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莉 胡敏 王小惠
摘 要:“全民阅读活动”从2006年开展以来,经过长期的关注发现阅读推广经历着成长的曲折。通过对经典名著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现状、价值分析及阅读推广趋势的探讨和分析,得出如何指导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及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模式设计。旨在提高少年儿童阅读经典名著的质量,提高中国传统教育的品位。
关键词:经典名著;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研究
中国一个有着历史灿烂文化的东方国家,有着经过上下五千年所积淀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是由文与化组成:文逐渐演变成为有道德意味形式的精神外在显现;化逐渐演变成为贯通天道与人道的化;文化逐渐演变成为人文化成的境界。经典名著是故事经过历史长河的演变与积淀而来,其中凝聚着民间的评论、反映着民间的现状、暗示着统治阶级的执政能力等现象。经典名著是文化在人类逐步进化中沉淀下来的精品,积累着人类的文学演变的历程;看经典名著更要读懂书中真意、真情、大我境界。
一、 经典名著《西游记》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现状及价值分析
(一)经典名著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现状
2006年“全民阅读活动”是按照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的活动。经过15年的关注,旨在提高用户的阅读兴趣、文化内涵、了解及继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精要;形成浓浓的书香风。
在实践中,阅读推广活动也经历着成长中的曲折:媒体的冲击使阅读兴趣改变,如何引导兴趣的方向吸引用户理解性阅读、探讨甚至是研讨,成为一个难题;尤其是少年儿童阅读经典名著推广。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年5月,调查对象为7~17周岁少年儿童。调查样本量为100人,其中,7~12周岁为49人,13~15周岁为15人,16~17周岁为36人;男性为67人,女性为33人;98人居住在四川省,仅2人居住在其他省。显示(见表1),有73%的少年儿童知道全民阅读活动自2006年开始,值得注意的是16~17周岁儿童的知晓率相对最低,为63.9%。对阅读推广形式的多样化,77%及以上的少年儿童表示对各种推广形式了解和认可(见图1)。
以《西游记》为例,少年儿童用户的阅读现状:现阶段,因学校课业的增多、课后兴趣班的踊跃参加,少年儿童面临着双重的压力。读《西游记》名著时间少、偶尔也是浏览,碎片化阅读明显;只知其基本,不知其内涵;更谈不上对其架构理解、精髓的探讨。只是略读、快读、跳读;无详读、精读、研读。
(二)经典名著少年儿童阅读推广的价值
经典名著阅读,增强国人文化自信,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了解本国文化传统的架构。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带给人以启迪,经典阅读在构建民族文化核心竞争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西游记》为例,多读经典名著会发现其内容布局严谨、手法诙谐、用词准确、文字描述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少年儿童对文学有很好的认知、对文学术语有一定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接触。在少年儿童时期培养自我阅读能力是黄金时期,不但记忆深刻,思维洞察力深邃;联系实际社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从少年儿童时期打下热爱中国文学的伏笔,树立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国家大事、国际大事的思想,能辨是非曲直、能產生正确解决国家大事的思路。调查显示,分别有97%和80%的少年儿童对这些推广价值表示认可。
二、 经典名著少年儿童阅读推广趋势
经典名著阅读进入危机化:媒体的介入很多经典名著阅读方式改变,纸质阅读被遗忘;千古流传的经典亦然淡忘,少年儿童阅读原著概率下降;理解原著内容肤浅。以《西游记》为例:少年儿童只读到书中塑造的经典角色形象,未读到角色的拟人手法与喻意、故事的历史背景及故事的演变。
