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吕彬 陈灿
[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管理学者们关于中国情境的研究仍不令人满意。通过已有文献发现,虽然基于我国管理理论的论文发表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仍以西方研究模式为特征的研究为主,而以中国情境下管理研究为主的极少,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要改变使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本土企业管理现象的做法。本文梳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为我国管理研究者提供更多的钻研方向,以期促进和加强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研究。
关键词:管理实践;中国情境;理论探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者一直在学习西方管理的研究模式,且逐渐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论文。但是,从全球角度来看,管理研究在北美以外的其他情境下的影响仍然非常有限。随着我国的崛起和本土企业的后继追赶,我国本土管理研究日趋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的热点。然而,我国管理学者习惯了西方范式,更需要的是中国的主场。通过现有文献发现,学者们很少专注于研究开发新的理论或者在新的情境下做出某种特定的解释,研究者对于管理理论研究的“情境要素”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研究发现,目前研究中没有多少研究可以清楚地明确中国情境的界定,然而这是情境化研究的基本条件。尽管标题为中国情境下管理理论研究,但大多数研究都遵循类似西方的研究范式。相反,它忽视或掩盖了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元素的识别,并且没有情境化的研究特点。我国管理研究有两个基本任务:发展管理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前者表明管理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发展理论以解释世界,后者指出发展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运用理论以改变世界;前者是后者所需的基础,后者是引导前者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将中国人“日用而不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管理学情境化问题,转化为我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从而探讨我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特色管理实践的研究,对建立我国的特色管理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国情境”内涵及其研究
对于“中国情境”的理解来说,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PENG等人是最早发出有关大中华地区组织和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概括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PENG使用“大中华地区”来指代中国情境,并使用与中国相关和与大中华地区有关的表述来描述在中国情境中的研究。在LI等人发表文章中,“超越地理和边界的文化变量”被纳入到“中国情境”的定义中,这从制度理论层面解释了中国情境。徐淑英等人首次解释了本土研究,即在研究模型中包括本土变量,并比较了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定义差异;他们认为,本土的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更为直接,适用于不同社会文化情境的理论,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任兵指出,“中国情境”具有两重含义:(1)中国独特的制度、法律和经济环境影响着公司经营所在地的概念;(2)超越地理和边界的文化变量,即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理解、接受和互动的行为、信念、假设和价值范式。
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国内外管理研究者对我国管理理论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综述和回顾。研究结果主要集中在:情境的内涵、分类;情境化的内容、范式、路径和策略;对本土研究、挑战与发展的回顾;本土研究与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基于特定研究主题(例如领导力本土研究发展)的情境化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大多数是从宏观角度和理论规范入手的,他们缺乏针对情境化研究的特定研究领域的关注。当前,学术界已经开始反思西方管理理论的“普遍性”和“科学性”研究方法,并呼吁在我国背景下发展管理理论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这些呼吁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并达成了共识:中西管理研究可以相互学习和整合。学术界,特别是中国学者,在中国情境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将“中国情境”写到了西方管理词典中,为“解释管理现象”和“改变管理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情境化层次与对中国情境挖掘
(一)情境化层次研究。“情境”一词,指的是“情况、环境”。情境可以说是外部环境,也可以说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特有理解、决策的逻辑、思考过程和个体特征。所以,情境是一个跨层次的理念,它既包括外部环境,又包括相关参与者的内部环境。在宏观层次上,情境包含政治与法律体系、文化与历史、生态因素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在中观层次上,如行业、企业环境和领导风格等因素都称为情境;在微观层次上,情境包括例如认识与交流方法和信念体统等之类的因素。因此,情境是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来源。
目前,少部分研究者们会顾虑情境化导致管理理论的分裂,特别在较低的层次上。情境化理论的确会致使该理论过于分裂的情况。所以,在界定情境要素的层次上,构建情境化理论一定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情境化的水平太低,不利于理论的整合,并可能导致碎片化,我们可以尝试找到一个普遍的理论。对此,寻找理论背景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避免理论泡沫的最好选择。Tsui(2004)解释了不同情境模式与全球管理理论之间产生的关系,并且认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情境研究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管理知识,并构成了全球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这项研究从现有的模型和构造开始,但不受以前的研究理论条理的束缚。通过特有的情境研究,可以确定特有的情境模型来形成具有情境界定的知识,为跨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情境挖掘。近年来,我国管理学者们采用标准化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参照了从西方兴起的大量管理理论来对中国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解释研究。他们还利用情境模式来检验西方理论的适用性,而且大部分采用这种“借鉴”方法进行研究的都偏向于减弱情境要素。通过已有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的我国管理研究者使用西方理论研究来阐释中国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我国学者深受强大的西方推理邏辑的影响;其次,我国学术界还存在制度化的奖励机制,许多大学和科研单位在达到一定要求(有限的论文发表机会;重点在于理论的实证方面,大部分是修正而非否定理论)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途径依赖(如:聘用、评职称、荣誉或是津贴),这是一种明显的奖励机制。在这种奖励机制下,多年来我国管理学研究者主要致力于验证现有理论或扩大其局限性,因此他们对现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非常有限。
