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到同事连招呼都不打,这个人一定是冷漠无情,不懂人情世故的吧;那个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去吃饭,他一定很孤僻吧;看那个女生,穿着好暴露,还会抽烟,她生活作风一定很开放吧……我们的大脑总是按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外界做出判断。在人际交往或是处理问题时,我们会快速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惯性思维来分析、推理周围的一切,而不太会去认真考虑其他的可能。
这种对立的思维,虽然可以让我们对外界快速做出决定,但也有可能弄巧成拙。
孩子在考试中把很简单的一道题做错了,战战兢兢地告诉父母这次考试考的不好,并把试卷交给了妈妈。妈妈看后非常生气,责备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也能做错,真是笨死了。这位妈妈只是看到了孩子犯了低级错误,却没有意识到孩子诚实的品质多么难能可贵。况且,做母亲的也许不知道,孩子这样的成绩在班级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管在工作、学习上,还是社会交往上,出现这些思维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们被其产生的情绪所控制。
情绪是我们自身与外界互动的结果,外界的事物会经过我们的评价进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或战或逃”的行为。情绪本无好坏,好坏完全依赖于我们对它的认识。比如,一对恋人在林间小道散步,一个彪形大汉从林子里跳出。他们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心里很恐惧,以为碰到了抢劫的人,随时准备逃跑或是和对方干一架。随后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隔壁的邻居大李。于是他们放下心来,因为他们评价当前的情景对自己已经没有威胁了。
是时候对情绪来一次重新认识了,尤其是负性情绪(悲伤、恐惧、焦虑、抑郁等)。
当外界的事物或人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或愿望时,就会产生负性情绪。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负性情绪会对当下的任务产生阻碍作用,会使我们的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工作效率降低,创造性变差,思维或行动的灵活性降低。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状态下,我们的免疫力就会降低,非常容易生病。比如,如果个体长期处于焦虑、压力的环境下,那么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大。
这就是负性情绪的破坏力量。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负性情绪有着自身的适应意义。它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外部的威胁性事件,从而调动我们全身的资源来应对外部的不利因素,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不良的情绪时,这说明情绪在提醒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了。
当在工作中体验到压力和焦虑时,这是在提醒我们目前的状态不足以应付工作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停下来好好分析一下当前的情况。究竟是自身的技能不足还是工作方法出现了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它是在告诉我们,有些东西阻碍我们的目标实现了,要赶紧弄清楚才行。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它是在告诉我们,失去了对自己重要的东西让人很伤心,趁現在要好好珍惜那些还没有失去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那些令人痛苦、郁闷、焦虑、烦躁的负性情绪时,应该停下来和它们说说话,请它们进入到自己的心房里坐坐,说:噢!你是来告诉我应该注意自己的状态了,应该引起我的重视了吧!谢谢你来告诉我。
对负性情绪的接纳意味着我们在成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离解决问题的距离又近了一些。一味的排斥自己的情绪,情绪也会有“脾气”的。一旦情绪失控,受伤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