(一)形式的多样化
建立少年儿童《西游记》互动商讨QQ群、开展少年儿童《西游记》书展、开展少年儿童互动讲《西游记》故事、开展《西游记》少年儿童思维导图展览、开展用VR技术扮演《西游记》角色等活动,让其回归历史、让其感受书中意境的豪迈、才气的横溢。留下对古人心血结晶的崇拜,做到博古通今。建立阅读推广者专属邮箱,通过其长期答疑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少年儿童科学阅读作品,使其有质、有味。
(二)版本的探究
让少年儿童了解《西游记》古版本、明代版、清代版、外国版、点评版的功用,作品风格文化的形成、创作的演变过程,这样也可以为其自身的文章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用客观、正确、科学的眼光看待文学的发展。
1. 中外文化渊源探究
以《罗摩衍那》与(明)《西游记》分析:
两猴关联分析:胡适在其《西游记考证》中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我依着钢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内容分析:《罗摩衍那》是印度史诗级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印度作家蚁垤;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宫廷斗争的阴险、血腥、残酷,产生了罗摩助手神猴哈努曼勇士的出现;故事内容充满了正义、勇敢与世道的艰辛。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吴承恩;百回本形成于明朝。以唐僧及徒弟西天取经为主线,克服取经路上的磨难最后修得正果的故事。
形象分析:神猴哈努曼为罗摩的助手,技艺超群(有移山倒海幻化之本领)、有勇有谋、正直,率真。孙悟空为唐僧的助手,技艺超群(七十二般变化降妖除魔)、刚毅、正直不阿、不惧艰险。
理念分析:神猴哈努曼在战斗团队中是罗摩的得力助手,在罗摩与魔王的战斗中哈努曼巧妙运用自己的本领,最后协助罗摩打败魔王救回王妃悉多。哈努曼在战斗中义勇体现作为神之子,质的改变;对生活有更新的认识。
孙悟空在取经团队中是唐僧的徒弟,具有协同合作的谋略、取经大事严格遵守唐僧的教诲;取经过程中,对师弟照顾有加。体现了孙悟空从顽劣之徒到皈依佛门后,观点质的改变;说明正确信念的加持,给予人生正确的奋斗方向。
写作形式分析:《罗摩衍那》全书是诗体,通过政治、爱情、战斗、风景方面的描绘形成;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在印度及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为“最初的诗”。《西游记》由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独特的塑造手法、幽默与诙谐的艺术风格形成。
2. 《西游记》点评本探究
以《外国人点评四大名著》与《西游记:李卓吾精评本》分析:
外国人点评四大名著—珍妮点评《一个派往天国的使团》(《西游记》)中灭法国难行(第七十难):有这样来自《马可福音》“Five and two fish”的一句点评,指出五个饼两条鱼只有上帝的安排才可以使至少一万人吃饱。暗指为拯救灭法国众和尚于水深火热之中,唐僧勇于挺身而出用巧妙的计策劝服灭法国国王。
《西游记:李卓吾精评本》中灭法国难行(第七十难),总批:灭法国杀了许多和尚,固可恨也。如今灭法的都是和尚,如此则和尚又该杀了,何足惜哉。又批:处处逼真,令人绝倒。到得满城披剃,又是匪夷所思。何物文人,奇幻尔尔。
体现不同:东方点评对政治有很深的认识,评语入木三分;很客观、公正的角度。西方点评用经典名句诠释其东方的文化,评语奇妙;能感受西方文化抽象的特色。
三、 如何指导少年儿童阅读推广
(一)有目的地推荐书的版本
根据少年儿童年龄、心智发展水平,阅读推广人推荐《西游记》不同版本阅读。让少年儿童带有阅读目的去品位;去汲取经典名著中所包含的内涵和精湛的描写手法。让少年儿童对所拓展的书籍知识能接收,打开知识面开阔视野;了解《西游记》名著的精华所在。这是阅读的意境、也是阅读推广人的使命。例如:通过书展的形式让少年儿童了解《西游记》的出版形式,正确给自己定位。
(二)灵活推荐阅读法
收集适合少年儿童的阅读法(三步通晓法、对照比较法、10倍速影像阅读法、平行阅读法)灵活推荐给少年儿童,使其养成阅读的科学习惯;撷取下阅读的精华、书写下理念的总结;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记忆;升华自己的感悟。书写下的痕迹,记录自己阅龄、阅历的成长;把其中感悟用于学习、生活中,让传统文化精髓得以传承。例如,可以推荐少年儿童采用三步通晓法阅读《西游记》:第一遍粗读对故事大概有个了解;对生僻字能弄懂其音、形、意;第二遍细读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章回故事用思维导图帮助分析情节,加强记忆;第三篇精读要明确知道《西游记》的主旨,写作的手法。
