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道涛,程昌勇,赵景志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咨询中心,广东 广州 510611)
小贺科水电站工程位于澜沧江支流小黑江干流中游河段上,地处云南省沧源县与耿马县交界处,距昆明市598 km,距临沧市180 km。工程所在河流小黑江属澜沧江一级支流,流经临沧市耿马、沧源、双江县及思茅市澜沧县汇入澜沧江,流域面积为5 784 km2,从河源大雪山至河口主河道全长为180 km,总落差大于 1 500 m,平均坡降为4‰。流域内水系发育,水力资源丰富,干流中游河段落差集中,开发条件好,以水电开发为主。
根据《临沧市小黑江中游河段及支流拉勐河水电规划报告》,小黑江干流中段(控制高程为840~970 m)开发三级电站,其中第一级为贺柯电站,第二级为小贺科电站,第三级为江边山电站。小贺科电站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2 840 km2,约占全流域面积的49%[1-2]。
根据流域内勐省水文站、双江及耿马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1 300~1 760 mm之间,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在16.2℃~22℃之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1.7℃;最低月(1月)平均气温为10℃,平均相对湿度为73%,年平均日照为2 212 h左右,日照率为65%。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 700~2 302 mm之间(20 cm口径);平均无霜期为300 d,平均风速为1.7~1.9 m/s,常年风向以西南风偏多,年最大风速为16~22 m/s。
坝址以上流域多年平均流量为79.80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19亿m3。勐省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803 m3/s,实测最小流量为2.69 m3/s[1-2]。
工程区属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山峦叠嶂,北高南低,为怒江和澜沧江河间地块,工程区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除志留系、白垩系未见出露外,从元古界西盟群——第四系均有出露。各地层单位的岩性差异明显,除碎屑岩外,出露较多碳酸盐岩及硅质岩,变质岩。地层以元古界西盟群(P)、古生界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第三系(N)及第四系全新统(Qh)组成。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工程区50 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3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 s。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16)》,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库区小黑江河谷段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系地下水补给河水,两岸存在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地下水分水岭,两岸山体浑厚,地层以相对隔水的碎屑岩,库尾出露的碳酸岩类呈带状透镜状分布,被P2n、C1y碎屑岩地层包裹,未串通至下游或附近低邻谷。
工程区岩体风化程度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变质碎屑岩地层中变质泥质粉砂岩和板岩较石英片岩风化深。
上坝址左岸基岩大部裸露以全~强风化岩体为主,全风化层厚为0~5.8 m,强风化厚度为5.8~16.40 m;右岸地表覆盖残坡积层,基岩仅在简易公路边零星出露,全风化层厚为0~6.5 m,强风化层厚度为6.5~15.5 m。河床部位强风化厚度为0.0~1.30 m。下坝址带地形宽缓开阔,自然山体稳定,地表覆盖残坡积层,一般厚度为2.20~6.0 m,下覆基岩为石炭系下统南段群下亚群:片里化石英砂岩、变质不等粒石英砂岩夹绢云石英微晶片岩、板岩。强风化层厚为10~31.90 m,由于受附近小断层f3影响一般较破碎,岩体呈薄层状、碎块状[3-4]。
规划坝址位于小黑江桥上游河段,左岸为耿马县,右岸为沧源县。小黑江中游河段第一级为贺柯电站,尾水控制高程为940 m,为坝后式电站。第三级为江边山电站,正常水位控制为852 m,最大坝高为20 m,为引水式电站[1-2](见图1所示)。
图1 工程位置示意
贺柯电站下游为勐省镇镇政府所在地,并且有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勐省农场等企业,地势平坦,为当地经济文化中心,拆迁难度大,且投资高,所以小贺科电站以最高水位不淹没该位置为控制因素。下游江边山电站正常水位为852 m,以小贺科电站尾水衔接下游梯级水头为原则。其中小黑江桥以下段河道平缓,且右岸为G214国道,高程较低。小黑江桥以上S314(小沧线)沿河道左岸布置,下游段公路高程较低,上游段公路高程较高。小黑江经过勐省镇后流向转东,在石佛洞位置进入峡谷,峡谷长约为5.5 km,出峡谷后渐渐变缓。河宽为30~60 m,多为V字型河谷,边坡较缓,坡度为30°~45°,直至小黑江桥突转90°变为向南流,至赛弄附近又转向西流,形成“弯肘”状河流形态。规划坝址在小黑江桥至石佛洞这一河段内。
根据该河段地形地质条件、库区条件、公路情况,经综合考虑,初拟上、下2个坝址5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
方案1:下坝址河床式高坝方案;
方案2:河道分梯级开发,即上坝址河床式方案+下坝址河床式方案;
方案3:上坝址引水方案;
