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3.2%的复苏与希望

2020-09-23 08:05
记者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爱华冲击疫情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相比一季度6.8%的负增长,我国在二季度终于实现了3.2%的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澳洲山火、美国乙型流感、非洲蝗灾以及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重拦路石,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各国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努力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但大多收效甚微。在各国经济发展止步不前甚至后退的环境下,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后,在二季度迎来了可喜的成绩。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环境下,中国二季度GDP达到3.2%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在我国的经济恢复中有什么一意义?接下来我国的经济又会如何发展?

01 3.2%,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非同寻常

从2020年初以来,世界各国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下。疫情的突然出现和快速蔓延打了全世界一个猝不及防。停工停产、工厂关闭、足不出户、人员恐慌……这些科幻片里的场景开始一幕幕在人们眼前上映。

“超市、旅馆、餐厅都停业了,路边的流浪汉越来越多,拥挤的城市变得冷冷清清……”航拍器下的美国失去了曾经的繁华和灯红酒绿;得克萨斯州于6月25日宣布暂停复工复产,并在26日宣布关闭酒吧……美国作为当前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疫情对其生产和生活的冲击不言而喻。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美国今年全年申请破产的公司数量或将创10年新高。由于疫情之下非必需经济活动被叫停,美国失业率从2月份的3.5%上升至4月份的14.7%。盡管7月失业率回落至10.2%,但失业人数仍然高于2007年—2009年经济衰退时的峰值。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下滑32.9%,创上世纪40年代以来最大降幅。

延迟了奥运会的日本也没逃过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经济活动停滞,日本失业率持续攀高,情况急速恶化。据日本统计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日本完全失业率为2.8%,失业人数195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人数6670万人,同比减少77万人;雇佣人数5929万人,同比减少94万人。在此前的报道中,2020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扣除物价因素后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3.4%。7月初,相关机构预测日本2020年第二季度GDP年率为-23.9%左右。

在欧洲,据法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法国二季度GDP环比下降13.8%,超过预期,同比下降19%,创下1950年以来最大降幅,经济表现达到近70年最差。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5~季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滑10.1%,同比下降11.7%,创下近50年来最大的环比降幅。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也显示,2020年二季度,意大利GDP环比下降12.4%,同比下降17.3%,GDP达到自1995年一季度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值。而在此前对英国二季度GDP的预测中,也显示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是自1918年—1919年西班牙流感以来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目前,大多数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政策是抑制经济活动,以减少相互作用和传染。当前,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依然深陷疫情的泥淖,经济大幅衰退,各产业遭受重创。

在全球经济萎靡不振的大环境下,中国二季度GDP实现3.2%的增长十分不易。作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向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唯一的“绿岛”,率先成为实现经济复苏的主要经济体。

3.2%,一个不起眼的数字背后蕴藏的是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展现了中国经济在恢复发展中的强大动力,也给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提供了更多底气,在当下这个节点意义非凡。

3.2%意味着我国经济具有一定的韧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7月16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在受到疫情重创后经济的快速恢复中,不仅展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实力,更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刘爱华表示,“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能够在短时间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殊为不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综合施策的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曾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k生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的基础上快速回归到向好发展的轨道上。

3.2%意味着我国经济处于恢复性增长

尽管二季度增速转正,但从上半年来看,同比依然下降1.6%。同时也要看到,上半年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刘爱华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呈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指标仍在下降,疫情冲击损失尚需弥补。

“二季度的回升增长仍然属于恢复性的增长。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水平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刘爱华说,当前全球疫情依然在蔓延扩散,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

在巨大的冲击面前,经济的恢复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各产业的经济恢复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等产业经济恢复较快,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航空、影视等经济发展则较为滞缓。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只是恢复性增长,经济的全面恢复仍有强大的后劲。

3.2%意味着下半年经济恢复有一定的基础

“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个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刘爱华说。上半年经济的稳步复苏为下半年的经济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刘爱华分析,很多指标在3月份以来都出现了明显回升或者降幅收窄,这种运行态势表明,总体上疫情冲击可控,而且中国经济自我调整能力比较强。

不得不说的是,疫情期间催生了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都将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支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这些新产业形成了更多增长极,这些增长极将为经济下一阶段增长提供更多支撑。”刘爱华说。

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了财税方面的支持、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些政策目前已经见到成效。这也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积累了经验。

02从城市发展看3.2%

二季度全国GDP增长3.2%向人们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疫情控制相对得力,经济已经呈现稳步复苏的态势,全年增速转正应该没有太大悬念。而在前所未有的时代格局中,各省市经济表现如何?

