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青岛老舍故居的门前,挂着两块牌子。右边的一块上写着:“骆驼祥子博物馆。”左边的一块上写着:“老舍·老舍。”几个人站在那儿纳闷,为什么要写两个老舍?是强调老舍还是呼唤老舍?这时,导游告诉大家:“上边是老舍的名字,下边是指老的宿舍。上下合起来,老舍的老的宿舍,简称老舍的‘老舍。”
我们都笑了,原来还有这样一说。老舍原名舒庆春,后来改为舒舍予。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开始用笔名“老舍”。“老”指“一贯”,“舍”指“忘我”,一贯的忘我,确实不错。
我查了一下字典,“舍”字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房屋,如房舍、宿舍、校舍、农舍等,当然也包括牛舍、羊舍、猪舍;二是指放弃,如施舍、割舍、舍弃、舍得等,也包括放过,“止而不为亦曰舍”。
有人把老舍故居称为青岛第一名人故居,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老舍在这里创作了《骆驼祥子》。无论国内国外,以一个文学人物为主题建立博物馆的并不多。老舍自1934年来青岛之后,曾住过3个地方。1935年8月,他们全家搬到这处黄县路8号(现在的12号),一直住到1937年8月离开青岛。
青岛的名人故居很多,除了老舍故居,还有康有为故居、沈从文故居、闻一多故居、洪深故居、萧军和萧红故居等。我们在采风活动报到的当天,就去看了康有为故居。这里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时的住所,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买下,并在此写下了自己对青岛的印象:“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从此,这8个字也成为青岛标志性的广告语。
在网上搜索“老舍故居”,我惊讶地发现,不仅北京有老舍故居,青岛有老舍故居,济南、上海、重庆,乃至英国的伦敦,都有老舍故居。这不单单是因为老舍住过的地方多,更重要的是他的名气大、作品多。所以,各地都把他的“老舍”保存下来,借以宣传自己,丰富当地的文化。
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也写了一辈子北京。可以说,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据考证,老舍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共有10处。小羊圈胡同5号(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
1949年12月9日,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1950年3月,他在北京东城丰盛胡同购置了一所四合院(即今丰富胡同19号)。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4部作品,并接待过很多官场政要和文化名人。1984年5月24日,這里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建成老舍纪念馆。
老舍的这处“老舍”,比青岛的老舍要宽敞和舒适得多。北房5间,东西房各3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小院有两棵老舍亲手栽植的柿子树,每到金秋时节,橘红色的柿子就会挂满枝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还给小院起了个雅号—丹柿小院。屋里不仅有很多红木家具,还悬挂着陈师曾、吴昌硕、李可染等名人的字画,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情趣。
“老舍”,铭记着生命的印迹,书写着人生的沧桑,也诉说着主人的拼搏、挣扎、跌宕和辉煌。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有“老舍”。只是,有些“老舍”被珍爱流传,有些“老舍”已荡然无存。“老舍”的价值,取决于住者的价值。爱人者,人恒爱之;创伟者,人恒伟之。
(摘自《潮州日报》2019年12月8日,珠珠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