方案4:上坝址河床式梯级+下坝址引水式方案;
方案5:下坝址低坝引水式方案(与方案3等库容)。
3.2.1工程布置方案
方案1:小黑江在小黑江桥以下河道平缓,右岸为G214国道(二级公路),左岸为农田,且小黑江桥处设置边防检查站,拆迁难度大,而且淹没投资大。经综合考虑,方案1坝址(下坝址)选择在小黑江上游约1.5 km处。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经计算正常水位为929 m,坝顶高程为930.1 m,坝底高程为850.0 m,最大坝高为80.1 m,坝顶长为354.9 m,总库容为11 129万m3。土石方开挖为45万m3,混凝土浇筑为61万m3。淹没公路为22.38 km,水库淹没及移民投资为3.96亿元。加权平均水头为57.25 m,装机容量为46 MW,年均发电量为2.071亿kW·h。工程总投资为65 463万元。
方案2:根据区《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16)》,小贺科电站位于Ⅷ度区域,方案1中大坝高为80.1 m,总库容为11 129万m3。属于高震区的高坝大库工程,而且淹没范围大,所以考虑采用分两级开发方案。
上坝址布置位于小沧线12 km处的小黑江河道中部转弯处,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正常水位为929 m,坝顶高程为930.5 m,坝底高程为876 m,最大坝高为54.5 m,坝顶长为217 m,总库容为3 200万m3。土石方开挖为26万m3,混凝土浇筑为18.8万m3。淹没公路为12.93 km,水库淹没及移民投资为1.05亿元。加权平均水头为39.18 m,装机容量为32 MW,年均发电量为 1.442亿kW·h。
下坝址选择在小黑江上游约1.5 km处,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正常水位为890 m,坝顶高程为 892 m,坝底高程为855 m,最大坝高为37 m,坝顶长为261 m,总库容为2 800万m3。土石方开挖为16.1万m3,混凝土浇筑为13.8万m3。淹没公路为5.52 km,水库淹没及移民投资为0.825亿元。加权平均水头为30.87 m,装机容量为28 MW,年均发电量为1.261亿kW·h。
方案3:方案1和方案2电站尾水位为866 m,尚有14 m水头未能利用。由于下游河道较平缓,右岸为G214国道(二级公路),左岸为农田,修建梯级时征地移民投资较大,工程效益差。
结合地形条件,小黑江在该河段呈“弯肘”状河流形态,根据地质条件,结合河道梯级规划,在上坝址处设置隧洞,穿过安海后山山脊,在江边山电站库区冲沟中修建厂房,尾水与江边山正常水位衔接。隧洞长为8 894 m,断面为城门型断面,过水断面尺寸,宽为7.463 m,直墙高为6 m,净高为7.546 m,顶拱拱角为90°。隧洞后接前池和压力钢管,最后进入发电厂房。加权平均水头为68.24 m,装机容量为56 MW,年均发电量为2.521亿kW·h。
方案4:方案3中隧洞穿过安海后山山脊,中部无位置布置施工支洞,中部埋深达1 200 m,属于深埋长隧洞。深埋长隧洞施工难度大,可能出现岩爆、涌水等现象。所以考虑在上坝址为河床式电站,下坝址修建1条较短隧洞,引水至小黑江桥下游发电。
下坝址修建1条穿过安海后山山脊的隧洞,隧洞长为3 809 m,断面为城门型断面,过水断面尺寸,宽为7.463 m,直墙高为6 m,净高为7.546 m,顶拱拱角为90°。隧洞后接前池和压力钢管,最后进入发电厂房。加权平均水头为38.45 m,装机容量为30 MW,年均发电量为1.428亿kW·h。
方案5:选择下坝址引水方案(与方案3同库容方案)。方案5坝址为下坝址,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正常水位为902 m,坝顶高程为903.1 m,坝底高程为855.0 m,坝体最大坝高为48.1 m,坝顶长为283.6 m,总库容为3 200万m3。土石方开挖为22.9万m3,混凝土浇筑为19.3万m3。淹没公路为10.8 km,水库淹没及移民投资为1.269 9亿元。加权平均水头为37.3 m,装机容量为 32 MW,年均发电量为1.442亿kW·h。
3.2.2方案比选
根据规划,给合工程地形地质条件,从坝高、工程高、电站装机、发电量及淹没投资等列表对上述5种方案进行综合比较(见表1)。
表1 方案综合比较
方案1属于高震区的高坝大库,对建筑物要求较高,并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工程效益一般。方案2采用分级开发方式,避免高坝大库,同时减少淹没投资,但由于修建两座挡水建筑物,工程造价较高。方案3为高震区的深埋长隧洞,施工较困难,并可能产生岩爆及涌水等事故。上、下游梯级衔接好,水能利用率高。方案4为两级开发,并利用短隧洞连接厂房,上、下游梯级衔接好,水能利用率较高。工程投资大。方案5上、下游梯级衔接差,电站装机小,发电量少。
通过综合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水能规划:方案3充分利用了全部水头,梯级衔接最好,方案4次之;
2) 工程布置:各方案都满足要求;
3) 征地移民:方案3淹没公路最短,征地移民投资最少;
4) 施工条件:方案1和方案2为河床式电站,施工较为方便。而方案3为深埋长隧洞,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且深埋长隧洞易发生岩爆及涌水等事故。
5) 工程效益:方案3单位千瓦投资和单位电能投资最少,效益最好。
参考国内外已完成的深埋长隧洞,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隧洞围岩岩性为石英砂岩及板岩,为较软岩和不透水岩,发生岩爆及涌水等事故的可能性不大,加上现阶段施工机械更新及施工技术的成熟,深埋长隧洞施工难度已不是控制因素[5-6]。
经综合分析比较,方案3在地形地质条件、水能指标、水库淹没、梯级衔接等各方面都较优;而且在单位千瓦投资和电度投资都较其它方案优越,故选择方案3为工程的推荐布置方案。
工程布置合理性直接影响工程的可行性,同时影响上、下游梯级的衔接,所以,在工程设计阶段,更要严谨对待工程的布置设计。小贺科水电站上坝址引水隧洞布置方案现已通过有关部门审查,业主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