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村的“领头雁”

2020-09-22 00:51张久喜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0年7期
关键词:领头雁白玉贫困户

张久喜

一个人,一个村,五年坚守,“誓以忠骨对媚骨,愿将佛心换民心”,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以“老兵”姿态入户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以“战士”的赤诚选择逆行——他就是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驻麻家渡镇白玉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袁峰。

袁峰,现年50岁,中共党员,在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从事食堂管理与学生资助工作。2015年10月,他被选派到麻家渡镇白玉村担任第一书记至今。在他身上,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又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恒心,他用真心和真情赢得了白玉村全村干部群众的赞誉。

懂农业、爱农村和农民

从校门进“农门”,当接到驻村第一书记这一使命时,角色转换让袁峰忐忑不安。但袁峰明白,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抛开农村苦、累的思想,打心底里热爱这片热土。为尽快进入角色,袁峰经常利用双休和节假日,主动学习“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或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和农民打交道,努力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

爱农民就要掏心窝子。袁峰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困难和需求,与他们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与农民交心谈心,了解民之所需、解决民之困难,努力成为农民的“贴心人”。在生活中,对待身边的基层干部群众,袁峰总是平和待人、循循善诱,群众无不纷纷感叹白玉村来了一位说实话、干实事的好书记。“村民的事无关大小,村民信任我才会找我,所以累点苦点都值得。”袁峰说。

袁峰包保的有一个叫蔡世礼的贫困户,年近50岁,长期在广东打工维持生计。家里有个患精神病的哥哥,经常殴打自己80多岁的老母亲。袁峰多次上门调解,平时家里的所有的大小事务,蔡世礼都电话请求袁峰帮忙。2019年7月,蔡世礼家的老旧房屋纳入危房改造,整个工程都是袁峰忙前忙后,并坚持每天将工程进展情况拍成图片,传给远在广东打工的蔡世礼看。疫情期间,家里断粮缺菜时,是袁峰帮忙购买并送到蔡世礼家里。蔡世礼对此感激不尽。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据白玉村支书陈明荣介绍,2020年大年初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精准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经过排查,白玉村汉返回村人员达135人,按照分工,袁峰负责村委会至岩屋沟口54户185人的防控任务。袁峰把印有疫情防控“七步洗手法”、不聚餐、戴口罩等内容的宣传单送到户主手里,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每天下来,腿跑酸了,嗓子哑了,自己的血糖也不稳定了。2月8日,在一次例行入户监测体温时,监测到一汉返人员家属体温异常,袁峰立即报告镇防控指挥部,并在等待120到达之前,与发热患者保持一定距离进行对话,稳定其本人及家人的情绪。就这样,袁峰和村干部一直坚持到下午2点,中饭都没吃,此时的袁峰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症状。等疫情有所好转,全县解封后,坚持了两个多月的袁峰才回家一趟,买好药后又冒雨往村上赶。在经过谭家河水库时遇到泥石流塌方,袁峰和本校包保干部刘恒权老师差一点掉进水库,想起当时的情形,袁峰还有些后怕。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和扶志

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同群众知识贫乏、观念滞后、视野狭窄、思维陈旧有密切关系。作为教育人,袁峰在工作中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不是把上级政策硬性地灌输到每个老百姓的心里,而是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地接受,激发村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为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据白玉村支书陈明荣介绍,该村因历史原因,干部断层,年龄结构老化,基层组织力量薄弱,自袁峰来以后,他首先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着力打造学习型、团结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五型”村支两委班子。经过几年的努力,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为引领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构筑了“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今年,已经有5位积极分子向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一位村后备干部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其次是向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把村民的心往一块拢、情往一处聚。再次是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激发群众争当先进的热情。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袁峰动员所有包保教师,包括镇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等包保干部在上门对接、入户走访结对帮扶过程中注意培养贫困户的脱贫技能。同时,利用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的技能培训优势,采取送科技下乡和集中培训等方式,累计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00余人次,使每户贫困家庭都有一个技术明白人,都有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白玉村是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的对口帮扶单位之一,同时职校还选派有9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19户贫困户,几年来累计为白玉村送来帮扶资金15余万元,用于支持村上产业发展。每位包保教师至少每月一次到包保户家中,一户一策,制订帮扶计划,确保措施到户精准,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贫困户杨行节家,老夫妻俩都80多岁了,很勤劳,房前屋后打理得很整洁。贫困户家里有两儿子,其中大儿子残疾,袁峰积极争取享受分散供养政策,仅此一项就有7000多元的年收入,完全满足了一家的生活。因住房偏僻,吃水困难,袁峰及时向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领导汇报,很快,学校拿出帮扶方案,经过实地勘察,开挖管道500余米,投入2000余元购买水管、水泥等,直接把自来水引入到了杨行节家,看到哗哗流出的干净自来水,杨行节高兴得合不拢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和脱贫

白玉村位于麻家渡镇北部,地处偏僻。袁峰一上任,便带领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落农户,全面了解群众的吃、穿、住、行、饮水、教育、医疗等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找出白玉村实现户户脱贫、全村出列的有效方法,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短短几个月,袁峰就走遍了白玉村的每个角落,随身携带的《扶贫手册》也记满了几大本。根据走访情况,袁峰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召开动态管理工作例会,严格按照脱贫标准,逐组逐户逐项研判,锁定白玉村“重点户”与“问题户”。袁峰认识到,精准扶贫首先要把“真贫”识别出来,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为防止出现“穷人落榜,富人上榜”,村里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识别机制,严格实行“户主申请、群众评议、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人户登记”的“七步法”。为避免“优亲厚友”嫌疑,袁峰将评定贫困户的权力交给群众,实行全程民主评议、民主监督,由此识别出的148户445人,经公示后大家都没有意见。村民们说,虽然大家对贫困的看法和感觉不一样,但是标准明确了、程序规范了,也心服口服了。

五年来,袁峰带领白玉村干部群眾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增收、生态环境建设、能力素质提升、基层组织固本“五大扶贫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着力解决村内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突出问题。如今,白玉村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实现了贫困户向富裕户、小康户转变,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李慕绚

猜你喜欢
领头雁白玉贫困户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华夏太白玉 丝绸之路情——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太白玉文化节”暨第二届“太白玉研讨会”盛大举行
A White Heron
Oliver Twist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Turbulent structure and bursting process in multi-bend meander channel*
回乡创业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