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昭
《三国演义》中“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此处“有味”的意思是放弃了又觉得别有风味,也就是某些东西在的时候感觉没有用处,但丢弃了又觉得可能还有用。鸡肋这个词广泛用于生活中,每当人们吐槽现状、抱怨困境时,总会说“就这样吧,将就了吧,得过且过吧”,表达的是人内心的无比纠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虽被编者所提倡和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就成了“鸡肋”,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合作和协调意识。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话题的确立、活动方案的制订、资料的收集、具体的实践探索、结论的分析及展示交流中,每个步骤教师都必须有自己的想法,这就会让他们觉得困难重重。
上网搜集材料难、活动开展难、实地考察难、时间保障难、反馈评价难、检验提升难。要想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不但前期准备工作量很大,而且课时得不到的保证。我听过不少教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课给人的感觉是演得比教得多,脱离了语文的综合性;有的课局限于听、说、读、写的练习,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有的课甚至异化成了写作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展示了已有能力,其他能力并没有因为这节课有所提升。
这些问题导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了教师教学中的“鸡肋”,教之无味,弃之可惜。针对这些情况,我学习了很多专家的理论,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应对策略。
一、整体把握,关注生活
同样是发旅游照片,别人的朋友圈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你却发了一个“好美啊”,顿时就会让人觉得你的语言苍白无力,语文素养不佳。其实,语文不仅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认知和思考,还能够影响我们的审美意识、我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以及我们的个人形象和气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共有16次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不妨在七年级时就把这些主题全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准备一个笔记本按此分类,提醒他们平时要围绕这些主题关注生活,搜集材料,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教师可以时时提醒、阶段检查,有意识地强调,整体部署,注重积累,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有效组织,与生同乐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才艺培养极为重视,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美术、音乐、舞蹈样样都学。一个班想要组织一场晚会,易如反掌,学生的才艺让教师激动不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求教师要提前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短板,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例如,口才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主持班级活动;口才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反复练习,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既能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能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审视自己的优缺点,积极进行师生互动,与生同乐,比如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一个演唱会等。如果自己在组织展示方面不够自信,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一起参与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展示自我的欲望,还可以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美好回憶。
三、恰当评价,弥补缺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简单的对错,教学互动过程其实是一个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及时给予有效的评价,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教学赢得最佳时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倾听,相互解读,相互体悟,相互欣赏。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发现学生语文知识的欠缺点,及时查漏补缺,总结问题,制订、创新、修正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是一艘船,评价是一张帆,只有扬起这张帆,学生才能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这些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习组织的合作性、学习评价的多样性。笔者认为,教师要不懈努力,不应将“鸡肋”问题留在课堂上,而应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力求达到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完美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琥珀山庄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