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何以日渐败坏?

2020-09-23 08:05许倬云
记者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信仰

客居美国六十载的许倬云先生,零距离观察美国一甲子的历史与现实,目睹一个帝国由盛而衰的史诗变幻。最终将自己对于美国社会病理的观察与剖析集成作品《许倬云说美国》。

他在书中说,“回顾初来美国,曾经佩服这一国家立国理想是如此崇高。在这里客居六十年,经历许多变化,常常感慨如此好的河山,如此多元的人民,何以境况如此日渐败坏?”

透过敏锐的历史学与社会学视角,促使我们反思关于美国、西方民主政治、现代化的想象。今日摘编其中部分,仅作为一种观照与思想的启迪,予以分享,希望帮助我们思考,今日脆弱的文明,究竟该被如何呵护。

凡此内卷心态,恶化为仇恨

今天的美国梦有两个。

一个是外国来的新移民:他们的美国梦是在世界最富的国家有立足之地,以美国低收入的工资,换算成他们故乡中等以上的生活标准;

另一个美国梦是城市中产阶层:他们的孩子可以从新兴的产业中,由创新或者冒险,靠着一个新的发明或是新的服务项目忽然变成另外一个盖茨,或是另外一个索罗斯。

后者有梦,却难以实现。那些心怀不平的失落者,已不能理解也不愿面对世界正在变化的情况。他们眷念已经悄然隐入历史的光辉,无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一旧日的美国,必须接受一群一群他们不熟悉的新移民。他们也无法理解,从外国进口来的商品居然占满货架,排挤了他们曾经生产的货品,强烈的排外转化为爱国、爱乡的情绪。

凡此内卷心态,遂将单纯贫富阶层之间的异化,转变为认知与情感纠缠难分的隔离,更因不能沟通竟恶化为仇恨——对外,他们坚决支持美国至上的霸权;对内,他们拒绝接受新移民,尤其是肤色不够白的“异类”。

美国自从开国以来,内部族群间的矛盾竟恶化至同城如寇仇的程度。特朗普遂得趁潮崛起,推行其政策。整体言之,美国内陆和远郊,已与城市愈行愈远。而在城市之中,芸芸众生熙来攘往,满街是人,却都是社会学家所谓寂寞的人群。

这是美国人的特色,也会是世界其他各处,跟着美国模式发展至一定程度难免出现的共同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代替了温暖,合作变成一时互相之间的利用——这是美国文化和社会结构最大的隐忧。当人与人之间只能以“利”相处时,人间不会再有人类情感,也不会再有共同信仰。

社会解纽,信仰淡薄,个人主义沦为自私

今日美国社会已经严重分裂:

最需要帮助的贫穷弱势社群,亦即工厂劳工、社会低收入雇员、老弱、残疾、初到移民、弱势族群(尤其是非裔、拉美裔)等,接受的教育程度较低,长期居于劣势。

劳工群体过去有工会作为团结的核心,近来产业结构转型,旧日工会组织已经涣散。少数族裔群体,虽有民权运动争取权利,却又始终不能从劣势地位上升。

于是,在最近数十年中,这些贫弱阶层依旧沉沦于社会底层。没有人替他们争取公平福利,愤怒的他们成为政客操弄的工具。特朗普当选,即是煽动失业劳工夺得大位。这一社会底层人数不少,可是并没有足够知识来依法争取福利。

今日,一般估計美国富人占人口总数的0.1%,拥有全国资产的一半以上。他们的财务经营,委托专业单位,如银行、贸易公司、证券公司等,投资各行各业。这些帮助财团生财的专业人士,乃是社会中产阶层的上半段,占总人口的10%左右,他们拥有的资产占总资产的20%左右。

其他中产阶级只是中产的下端,占总人口比例的30%左右,资产比例也占了20%左右。这些中产下端的较低层次,随时可以跌入贫穷。

在这里客居六十年,经历许多变化,常常感慨如此好的河山,如此多元的人民,何以境况如此日渐败坏?我以为,美国的起源是清教徒寻找自由土地,其个人主义的“个人”,有信仰约束,行事自有分寸。

现在,信仰淡薄,个人主义沦于自私。美国社会解纽,弱势阶层人数众多,因其心怀不平而易受政客煽动,出现柏拉图所谓的“僭主体制”。特朗普执政,即是哗众取宠的现象所致。

我认为,对于美国政治的匡正之道,首要在于纠正个人主义的偏颇:人之为人,在“人”有提升心灵性情的可能,“人”也有合作乐群之需求。循此二端,“个人”不再自私,也无复孤独。

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历史

哈佛大学美国史教授拉波尔所写的《如此真理:美国的历史》一书长达千页,对于美国的过去有深刻的反省。

从“如此真理”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其以反讽的笔法来检讨美国立国的理想和实际之间的落差。她指出,美国历史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在号称自由的土地上,奴役他人;