中西部领跑,部分省份跑输全国

随着上半年全国数据的出炉,各省市也陆续公布了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从各省市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广东、江苏、山东仍旧位居前三;湖北由于疫情影响,GDP被福建、湖南、安徽超越;此外,江西反超辽宁,贵州反超山西和内蒙古,新疆反超天津,也成为新的变化。

从整体来看,在内地30多个省市中,GDP增速为正的省份仅有16个,且多数都是中西部省份:西藏(5.1%)、新疆(3.3%)、甘肃(1.5%)、贵州(1.5%)、寧夏(1.3%)、湖南(1.3%)、青海(1%)、江西(0.9%)、江苏(0.9%)、广西(0.8%)、安徽(0.7%)、四川(0.6%)、云南(0.5%)、福建(0.5%)、浙江(0.5%)。其中西藏以5.1%的增速领跑,新疆以3.3%紧随其后,贵州和甘肃以1.5%的成绩并列第三;湖南、宁夏、青海增速也达到1%及以上。

西藏、新疆遥遥领先,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半年两地受疫情冲击较小。在增速为正的省份中,除了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中西部地区,江苏、浙江两个沿海经济大省的经济增速已经率先转正。

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2%,但全国上半年GDP仍同比下降1.6%。从各省市的GDP增长状况来看,河南(-0.3%)、陕西(-0.3%)、吉林(-0.4%)、山东(-0.2%)和陕西(-0.3%)增速虽没有达到正增长,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而湖北(--19.3%)、辽宁(-3.9%)、天津(-3.9%)、内蒙古(-3.8%)、北京(-3.2%)、上海(-2.6%)、海南(-2.6%)、广东(-2.5%)GDP增速仍不及全国平均增速(-1.6%)。

疫情的冲击对全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就是对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数据来看,疫情对各省市的影响是不同的,疫情过后各省市的恢复速度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遭受的冲击较大,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此次疫情中所受到的波及最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大、外来务工人员多、外贸产业发达,这在为它带来发展便利的同时也让它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更大——在疫情影响下,人口流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经济发展离开了人举步维艰,在严峻的防控形势下,蒙受的经济损失和经济恢复的难度也就更大。

相比而言,中西部省份经济恢复较快也就不难理解。这些地区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人口流入也较少,经济发展对于外贸的依赖度较低,因此疫情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冲击较小。且复工复产不受人口流动的限制,因此复工复产开始的更早,其经济的恢复也就更快。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上半年GDP增速-1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影响可见一斑。但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湖北地区的经济增速已在快速反弹。

30座重点城市经济半年报

二季度3.2%的增长从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中可以窥见一斑。但除此以外,疫情影响下中国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如何也是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30座重点城市中,西安上半年经济增速排名第一,南宁、长沙位居二、三名,杭州第四。可以看到,在经济增速前十名中,新一线城市占半壁江山。而在后十名中,新一线城市也占近一半,后四名均是新一线城市,从而可以看出新一线城市上半年经济分化程度较大。

30座重点城市经济半年报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新一线城市普遍在第二季度实现反弹,显示出较强的经济韧性。如果按二季度经济反弹幅度重新排位,前十名分别是武汉、合肥、苏州、长春、沈阳、郑州、重庆、东莞、兰州和西安。除了长春和兰州外,其余8座城市都是2020年入围的新一线城市。

其中,武汉的二季度经济增速较一季度修复了整整21个百分点,经济反弹如此迅速凸显其经济韧性之强。不过由于一季度受疫情冲击最大,武汉的整体经济数据偏离较大。

而在一线城市之中,除深圳上半年GDP增速转正之外,北京、上海、广州的同比增速均在负数区间,二季度的反弹幅度也全部少于5个百分点,尚处在修复周期中。

除了武汉之外,经济反弹最显著的两座城市就是合肥和苏州,与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速分别提升了10.0和9.1个百分点。而从2020年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速来看,这两座城市均实现了转负为正,上半年同比增速分别为0.2%和0.8%,正在逐渐摆脱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30座重点城市普遍都是负增长。除武汉外,沈阳、合肥、天津三座城市同比降速较大,是一季度经济受损较严重的城市。

对30城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进行排序可以发现,长沙的经济同比降幅最低,仅为-0.6%。今年上半年,长沙GDP实现同比增长2.2%,位列30城第3名(仅次于南宁和西安),并在已公布上半年成绩单的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中居首位。2019年,长沙同样以8.1%的增速位居17座万亿GDP城市第一名。

