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及周边土家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传承性调查研究

2020-09-21 08:45刘兵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测绘传承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测绘老司城及周边四栋不同时期的土家族传统民居,总结相关数据,从提脊、升扇、乍墨、抬檐、分水等方面说明营造技艺在时间上的传承性。由此推测老司城土司时期传统建筑样式延续至今的可能性,为复原土司传统建筑提供佐证。

【关键词】老司城;传统民居;测绘;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于2015年7月4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司城,遗址上的建筑复原工作一直受到文物工作者的重视。考古发掘暴露出的大量建筑基址(如衙署、宫殿、厅堂、亭榭等)为建筑的平面复原提供了重要证据,而能表明建筑立面、剖面特征的实物及史料缺失导致建筑样式复原证据缺乏。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司城及周边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承性的研究,为土司时期老司城建筑样式提供佐证。带着这个任务,笔者曾于2015年7月对老司城及周边四栋不同时期土家族传统民居展开实测调研,分别阐述如下。

一、调研对象

笔者调研的永顺县灵溪镇司城和别些两村四栋传统民居,分别为清代罗应生居宅、民国早期肖相东居宅、六十年代向勇居宅和九十年代陈兴旺居宅。据罗应生母亲(90岁)说:“我是嫁给自己的亲老表,从小在外婆家玩的时间较多,小时候就看这屋已经很老了(指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曾听我的公公说过这屋不是在他手上建的。”通过罗应生母亲所述,居宅至少建造于清代晚期;肖相东居宅的建造者为宅主人之祖父,建于民国早期;向勇居宅建于六十年代。陈兴旺居宅建于九十年代。四栋建筑为当地传统民居中最常见的穿斗悬山式建筑,开间形式为六排五间和四排三间,进深形式为五柱四棋、四柱四棋和三柱四棋(见表1)。

二、传统营造技艺

永順土家族传统建筑木匠中一直流传着“一提脊,二升扇,三乍墨”师传徒的营造技艺口诀。一提脊,是指为了使屋面形成抛物线,中柱高度计算值加一个数值;二升扇,是指排扇高度依次递增,即次间排扇高于明间,稍间排扇高于次间;三乍墨,是指所有檐柱向内倾斜8分(26.6mm)。具体做法:开间方向所有斗枋比地脚枋短8分,进深方向所有锁口枋比地脚枋短8分,从而力向内,增加了房子的稳定性。另外,在建造中还需要抬檐,抬檐是指挑枋翘角的高度。提脊和抬檐营造方法会使瓦面成弧形,雨水抛出远一些,防止雨滴飞溅到建筑,对建筑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柱间距(俗称步)是指进深方向相邻两根柱之间的距离,柱间距相等。柱高差是指进深方向相邻两根柱高度差,差值相等。分水是指屋面的倾斜度,分水系数越大,屋面坡度越大。

据调研数据可知(见表2),四栋建筑的提脊为52-80mm,且罗应生与陈兴旺居宅提脊相同;四栋建筑的升扇为110~140mm。四栋建筑因建造时间较久远或因地基不稳致使结构发生变形,没有测量到精确的乍墨数据,但从外形上可以判断乍墨技艺的存在;四栋建筑的抬檐为50~280mm;罗宅与肖宅柱间距及柱高差值相同;有三栋建筑的分水为0.55,陈兴旺居宅为0.56。由此可见,土家族传统建筑在提脊、升扇、乍墨、抬檐、柱间距、柱高差和分水等方面具有传承性。

三、传统营造规定

老司城及周边传统民居在营造中还有一些规定:(1)明间开间宽于次间;(2)椽子不压梁正中间,即梁正中间为空隙;(3)橡子超出排扇(最边上排扇)的数为奇数;(4)“三寸椽子,四寸捺,五寸马儿跑天下”,即椽子宽为3寸(100mm),椽子间距为4寸(133mm),小青瓦宽为5寸(167mm)。这些营造规定在以上四栋传统民居中都可以得到体现(见表3)。

四、总结

通过对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及周边不同时期传统民居调查及分析,老司城及周边民居从清至今在提脊、升扇、乍墨、抬檐、分水等营造技艺和营造规定上具有良好的传承性。这些都为老司城土司时期地面建筑复原设计提供了佐证。

附录1:分水计算方法

分水(∮)=(中柱高度-提脊-檐柱高度)/中柱与檐柱间距

作者简介:刘兵(1976-),男,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人,永顺县老司城博物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测绘传承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