在征服的土地上,宣告主权;

在奴役他人时,宣称自由;

永远在战斗,把战斗当作自己的历史和使命。

于是,美国历史呈现为一个织锦的图案,上面有信仰、有希望、有毁灭,也有繁荣、有技术的进步,但也有道德的危机。

18世纪初,虽然有许多教派进入新大陆,然而真正信仰宗教的人大概只有20%。到了18世纪末叶,也就是美国独立建国的时候,则已有80%的人经常去教堂。

因此,在美国建国的理念中,对神的仰望和依靠成为新国家立国的宗旨:人类的自由与平等是神的恩赐。

一个排斥其他信仰、文明系统的国家,竟自以为是在神的恩宠之下,得到特殊的地位。

美国所崇奉的人间的平等和自由.虽然是神赐予人类的,但是这赐予的对象却是经过选择的,也就是在单一神信仰之下的“选民”,才配得到平等和自由。

这也是反讽:不证自明的自由和平等,只是在“我们”自己人之间自由平等,对于外人却是另外一回事。

从这种语气上我们能够理解,该书的书名“如此真理”乃是明显的反讽。不少人相信“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是适用于所有人类的“普世价值”。

不久前弗朗西斯·福山宣称,美国的制度就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社会和民主选举的政治体系,乃是历史的终结。福山的意思是指,人类的演化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状态,从此只需时时微调而已。

然而,拉波尔的这部著作,却陈述了美国历史中无穷无尽的冲突和矛盾、对立和分裂。

富人政治为體,寡头政体为用

18世纪以来,这一新国家缔造之后,很快因为这个新土地上几乎无限的发展空间,取得无穷资源,进而累积巨大的资本,开启了工业化,以机器代替人工劳动。因此,人类创造了崭新的文化。这一迅速开展的工业文化体系,经历一个世纪的继长增高,将美国的地位推向巅峰。

拉波尔这本书的结论是国家在分裂,城乡在分离,社会在分化,人群在离散,到最后,“个人”陷入“粒子化”。

拉波尔宣称,面临这种对立和分裂,虽然美国在不断尝试、不断创建新的理念空间,但这究竟是能够解决问题,还是注定遭遇到了一个冲突矛盾之下的难题,终于难以避免彷徨与迷茫?

她特别指出,19世纪中叶是另一个转变的关口,已经面临过如此的困难,那时候是理性和信仰、真理和宣传、黑和白、奴役和自由、移民和公民的对立——凡此种种的矛盾,终于导致了美国的内战。

内战终结后重建的过程,其实至今没有完成。

从内战到今天,种种民权运动都是为了要挣扎、摆脱上述几乎已经视同“命定”的矛盾。

今天,我们也看见世界走向全球化,但是,“群众”拥护的僭主,却将美国启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作灾害,宁可向全世界挑战,以保持美国优越的地位。

这种现象,也正是希腊历史上柏拉图所指出的、几乎难以避免的困扰:在五种政治制度之中,群众专政是最没有理性的一项。

这个现象,也正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麦迪逊在起草美国宪法时非常担忧的情况,而今天“僭主政治”居然出现了。

“僭主政治”之外,我们也看见这几十年来,财富越来越集中,占总人口0.1%以下的富人,却掌握了美国一半以上的财富。

实质上,富人早已统治了美国:从殖民时代开始,就已经有号称“波士顿婆罗门”的豪门大族,掌握了财富,掌握了权力,同时也掌握了教育。

中产阶层虽然经过二百年来的发展,但终究无法代替前者掌握政治影响力。柏拉图当年提出的五种政体之中,美国建国理念的设计号称“民主政体”。

实际上,美国的政治体制是富人政治为体,寡头政体为用,加上目前群众拥护的僭主政体,至今美国只差还没有出现军人政权。从目前情况看来,柏拉图盼望的哲人、贤能政体,在美国大概不可能出现了。

行文至此,我自己的心情非常沉重。六十年前,我满怀兴奋进入新大陆,盼望理解这个人类第一次以崇高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家,究竟是否能够落实人类的梦想。六十年后,却目击史学家、社会学家正在宣告这个新的政体“病入膏肓”。

回顾故国,自从清朝末年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贤俊盼望找到方向,将中国改革为庶几能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的状态。现在,西方原本最接近理性的美国政治体制,居然沦入如此困境!中国将来的途径应是如何?

中国文化曾经有过长期演变,自先秦以来有过几次大改,但其根源还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道家的基础上,再加上印度传来佛家的因素。而在最近,又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科技和自然哲学的影响。总结一句话,中国取精用宏,最后组成至今仍在人心的文化体系: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括而大之,由人的世界扩张到对宇宙的理解。

摘自微信公众号“看理想”

猜你喜欢
信仰
信仰
信仰
漫画
信仰是一种力量
信仰
信仰是什么
自由与信仰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