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革命,满门英烈

2020-09-22 09:57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林则徐

“林则徐的后代搞外交就更要爱国了”

“他们都不是因为家庭贫穷而参加革命,

而是为了抗日,在国共之间都选择了共产党,

所以说林大姐家满门英烈不是过誉”

一百多年来,林氏后人家风不坠,在各个时期留下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献身奋斗的足迹。林则徐的四世孙林步曾把一生积蓄的10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实业,走实业救国之路。林步曾的6个子女,有5人先后投身革命。“他们都不是因为家庭贫穷而参加革命,而是为了抗日,在国共之间都选择了共产党,所以说林大姐(林步曾的女儿)家满门英烈不是过誉”。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林氏后人为中华民族献身奋斗的足迹

林则徐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物质财富,但他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胆识才略和民族气节,以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崇高精神,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林氏后人为中华民族献身奋斗的足迹。

林则徐的次子林聪彝共有十个儿子,孙子甚多,其中林翔(林则徐的曾孙)在青年时代于广州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并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陈炯明叛变时,是他抱着孙中山的大印从广州突围出来的。后来,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抗日战争前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

林聪彝的曾孙辈,也都干出一了番事业,如林心儒是河南许昌地区侨联副主席、许昌市政协常委,林纪焘是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副教授,林纪熹是厦门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等。还有林心贤,早年参加革命,曾带领青年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所长。

林则徐的三子林拱枢的后代也很兴旺,而且从政者甚多。林拱枢的孙子林轼垣,民国初年曾任中国驻温哥华等地的总领事。抗战后,有人想拉他到汪精卫伪政府做外交官,他坚决拒绝:“我是林文忠公的子孙,绝不当汉奸。”

林拱枢的另一个孙子林步随,是清末最后一批翰林之一,曾被清政府派到美国当了9年留美學生总监督。从美国归国后,林步随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铨叙局副局长、币制局副总裁、税务专科学校校长等职。1927年后弃政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把一生积蓄的10余万大洋全部投资实业。但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年代不断被劫被骗,最后穷困潦倒。林步随对帝国主义极为仇恨,“九一八”事变后,他宁可穷死,也不去找伪满的旧识。他还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向自己的子女讲说抗日爱国的道理。

“他们都不是因为家庭贫穷而参加革命,而是为了抗日”

林步随共有子女六人,长女林圣观,长子李良,二女傅秀,二子林兴,三女林子东,三子凌青,除林圣观早年出国外,其余先后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了革命。

李良,原名林曾同,因与曾祖同月同日生,故取名林曾同。林曾同生于1918年,从小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崇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对于卖国求荣、苟且偷生、陷害忠良的奸佞小人切齿痛恨,并说:“历史上有文天祥,我们家有林则徐,我们应该做像他们那样有骨气的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林曾同正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东北沦陷,大批难民流亡平津,民族灾难日益深重,少年林曾同怀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臂上戴着写有“国耻”二字的黑纱,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

从北平大学西语系毕业后,林曾同在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1945年,在北平参加中共华北城工部,他以公开职业为掩护,在敌人营垒内搜集了许多情报,并几次掩护党的地下组织转危为安。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李良,从此以李良名世。

解放战争开始后,李良从事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打入了美蒋特务机关内部,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多次获得敌人的重要情报,他也被誉为孤胆英雄。1946年,他再次深入敌人内部,获取了美国战略情报局援蒋反共白皮书这一绝密文件,上面详细记载着美国政府给国民党政府的军援和经援,给中国共产党跟美蒋展开斗争提供了有力证据。

1948年,郭沫若、茅盾等20多位著名爱国文化人士,响应中共号召,从香港回祖国大陆共商建国大计,李良是将他们秘密护送到解放区的成员之一。

解放后,李良在天津市公安局任副科长。195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潜伏在北京的敌特预谋在国庆节制造一起谋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事件。危急关头,李良在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杨奇清的直接指挥下,及时地破获了这一重大案件,保卫了新中国领袖们的安全。

1965年初,根据国际斗争的需要,经上级批准,李良抱着随时殉职的决心,去异国执行一项重要任务,直到1968年圆满完成任务回国。临行前,他对前来送行的同志表示:“请组织上放心,我一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文革”时,李良受到冲击,但他坚贞不屈。后来,公安部和天津市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傅秀,原名林锦双,17岁就接触革命,1941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入党,后到根据地工作。

林子东,与傅秀是孪生姐妹。林子东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日军占领北平,她便到上海入沪江大学。后来日军又占领上海,21岁的林子东决心弃学抗日。1942年,她背着父母,在大姐林圣观的帮助下,化装成农村妇女,逃出上海,到苏南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她回到福州,先后在省出版社、社科院、社科联任领导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委员。

《历史巨人林则徐》的作者邵纯曾采访了这些林氏后人,他说:“他们都不是因为家庭贫穷而参加革命,而是为了抗日,在国共之间都选择了共产党,所以说林大姐(林子东)家满门英烈不是过誉。”

