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妹
[摘 要] 学习贵在得法,必须遵循其规律,方能少走弯路。张思中的学习方针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能让学生在集中学习时运用对比、联系发现规律,通过反复循环加深印象,基于原著阅读培养兴趣和内化知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措施提升了英语学习效能。
[关键词] 初中英语;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
陶行知认为:“活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地交给学生。”对于英语学科,其学习的门廊挂满了无数把钥匙,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把那把最适合于学生的钥匙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往不利。例如张思中的学习方针,即“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原著阅读、因材施教”,它比较适用于要求对语音、词汇、书写、口语等方面进行多层次整合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还有利于解决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学习状态等两极分化的问题。在方法应用过程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融会贯通,又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感染性,更有助于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将张思中的学习方针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对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集中的训练;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复循环记忆,巩固知识,克服遗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原版名著的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就感。
一、“适当集中”——引导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集中的训练
事物间的规律是在事物集中的条件下呈现的,知识也是这样,单个知识所能体现出的特点是不明显的,但将单个知识放到同一知识类别中,知识在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则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可遵循认知规律和特征,对知识采取集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相对比较容易,而且与对单个知识点进行逐一学习相比效率更高,用时更短,印象更深。另外,在集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精力都是相对集中的,更有助于学生洽闻强记。可以说,适当集中教学及学习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集中训练。
以48个国际音标为例,这一知识点是英语口语训练的基础。学生能否学会这48个国际音标的发音,直接决定能否自主地读出某一单词的发音。甚至影响学生的英语对话、英语篇章的准确阅读和学生口语能力的级别。因此,关于这48个元素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单个音标,它的特点并不明显,但如果将这些音标集中来看,又表现出其规律性。因此,教师不妨采取集中的教授方式,根据48个元素呈现出的规律进行分类,再根据类别进行集中认知。如可将这48个音标分为20个元音,28个辅音。在20个元音中又包含12个单元音,8个双元音;28个辅音,又分为11个清辅音,18个浊辅音。由于这48个国际音标集中教授任务量重,所以教师还应结合教材的需要以及发音的常见与否、重要与否等特点,进行超前集中、随机集中和综合集中等形式的适宜选择。
二、“反复循环”——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循环记忆
朱熹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记忆之法也是如此,需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循环记忆,才能克服遗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循环记忆,并将英语学习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经常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并进行反复循环记忆,不断巩固对知识的印象。循环复习记忆的方式可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如有学生将所要记忆的知识写在制成的卡片上,携带方便,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记忆,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对单词的记忆。逻辑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规律和联系的概括,并按照所发现的规律进行组合记忆。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由一个词引申出很多词,并能够由记忆一个词延伸记忆很多词。分析结构记忆法与这一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看到构词规律,进而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进行有效记忆。另外,一些喜欢艺术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联想、图表、手势等比较形象化的记忆方式进行记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记忆材料的印象,还能在强化英语信息对学生刺激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将改变学生对英语知识记忆的被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对话练习,并让对话深入生活,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以分析结构记忆法的应用为例,它是一种很常见且很有效的记忆方法,主要是通过剖析词汇的结构,认识词汇的构成规律,并将复杂的词汇简单化,进行有效记忆。如在复习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8A前三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将有特点的词汇总起来,并进行结构剖析,这些词的构成都是有规律的,学生可根据规律将比较复杂的单词简单化,并实现有效记忆。当然,即便是按规律记忆,也有遗忘的可能,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反复循环记忆。
三、“阅读原著”——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阅读中以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英语知识在静止的时候是无效的,只有将其应用在谈话和阅读中,作为语言的功用才能发挥到极致。而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将知识应用在阅读和谈话中,才能使其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才能使其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但也要注意对阅读文本的选择,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针对某一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由于文本篇幅短小,学生的阅读激情还没被唤醒,阅读活动便结束了,这不利于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所以教师所选择的阅读文本在篇幅方面要适中,更要适合学生。就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在这里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名著原本,使学生通过对英语名著原本的阅读,领略和欣赏到英语语言的美感,并以此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激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
直接为学生布置关于英语原著阅读的任务是唐突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地引导,使学生慢慢步入对原著的阅读阶段。首先,教师可以选用趣味性比较浓的读物作为学生开始阅读原著的入门,如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创作的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小王子》,这篇小说的篇幅比较适中,而且难度不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查英文词典边进行阅读。为了促进学生的活动力,教师还可以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攻读这本小说,并将其翻译成中文,在课前分享。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以英语语言为承载语言的其他学科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难易适中的英文版教科书。还可训练学生翻译报纸杂志的能力,为学生布置每周一篇翻译作品的作业。当然,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有效实现的四点方法:查字典、根据上下文猜义、进行小组讨论、请教教师。
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全面提升杜绝课堂两级分化
“因材施教”也是张思中提出的学习方针之一,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中个人的表现差异提出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教师不可以“全盘授予”,虽然施行“班级授课制”,以集体教学为主,但也要以“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作为教育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师要将每个学生都理解为具有个人特点、自己志向、个人智慧、性格结构的教学主体,通过建立小组的方式,消除學生因成绩落差在课堂上、在课外活动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引导学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以小组的力量帮助具有特点的个人成长进步。当然,仅靠小组的互帮互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仍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制作不同的学习计划书,让学生追随可实现的目标,充满自信地完成学习任务。
有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以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先。所以,张思中认为要因材施教,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趣味性,教师要让学生时刻感知到自己是班集体学习中独特的一员。例如在牛津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材中,涉及关于基数和序数的单词,教师可以建立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尽快完成对基数和序数的比对记忆,每组成员的能力都是均匀分配,整个记忆过程中,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会激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激情,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对能力弱的学生进行帮助和督促,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是通过交流展开的学习,学生的距离拉近,学习中培养出的友谊关系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当然,为了使学生有更明显的能力提升,教师还要在建立小组的同时,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制作不同的学习计划书,避免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拉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很好地保证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前人经验的借鉴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有时候也能陶冶自己的心灵。教师不妨运用张思中的学习方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关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以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朱清泰.解读和实践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精髓[J].青海教育,2006(Z1).
[2]段秀明.“张思中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1999(3).
(责任编辑:吕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