虽然新一线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分化严重,但其经济韧性普遍较好,从经济反弹幅度来看,二季度修复速度略快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阵营较好的经济恢复能力,合肥、苏州、长沙等城市表现尤为明显。无论是加快复工步伐、助力优势产业复苏,还是加强投资拉动作用或促进消费回暖,新一线城市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疫情之中表现出了最强的经济韧性。

03 3.2%增长背后: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二季度各项主要指标逐步回升。在供给端,工业、服务业均实现正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增长1.9%。在需求端,消费、投资降幅大幅收窄,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从数据表现来看,供给端复苏快于需求端。刘爱华认为,目前的经济回升是恢复性的增长,因为从上半年来看,多数指标处于回升改善或者降幅收窄的态势。但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她表示,这可能与疫情冲击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决策影响有关,比如在供给端,可能生产组织方面体现出来是集中决策,需求端更多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见效都有一些不同。

“疫情暴发初期,供需两端都被抑制或冻结住,其中供给端受冲击较大,主要源于春节返工延迟和复工不及时。此后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这一约束得以解除,复工复产加速,并逐步恢复到位。”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在采访时表示,当前,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的。第一,虽然当前我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其对经济的影响仍在并表现在需求端。第二,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决定了生产的恢复能力与速度必然要快于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相比较而言,社交隔离带来的消费抑制或萎缩恢复慢一些,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制约了居民活动的空间场所,让聚集性消费不能得到有效回补和释放。

以消费为例,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处于下降区间,比上年同期下降11.4%,“这说明目前消费恢复还是面临着制约,尤其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目前商品零售的餐饮收入还处于恢复增长的态势。”刘爱华说。

今年上半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供给端看,除生产防疫物资和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业外,大批企业停产。而需求端也不容乐观,住宿、餐饮服务业处于深度下降趋势,而影院等行业受疫情影响,一直处于停业状态,损失惨重。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降幅收窄,出口额连续三个月正增长。

“目前从横截面看,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甚至在供给和需求内部也存在不同。”刘爱华表示,在供给端内部,工业的回升要快于服务业的回升。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表现,比如在疫情冲击比较严重、工业生产出现大幅下滑的时候,服务业中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行业却表现出很强的韧性,逆势而上。需求端的表现也不同步,虽然零售和投资数据在下降,但投资的恢复显然要好于消费的恢复,说明疫情对投资方面的影响小于消费方面。

04经济形势还不容乐观

如果说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大,二季度全球疫情的蔓延扩散则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风险挑战。

統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5%,二季度同比下降0.2%,降幅收窄。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11889亿元。

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细分数据并不容乐观,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几个贸易大省来看,广东前五个月进出口下降8.8%,其中出口下降10%,进口下降7.1%。江苏、浙江也有较大幅度下降,疫情对贸易发展的负面冲击仍在持续,而且外贸依存度越高,风险越大。

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各项逆周期调控政策持续发力,经济有望保持恢复态势,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速有望转正,全年经济实现小幅正增长。

刘爱华则表示,从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回升情况看,下半年经济的持续恢复是有支撑的。第一,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疫情期间催生出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为经济回升继续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刘爱华提醒,当前境外疫情仍在快速地蔓延扩散,世界经济经贸重启举步维艰,国内的需求恢复目前受到一定的制约,稳企业、保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还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疫情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持续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认为,随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下半年有望恢复到接近正常,但是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都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宏观微观政策更加积极灵活、精准到位,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地代入微观主体的感受,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随着国际疫情的演变,可能不利的影响和挑战因素会进一步增多。”董煜表示,外需市场可能反弹乏力,各国会更加基于安全而不是效率配置产业链,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更为突出。而来自国际政治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更大的挑战。

05中央对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关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比同样聚焦经济问题的4月份政治局会议,不难发现7月政治局会议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政策思路、宏观政策立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4月政治局会议: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7月政治局会议:经济稳步恢复,复工复产逐月好转,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政策思路

4月政治局会议: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7月政治局会议: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确定性铰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宏观政策立场

4月政治局会议: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7月政治局会议: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注重实效。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資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除以上内容外,会议还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季度GDP实现3.2%的增长是中国经济恢复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体现出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强大韧性。上半场“成绩”出炉,下半场“考试”又将启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晓光表示,中国二季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下半年,在宏观政策全面发力、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市场情绪有效改善、微观主体行为积极调整的共同作用下,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速有望出现强劲反弹。经济政策的核心也应从行政救助和保生存阶段转向全面提高企业市场订单和需求阶段,通过各类政策扶持和刺激,加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促进供需平衡,恢复市场大循环。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爱华冲击疫情
野花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