(三)对少年儿童负面心理的引导
对沉迷于《西游记》之中的少年儿童应该有相应的心理指导:书中有许多场面的描述其用语入木三分,但用语超出少年儿童正常心理成长阶段的理解能力;可能会给少年儿童造成扭曲的成长心态。要阅读推广者加以心理引导,客观的、科学的、正确地看待文学还原真实的描述。首先,从科学性角度理解:孙悟空能七十二变降妖除魔最后取得真经,而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种隐喻,用科学能力化解现实丑恶。其次,从文学角度理解: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增加作品的感染力会有一些暴力性质的描述;比如孫悟空与车迟国国师斗法砍头,结果孙悟空完好如初。现实生活中若产生这样的暴力行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次,真理打败邪恶角度理解: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从西天取得真经,是坚持心中的信念完成唐王委以的重任;说明虔诚的信仰与永不磨灭的意志成就真理。
(四)形成长效沟通机制
“阅读+笔记”读完一本书,如何化解少年儿童阅读的疑惑?在空间、时间适宜的情况下,阅读推广者应与少年儿童有其交流。可采用面谈、QQ和专属邮箱等方式引导性交谈书中精要部分,并解惑释疑;留下彼此的思考带着疑问去做升华,留下更深的记忆。使少年儿童对“阅读+笔记”形式更感兴趣,更有激情;自发的去读、去交流、去思考。
四、 经典名著《西游记》的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模式设计
(一)出版形式模式(针对7~17岁)
儿童版(7~9岁):阅读《西游记》连环画,增加专注力、能分辨真实与想象的世界;了解连环画图片与文字搭配描述的画面,了解图片中的人物形象。
3D立体书(10~13岁):阅读《西游记》3D立体书,培养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建立逻辑、推理、思考、判断能力;加强想象力,创造更立体的事物。去画去理解平面图如何变成立体图;增加实际的观察力、理解书中场景原貌立体的呈现。
注音版(7~10岁):阅读《西游记》注音版,增强小学生对拼音与文字的结合强化训练过程;加强对常用字的音、形、意记忆;增加对多音字的用法的视野开阔;对生僻字的认识了解;对词语、成语、句子的组合性使用加强。
学生版(11~13岁):阅读《西游记》学生版使用的是足本,通过对其精读了解书的架构、章回形式、每一难故事的创作形式、形象塑造的巧妙性。
原版(13~17岁):阅读《西游记(古典文学阅读无障碍本)》无删减,少年儿童通过对名著的研读,增加对生僻字的用法的视野开阔、详细的注解了解古今意的区别;书中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体会写作功底的不同、体会社会背景文化的发展。
珍藏版(12~17岁):阅读线装本《明代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插图本》让少年儿童了解古代插图与当代的不同,增强对古代插图的认知。阅读(清)绘图加批西游记:五庄观行者窃人参,让少年儿童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学人士对明朝著作的评论观点的认知。同时学会如何保护古籍,体会文化保存的不易及弘扬传承精神。阅读《外国人点评四大名著》让少年儿童去理解西方点评与东方点评的不同,用西方的思维去思考、看待东方的发展。
调查显示,少年儿童对各种版本《西游记》的喜爱程度略有不同(见图3),其中,对于原版的喜爱程度是最高的(占81%),3D立体书这类较为新颖的形式也得到认可(占78%)。
(二)分年龄段模式(针对7~17岁)
成语概括故事(7~12岁)。阅读推广者对《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六难(第五十七、五十八回)难辨猕猴俗称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通过用三个成语概括总结描述:惟妙惟肖、真真假假、善恶分明。成语概括性地总结故事场景,使少儿理解性的记忆;给少年儿童留下思考,为以后正确、灵活使用成语打下基础。
