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博物馆作为一个向公众展示文化成果和现代文明发展的窗口,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使命。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博物馆必须谋求创新之路,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出更多的文化产品,进一步扩大自身社会影响力。本文以分析博物馆文化产业中历史使命的发展为基础,提出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旨在促进我国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产业;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作为展示国家、城市或地区现代文明发展和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窗口,代表的是一个地区、城市或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而文化产业则是指通过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生产、市场经营,衍生出的文化产品、服务等行业。充分挖掘和利用博物館内部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服务水平,努力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博物馆文化产业更好发展,是新时代对博物馆的要求,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博物馆文化产业中历史使命的发展
长久以来,博物馆被人冠以“非营利性机构”的定位,要求不能擅自进行经营活动,导致博物馆虽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市场捕捉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职能单一,无法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严重阻碍博物馆的长久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博物馆建设数量逐步增多,博物馆内部的各项设施功能也在不断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受国内外旅游观光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我国内地博物馆性质开始由“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但文化产业服务较为单一,经济效益不高。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博物馆开始向多功能、多范围、多产业类型方向发展,虽然文博体制的本质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但人们开始意识到文化产业与博物馆发展融合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开始兴起。步入21世纪,我国先后提出、发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部署、《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博物馆条例》等,鼓励博物馆挖掘文物藏品内涵,开发生产艺术衍生品和授权产品,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市场潜能。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强调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传承,重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让文物不再只是被“保藏”,而是发挥出更大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1]博物馆应该抓住政策利好的机遇,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融合,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担好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应有职责。
二、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自从免费开放博物馆后,博物馆一直被公众定义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支持,资金投入模式较为单一,日常运营经费不足,缺乏一定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严重阻碍了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经营管理模式不足
我国博物馆要想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制定与市场化发展相适应的博物馆经营管理模式。但我国大多博物馆仍受传统自主经营体制的影响,经营管理模式与市场化要求不符,且工作流程较为复杂烦琐,使人力、经费、产品、市场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严重阻碍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文化产业链不成熟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系列政策的不断出台,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经收获不小的成果。但就博物馆文化产业链而言,在筛选文物信息资源、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距离产业化运营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形成成熟的文化产业链。
(四)文化产品缺乏创新
就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现状来看,普遍存在文化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意、精品匮乏等问题。大多博物馆在开发文化产品时只是简单地将馆内文物图案印制在杯子、丝巾、扇子等物品上,虽价格实惠,但缺乏精品、品类雷同。[2]还有一些博物馆没有严格按照消费者定位设计高端文创衍生品,定价过于高昂,令消费者望而却步。
(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很多博物馆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知识产权、品牌、法制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体系,在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侵害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服务具有社会性
博物馆不仅要利用馆内场地、馆藏文物的知识产权、馆内人员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市场提供咨询、布展展览等一条龙服务,为公众提供文物鉴定、复制、仿制、修复等专业性技术服务,还要充分开发利用博物馆所具有的服务资源和功能,为公众提供娱乐、餐饮等多种经营服务项目,在馆内适当增设餐厅、咖啡厅、读书室,让顾客参观博物馆的同时,收获精神物质双重享受。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空间优势,深入了解和分析公众对文化服务领域的需求,严格把控博物馆内的功能分区,注意馆内餐厅、咖啡厅、读书室等位置的设置,保证馆内各种经营服务项目具有社会公共性,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博物馆休闲文化场所。
(二)提升博物馆自身经营素质
博物馆应成立独立的博物馆营销部门,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素质,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树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营销理念,制定针对性的博物馆展览、收藏和教育活动营销策略,并加大对博物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内容可以以电脑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经济学为主,提高工作人员的经营水平和营销意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内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对外树立良好的博物馆服务形象。
(三)不断开发文化产品
博物馆在开发文化产品时,应该结合博物馆内特色馆藏资源,对文物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延续、创新,并注重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对市场和产品进行细分,不仅要开发出瓷器、文物模型、艺术复制品等类型的中、高档礼品,而且要开发出一些挂件、U盘、文具等类型的中、低档纪念品,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博物馆还应该加强与影视、动漫、游戏、旅游等生产企业的合作,尽快形成博物馆文化产业链条,努力开发出更多符合大众口味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
(四)打造文化与旅游热点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先了解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成为近年来人们旅游的新共识。博物馆要想繁荣长久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结合自身资源和科研优势,加强与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合作,积极建设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人文旅游路线,切实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3]博物馆还应该完善自身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自身服務意识、质量和品牌形象,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审美文化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博物馆为文旅部门提供优质、精良的文化资源,文旅部门为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二者互利共赢,充分实现二者利益的统一。
(五)与企业联合发展
博物馆要想长久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与企业联合发展,积极引进企业化运作模式,并充分结合文化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不仅可以增多文化产业资源和文化产品数量,还可以提高文化产品价值,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收益,降低博物馆管理成本。[4]博物馆可以和国内一些礼品商店、艺术品商店、知名企业等进行合作,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产出更具有特色、品类丰富、质高价低的文化产品,吸引消费者目光,进一步开拓文化产品市场。博物馆还可以与其他相关文化产业部门交流合作,可以是多媒体艺术和计算机等新兴的文化部门,也可以是传统的舞蹈、戏剧、影视、出版等传统的文化部门,共同开发出符合大众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例如,博物馆与影视结合,拍摄出的《博物馆奇妙夜》电影,台湾故宫博物馆开发的青少年博物游戏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博物馆是展示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发展博物馆文化产业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市场需求的体现。博物馆需要与时俱进,完善馆内公共服务设施,保证服务具有社会性,加强与各博物馆之间的横向联合,不断挖掘开发出更具创意的文化产品,与企业、文旅部门等联合发展,努力打造文化与旅游热点,充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任务和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朱霞.博物馆使命与文化交流合作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32-132.
[2]杨晓琳.新时代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经济师,2018,No.355(9):193-195.
[3]黄剑青.浅谈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7):85-87.
[4]周泉.简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丝绸之路,2016(2):64-65.
作者简介:杨晓俏(1974-),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人,大学学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社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