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

2020-09-22 04:15丁音
知识文库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美的音乐情感

丁音

音乐教学应给学生什么?这似乎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天天面对的事情,但又是一件经常被遗忘的事。虽然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其它学科,可谓是步履艰难。音乐教学不“乐”的现象已普遍存在;由于其它学科对音乐课的威胁与排挤,孩子们似乎少了一分天真烂漫、一分生动活泼、一分审美的情趣。对此,想从“乐”字出发探讨一下音乐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高智商和高情商被称为未来信息社会人才的两大必备素质。经大量的科学论证和实践证明,人智商的开发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情感素质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为密切,因此可以说,未来人的素质将与音乐艺术缔结更深。那么学校教学中如何实施和提高音乐课堂实效呢?

1 “乐”是音乐的主题,音乐课应以“乐”为主线

古代的六艺中已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就是音乐(包括舞蹈诗歌等),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地位,通过“乐”来表现生活、陶冶性情、修炼德性,正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乐”学才能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已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目标已很明确,关键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和体现。创设情境,理解感悟作品中的美,还原音乐创造的情与境,在情景中理解、感知音乐背景中的情感以及故事的跌宕起伏。例如,在学习《枉凝眉》时,教师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片段,由此引发学生们的兴趣,让一名学生简单讲述一下红楼梦中贾、林二人的情感纠葛,或者教师准备一些关于红楼梦小说中的几段内容,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们对红楼梦的认识;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意,在对音乐的想象中,感悟音乐之情。再比如学习《唱脸谱》时,带领学生观看京剧中的“脸谱”,或者发给学生们一张没有画颜色的脸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为脸谱上色,带上自己制作的脸谱,跟着教师一起学习。教师通过创设与课堂相应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事实证明,只有“乐”学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要做到“乐”学就要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生动活泼并非简单的说说笑笑,而是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安排、对知识结构的充分把握、对大纲教材的充分了解、对教法学法的充分研究,以及对学生特点的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挖掘教材中“乐”的因素,结合丰富的情感表现,使课堂生动活泼,“乐”学就是需要学生在快乐之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

1.2 发扬学生的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是发挥学生主人翁主体意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用求同意识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只有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发挥出来,才能形成“乐”学。比如由组长负责,每组把创编的新节目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听赏、评价。这仿佛是一台联欢会,一台属于学生自己创作的联欢会,它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歌为背景,以极具审美体验的音乐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从策划、筹备、演出、观摩、评论等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

1.3 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参与其中方能其乐无穷

有了成功的尝试,学生的参与性才能得到加强,有了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开展和提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唱歌课中,增加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后,其收效大大加强;现在把器乐列入教学大纲,让器乐进入课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得到尝试和表现,但歌唱、乐理、欣赏、器乐等教学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协调、加强和深入,应注重激励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想象与创造,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实际的效能。

2 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2.1 感受到美的真实,方能追求美的过程

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让孩子们唱得泪流满面,一曲《欢乐颂》可以让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孩子们假如有机会能多表现一些、多欣赏一些、多体验一些,就会多感受出一份美,有了这份感受的时候学生才会去努力追求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目前很多活动学生得不到参与,这又怎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词与旋律共同赋予的美。例如,在学习《好汉歌》时,对学生进行情景创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歌词,感受其中的魅力。比如“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这句话,教师让学生用热情饱满的感情朗读,并体会这句话的强烈情感。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读一段“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一下“好汉”的作风!再结合劉欢老师的歌唱风格,引导学生,在唱这首歌的时候,要铿锵有力,展现豪迈之情。再比如《丰收之歌》教师先让学生想象一下丰收的情景,想象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在面对丰收,是怎样的心情?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应该是欢快、愉悦之情,再从歌词和旋律上细琢,“果园里甜美的水果已摘完,背起筐儿欢欢喜喜回家庆丰年”“人人都高兴,到处歌舞欢”,“唱着歌儿编成一个丰收的大花环”等,这些句子无疑体现了丰收时的喜悦之情。要挖掘内涵,深化学生感知音乐之情。

2.2 感受、体验,方能鉴赏美的价值

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国内外以及古典、现代音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获得更美好的审美体验,显著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

首先,以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为例,中国音乐讲究的是整体的意境和气韵,从音乐中感受到一种风骨和情韵,情感的表达较婉转含蓄,西方则是充满宗教色彩,给人一种神圣肃穆之感.但到了20世纪之后,西方音乐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相继出现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歌剧、音乐剧等,中国的音乐也开始出现新元素,相比之下,各有千秋。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时,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如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肖邦等著名作品进行鉴赏,并且教会学生如何鉴赏。

其次,在古典和现代音乐的鉴赏方面,要以时间为参照物,讲述音乐的流变过程,中国的古典音乐主要以笙箫类管弦乐器为主,音乐流畅、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给人一种出尘、潇洒之感。而西方古典音乐主要以小提琴、钢琴等弹奏乐器为主,代表人物有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偏向于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一种抒情、热情之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可让学生大量的对比鉴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师要积极地正确引导,教会学生们如何去鉴别音乐的高雅,教会他们把握好分寸,使他们能充分认识音乐的积极作用,从而自觉地抵制负面影响。

2.3 表现出美的品质,方能创造出美的天地

美是做出来并非讲出来的,用粗暴的手法进行“礼貌”教育是教不出好学生的。美的品质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无限珍惜。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才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气概。有了这种情感,才会体验到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悲壮、才会使列夫.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流下痛苦的眼泪、才会使《黄河大合唱》激起千百万中国人的奋起抗争,也才能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对美的不懈追求、对艺术的一片痴心,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深圳市民治中学)

猜你喜欢
美的音乐情感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