手工做西游记人物(13~15岁)。阅读推广者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典造型,按照86版西游记创造的孙悟空折纸展现其神韵、简单刺绣让少年儿童了解其刺绣的分布与渊源、现代布艺制作了解立体的造型,通过中国传统工艺体验进入故事情节;做出思维导图展现故事情景的一定关联性,有助于加强形象记忆故事的情节。问卷调查中,以难辨猕猴思维导图为例,98%的少年儿童认为思维导图可提供较清晰的章回体验,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创造脉络。
扮演西游记中人物体验剧中感受(16~17岁)。以《西游记》原著第十九难:难活人参为情节,模拟实际场景扮演剧中主要角色孙悟空。剧情为孙悟空误偷人参果树(又称:张松银杏)上的人参果,被仙童发现激怒,打倒人参果树的场景;后因知道此树的神奇功效,又千方百计地复活此树,与镇元大仙结为兄弟。角色孙悟空刚入佛门,身上的叛逆还未消除、心高气傲、听不得半点不敬;仙童顽皮、重师道;镇元大仙德高望重的道教仙人,为人低调,待人重礼数。揭示当时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镇压,老百姓心中愤怒的体现;后因误会的解除,提示当时统治阶级对真情意的珍爱。问卷调查显示,69%的少年儿童能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角色扮演,领会作品的深意。这表明,人物体验剧的感受有助于少年儿童理解原著构思的巧妙及喻意,进而激发对中国名著的热爱,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分版本系列模式(针对16~17岁)
《西游記》古版本(学术界通例将其百回本之前出现的早期版本称为)。其按时间创作顺序包括《取经诗话》、平话本《西游记》、杂剧本《西游记》等,西游记故事就这样逐渐演变而来。古版本内容的博大精深要研读感悟;理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特色。
《西游记》明代版包括简本、世德堂本、李评本、删本。这里主要介绍世德堂本、李评本:世德堂本是现存百回本《西游记》中对前代流传的西游故事的总结,又开启了后来的《西游记》版本。李评本是《西游记》版本史上第一个评点本,其评点文字充满了理性思考且富有理论价值;具有理解时代背景的作用。
《西游记》清代版包括删本、全本、抄本。删本:针对《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诗词赞语和语言等,发表了不少独到见解;揭示艺术内涵和思想成就杰出之处。全本:在评点文字上大异讲道说诸版本。抄本:在评点形式上却富有自己的特色,用诗词曲赋来评论小说。
《西游记》外国版:《罗摩衍那》与(明)《西游记》中分别塑造的哈奴曼角色与孙悟空角色惊人的相似,谁是鼻祖?通过史料分析:孙悟空形象是来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西游记》外国点评版:外国人点评四大名著—珍妮点评《一个派往天国的使团》(《西游记》),用经典名句诠释其东方的文化,评语奇妙;能感受西方文化抽象的特色。
五、 结束语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受欢迎程度可谓是家喻户晓。阅读推广者用新的推广模式、策略,旨在使少年儿童用户阅读名著、享受名著有“质”的提升、“品”的悠长。让名著瑰宝在新的时代,散发着新的光华!时光荏苒,如何保持模式、策略的长效机制,还需阅读推广者们大力支持;共同出谋划策。让更多的经典名著内涵精神深扎少年儿童心,形成经典效应。
参考文献:
[1]黄有东.“人文化成”:“文化”的中国古典意义[J].现代哲学,2017(4):115-120.
[2]莫泽瑞.国内关于经典阅读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6(1):63-66.
[3]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9-134.
[4]张国星.鲁迅胡适等解读《西游记》[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0:38-40.
[5]吴承恩.西游记:李卓吾精评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578-586.
[6]怀特·珍妮.外国人点评四大名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708-715.
[7]孔令平.评介季羡林先生的《罗摩衍那初探》[J].南亚研究,1982(3):26-32+46.
[8]季羡林.罗摩衍那[J].辞书研究,1980(4):73-79.
作者简介:
余燕莉,胡敏,王小惠,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