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艳华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这就使得小学语文教育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语文在教学中是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有着重要的部分。因此,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均衡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并且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育,促进教学发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作用,促进教学的均衡和长效发展。
在同一區域中,不同学校之间也会存在着人力、财力和物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城乡学校发展中,因为教育资源和条件的差异,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城市作为教育高地,拥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相对来说农村小学则是教育洼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待完善,这也是多数地区面临的教育问题。同时,我国领土广大,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内容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因此,怎样实现城乡小学之间语文教育的平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于共同体的概念,首次是由英国现代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提出的,他的观点认为共同体在社会中,因为某些主观或者是客观的存在的共同特征而构成的不同层次的团体或者是组织,其存在是客观的。在美国,其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将共同体成为是学习型组织,能够让人们及时发现自身的境地并能够进行改变。在本文中,构建的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主要是在某区域范围中,将新课程基本理论作为基础,并且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作为目标,采用“分享合作,均衡发展”,将学科建设作为中心,并且关注项目攻关,将其作为行为方式,从而能够在不同的学校之间构建出能够有效活动和合作以及分享的组织,促进语文教学的长效发展。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实践中,其中主要是使用两个平台分析,从而能够构建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共同体。其主要是从两个方向进行:首先是在学校之间,促进不同学科的均衡和共同发展。促进教室和领导成为共同体。利用各个学科和阶层,建立共同体实践。其次是在城乡之间形成与乡镇之间形成共同体。加强城乡的不同学校之间形成共同体建设,做好统一教育,并且将课程和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并同意,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共同发展。
2.1 在“图书漂流”活动下加强课外阅读
“图书漂流”也是当前我们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重要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采用该方式选择一些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优秀的书籍和资料,从而有计划地有针对性给给各个农村小学进行发放,指导学生开展阅读,从而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产生影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直到现在,该“图书漂流”方式共开展了几轮。在首轮漂流活动中,主要是鼓励自由阅读。在第二轮漂流中,主要是促进师生共读,在第三轮漂流中,主要是将深度阅读作为主导。在该活动之下,“图书漂流”便在学校中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一些语文教师也在教学中将其纳入到语文课程中,很多的家长支持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购买。同时,“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还促进了“书香校园”的构建,使得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并且两类教育共同体也开始积极活动起来。
2.2 构建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中,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苦难,并且容易被一些因素局限和影响,但是,该教学模式的构建本质上就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促进语文教育工作开展中,不但能够让教师尽快实现教学目标,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并且能够促使各个地区的教育事业能够统一发展,因此对于教育事业有着很强的意义。首先,在教育共同体构建之后,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并且促使他们不断升华学习内容,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开展。其次,构建了更新的教学模式,并且帮助学生拓宽了学习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不断开阔其眼界。另外,能够让不同学科之间实现综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发展,避免学生学习偏科的现象出现。同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展,不断拉近师生关系,增强信任和尊重。并且能够教师带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正确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疏导,并且能够让教师尽快实现教学目标。最后,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将教育带到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促进语文教育的长效发展。
3.1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主要是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和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并非消灭区域中学校存在的“贫富”,而是需要充分使用小学优质资源,做好对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的扶持,从而能够将知识更加人本化,促进学习人本化,使得在教育圈中,不同人之间能够充分发展个性,促进自我的展现,从而在教育中能够实现对人的关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这种精神主要是促进人的发展,并且对教育共同体中不同的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改变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促进学生生存状态的改善,从而让他们能够处在理想化的教育状态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行动和实践。
3.2 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构建中,第一时间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反映,并且也得到了相关学校领导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一些传统的教育习惯和方式依然存在,广大共同体成员都希望能够在这些试验中,改变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并且能够在实验和研究之后,能够实现创新和突破,寻找更为有效的路线,在进行不断创新和实验中,能够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感悟到专业幸福,不断获得学习和的成就感。因此,该价值追求不但是现实的目标,更是共同愿景,也是因为这点,才能够促进共同体建设的不断发展,为其发展带来了动力和保障。在这个基础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都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并且为教学实践带来服务,并且需要共同体成员的相互监督和彼此的关注。在以上选择的三项研究内容中,也是因为这点进行考虑的。另外,在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课外阅读也是教学的重点,并且语文教师也都能够深刻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意义,在《语文课程标准》推出之后,更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推广带来了参考。
3.3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需要充分结合不同等因素
在各地,因为区域差异和学校差异,以及教师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等等,在这些客观的差异条件下,构成共同体,从而让共同体建立更加多元化,实现多样化。构建该共同体并非一拍即合,需要在构建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差异能够有效的结合,并且实现相互促进和发展。首先需要相互包容,在不同学校和地区以及教师之间,要实现良好的结合并且能够相互包容,借鉴各方的优势并进行互补。坚持共同发展原则,并且能够关注整体利益,不断优化个人利益。其次是相互影响。不同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并且其处事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互相学习优点并不断改正缺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够实现和谐共存,从而实现共同体真正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在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中的一些实际的案例,并且将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论述。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的教育整合,缩小差距,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均衡发展就需要构建小学语文教育共同体。在两个平台中,加强建设共同体才能够促进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了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同意,并且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语文教学发展,真正实现了统一和均衡。在构建的共同体内部,必须要相互借鉴和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共同体的建设也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松山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