周恩来说:“林则徐的后代搞外交就更要爱国了”

凌青,是林则徐的五世孙,1923年生于北京。凌青少年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在北平四中读高中时,他目睹日军侵占华北和对中国实行的残酷统治,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燕京大学,他参加了进步组织“学生读书会”,同兄弟姐妹一起为解放区秘密运送物资,并加入中共地下党。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伪警察局开始大肆搜捕进步学生。地下党将凌青等人转移到聂荣臻领导下的晋察冀军区。凌青在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当了两年干事,后于1944年夏辗转到延安,20岁刚出头的凌青被分到中央军委外事组,负责与美国政府派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的联络和接待事务,直到1947年美军观察组撤离延安。

这是凌青长达半个多世纪外交生涯的起点。其间,他常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当翻译。毛泽东《同三位西方记者的谈话》(1946年12月9日)一文(现收入《毛泽东文集》第四卷),这次谈话的翻译兼书记员就是凌青。

1996年,黄华(国务院原副总理、外交部部长)将一份记录手稿交给他时,他才想起这件事。凌青当即把手稿交送中央档案馆,自己连一个复制件也没留。

凌青原名林墨卿,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改成凌青,以免亲人因他受连累。凌青说,当时自己思想比较激进,既然没有被日本人抓到,而是“凌空而去”,到了革命根据地,于是将姓改为凌。至于名,“青”字与卿谐音,又有焕发革命青春之意。

凌青不会忘记,在他踏进外交部大门的那一刻,曾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面见他时说的一句话:“林则徐的后代搞外交就更要爱国了。”凌青将这句话牢记在心,并用终生奋斗履行着周恩来对他的谆谆教诲。

1951年,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凌青随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乔冠华等人前往开城板门店。凌青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机要办公室主任。

1953年,凌青结识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张联(新中国第十位女大使)。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对外交夫妻先后去了欧洲的罗马尼亚、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中国大使馆和联合国代表团任职,为了祖国的外交事业,他們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地球。

1971年,我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前来访问,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中国方面具体实施这一外交任务的正是凌青。

外交部派凌青以对外友协理事身份参加接待。当美国代表团乘坐的班机即将着陆时,凌青突然发现机场大楼前还悬挂着一幅十分醒目的大标语“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在来不及请示的情况下,他果断下达命令:“取下!出了问题由我负责。”这个行为在当时需要很大勇气与魄力。这也正是“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家训的生动体现。

1974年,身为外交部国际条法司副司长的凌青率团出席在加拉加斯举行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承担与委内瑞拉建交谈判的重任。他不辱使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建交协议。次年,他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委内瑞拉大使。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这是香港回归时凌青写的诗句,他曾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并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在中英两国达成协议(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确定于1997年将香港交还给中国)半年后,从北京传来一道指令,给我的外交生涯增添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页。那是1985年6月的一天上午,我如约同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汤姆森大使,一起来到联合国法律事务部,完成《中英联合声明》登记的法律手续。

联合国主管法律事务部的副秘书长是德国人弗莱施豪尔。我和汤姆森大使互相微笑握手,再一起将《中英联合声明》中英文本递交给副秘书长,随后摄影留念。弗莱施豪尔说,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一起向联合国登记一个条约,这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当时,我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是一种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狂喜,只是外交礼仪不允许一个外交官有超乎寻常礼仪的表现罢了。

办完登记手续,我回到代表团,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汤姆森大使哪里知道,站在他对面的竟然是100多年前在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的玄孙。这件事让我以无比自豪的心情告慰了先祖,又为自己在联合国的5年任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生逢其时,无怨无悔”是凌青总结一生时,经常讲的一句话。进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为祖国奔忙。

1991年,他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到福建泉州考察,最终确认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他在任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期间,重点同美国和日本的民间友好人士和团体进行广泛接触,定期举行研讨会,并组织出版了大量外国友好人士的著作。

1995年,凌青在林则徐的出生地福建建立了“林则徐基金会”,他游走四方,在港澳台同胞中反响强烈,他们纷纷捐资,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和禁毒宣传。为了挽救受毒品残害的青少年,从1998年6月开始,基金会筹建了一个自愿戒毒所——则徐戒毒中心。

在他84岁高龄时,一本记录他终生奋斗的传记《从延安窑洞到联合国》问世,这是他给新中国外交史贡献的又一份厚礼。★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陈启文著,花城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山之巍峨:林则徐传》,郭雪波著,作家出版社2016年10月第1版;《一辈英雄一辈俊杰》,张兵/文,《政府法制》 2009年第36期等)

猜你喜欢
林则徐
林则徐奖“错”
6月历史大事记
听爷爷讲故事
林则徐对联立志
林则徐尴尬“求医”
《虎门销烟》读后感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
家乡的世界伟人
妙对得球
留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