发症,那么则应立刻采取有效方式予以解除。另外,为在最大程度上防范并发症的产生,还需运用最为适宜的结石负荷以及能量,严控冲击波的次数,并运用适宜的耦合形式做到准确定位。而若结石未能够一次排尽,那么则需在10~14日后再去进行第二次的治疗。
三、输尿管镜取石术
伴随腔道技术的日趋成熟与各项经验的不断积累,输尿管镜和碎石工具等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最终的碎石效果也愈发的明显,利于快速解除尿路梗塞情况,所具备的安全性也较高,利于患者的有效恢复。现阶段,输尿管镜相较于从前更为的纤细,更易于经过狭窄的输尿管,最终所呈现出的图像也更为清晰。而对于软镜镜头来说,其具备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弯曲入至一般硬镜难以到达的位置,可清晰看到肾盏系统,并不存在视盲区,所以可高效处理存在复杂性特征的结石。当前碎石设备也获得了飞速的进步,而钬激光为一种效果显著的碎石激光器,其所具备的高能量探头,能够使得结石气化进而粉碎大结石,使其能够快速的排出体外,同时也能够气化消除尿路之中的肉芽组织以及炎性息肉,并且该种治疗方式还具备极好的方向性,能够防止损伤到其周围组织,所以其所具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均相对较高,能够作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种良好治疗方式。
但输尿管镜在运用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手术前进境难度相对较大,在手术期间结石还容易移位,手术操作的整体时间相对较长,在手术之后也容易产生输尿管狭窄和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且也会加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使其产生疲劳感,而對此若能够将其结合机器人一同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则利于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也利于提升取石率。
四、经皮肾上镜治疗方式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进一步渗透,作为单独取石的经皮肾镜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程度也在逐渐减少。但是,对于一些巨大的石头,包括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石头,我国医学界学者均主张需要进行联合处理,以此对资料效果进行提升,对治疗疗程进行缩短。通常来讲,常规的经皮肾镜取石手术需要对手术通道进行扩张,至少应达到F24-38,这样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因此这也影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经过学者数次临床实践,可以运用经皮肾微造瘘技术,以F8-12输尿管硬镜的方法进行取石,这对于一些复杂性的石头,术后肾盂流出道闭锁、狭窄,或术后残余结石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处理,从而有效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总结:
总而言之,现阶段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改变,且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具备各自的优势,但不管运用哪种治疗方式,其最终目的都在于确保患者的尿路具备畅通性,保护其肾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应针对患者的真实病情,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之下,运用最为适宜的临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