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芳
胃肠道手术属于有创手术,进行肠道手术后因为麻醉时间,患者无法进食,只能通过排气后进食,有效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在胃肠手术后会有恶心、呕吐及腹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正常进食。而使用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增长禁食时间可改善患者营养吸收情况,在此期间进行护理干预能缓解其胃肠道反应[1]。本研究将对肠道术后患者进行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并分析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胃肠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9.18±2.12)岁。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60.11±2.8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我院胃肠道疾病诊断标准;②精神、认知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相关疾病。②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如下:
(一)症状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有体液不足或失水的表现,记录清楚日常出入量,遵循医嘱对患者口服、静脉补充水分或电解质,如患者有腹痛情况,分散患者注意力,并遵循医嘱服用镇痛药。
(二)心理护理:因患者不了解疾病和治疗方式,不知晓而导致患者自行猜测疾病的影响,就会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此时就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心态。
(三)运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四肢伸展或关节屈伸等活动,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当患者身体达到下床标准,可让患者下床运动,加快食物消化。
(四)生活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规律作息,并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以生理盐水和0.1%的肥皂水作为灌肠溶液,温度需保持在39oC和41oC之间,准备500ml灌肠溶液,并关好门窗,露出臀部保持左侧卧位,垫治疗巾于臀下;检查一次性灌肠袋,将500ml灌肠溶液倒入其中,并放置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需高于肛门40-60cm;显露患者肛门,让其深呼吸;松活塞并扶住肛管,控制灌肠液体流速,观察灌肠袋内液面情况,以及病人有无病情变化;当灌肠液即将流失时关上活塞,使用卫生纸包裹肛管拔除,将肛门擦净,分离肛管放于弯盘;取下灌肠袋丢弃与弯盘中,还原输液架;销毁灌肠袋等污物,清洗后询问病人情况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程度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程度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程度及肛门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患者的术后肠胃功能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其中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程度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是肠胃功能术后恢复的重点,通常情况下患者胃肠功能会在术后两至三天内恢复正常,但患者如果无法及时恢复肠胃功能,肛门就不能正常排气,就会造成肠梗阻、粘连或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等严重症状,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拖延恢复时间[2]。而术前护理干预则可让患者知晓治疗的方式和风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配合医师治疗,从而减少发生异常情况的几率。护理人员通过术前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减轻了腹胀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及配合程度,有助于患者加快恢复肠胃功能,利于病情康复[3]。
综上所述,术前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几率,并加快肠胃功能恢复,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其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张白华,段景芝.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57-158.
张小慧.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2):117.
朱孝秋,郝露露,陳晓峰.术前胃肠道护理干预对肠道术后患者肠道排气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