目前,大部分的管理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有必要鼓励我国学者根据本土化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这对我国管理研究的健康发展可能更有利,也会促进管理学科和管理实践的发展。有效地对情境理论化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现有研究结果对其他学科中情境的独特性进行研究。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是一个由多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综合系统,因此其他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可能已经研究了该国家或地区的情况因素,甚至提出了相关理论。因此,从情境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提出情境效应假说来解释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独特性,并进行相关而广泛的实证研究。现在,许多管理学者都专注于中国式管理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管理学者们如何更好地基于中国情境下总结我国的管理理论,这是一个具有现实和研究意义的问题,专注某种具体情况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路径。
四、中国情境理论探究及启示
我国本土管理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很难对情境化研究做出真正的理论贡献。最主要的原因是研究者们对“中国情境”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定义和解释。他们通常认为,在研究中所有的中国文化元素都应该作为背景元素包括在内。然而,这些要素如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或者是与研究情境的特有属性没有切实关系,那么这些情境要素在理论上就很难做出贡献。管理研究致力于人际关系的建构和关于这些关系的人和群体的行为方式。所以,在特定的文化中加入有价值的理论,在特定文化外观察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会加大产生理论泡沫的风险。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热点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资源、权力结构和情感。人际关系中人类行为规范的基础是这些要素的这种不平等构成的。这也是学者们在情境化研究过程中将“理论情境化”转变为“情境化理论”的关键步骤。
通过从理论上解释中国情境,本文梳理了“中国情境”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以前的研究中经常被忽视或模糊。理论情境化研究能否成为有价值的情境化理论的关键,决定于管理研究过程中有意义的情境要素的提炼和清楚界定,和这些情境要素在构建理论效果上的意义和认知。换言之,对真实情境要素有效的提炼是构建本土管理理论的关键内容。清楚界定和解释中国情境可以让大多数的本土管理学者们更加确定“情境”的内涵,这保证了情境化研究可以带来理论的贡献。并且对中国情境的有效界定和阐释指明了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的情境化的具体路径,为管理学者们提供了情境化的基本思路和情境化规范,并反映了怎样的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化。如何进行情境和情境化的相关研究:这种情境化还可以用来测验某些现象是否对情境敏感,这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一种判断某种理论是否被情境化的可能。因此,本文对中国情境的阐释和情境化的模式整理,既是高质量情境化研究的基础和范式,又是判断是否需要在情境化理论中构建现象的条件。
五、结语
目前,基于“理论验证”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很难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问题。他们正在探寻和定义中国独特的管理现象,在中国背景下建构管理理论,并促进和指导我国管理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本质是通过开发新的思维模型和解释来扩大科学想象的机会。如果没有理论建构,研究领域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验主义的深渊,成为国外管理理论的实验地。事实上,一旦掌握了情境化理论的构建方法并付出了努力,管理学者们便可以促进某一领域知识的进步,并为管理科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管理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理论贡献,包括完善结构定义、引入新概念、增加新的理论联系等。在新的情境下测试和发展现有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中国情境下管理理论研究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第一,基于中国情境的扩展和创新理论,例如丰富和修改现有核心结构的内涵,引入新概念以及现有理论引入了新的逻辑。这方面的贡献很重要,但也很困难。关键是要彻底掌握现有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内部逻辑。第二,利用我国的自然实验室来检验现有理论的普遍有效性。这种研究可以为现有理论的普遍性、简单性和准确性提供新的背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容易,它不仅需要洞悉中国独特的情境元素,还需要引入这些特定的情境元素。简而言之,我国的管理研究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和跨领域的研究。我国丰富而特殊的环境为管理理论发展提供了便利和可能性。
主要参考文献:
[1]任兵,楚耀.中国管理学研究情境化的概念、内涵和路径[J].管理学报,2014(3).
[2]杜运周.习惯了西方范式,更需要中国的主场[J].管理学报,2017.14(1).
[3]Johns,G.The Essential Impact of Context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2).
[4]Huang,X.Bond M.H.Handbook of Chines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Integrating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12.
[5]倪昌红.管理研究二重困境的前提批判及其出路探析——再议“中国情境”的价值[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6]周南.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头认爹娘[J].管理学报,2017.14(1).
[7]PENG M W,LU Y,SHENKAP O,et al.Treasures in the China House:A Review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Greater Chin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1.52(2).
[8]徐淑英,刘忠明.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Tusi A,et al.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 the midst of societal transformation: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2).
[10]藍海林,宋铁波,曾萍.情境理论化: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探讨[J].管理学报,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