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敏
对一些省份而言,2020年处于高考改革过渡时期,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高考除了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起稳定大局这一使命。这一点在2020年物理高考全国卷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笔者通过梳理全国卷三套试题的考点,发现2020年物理高考试题有以下两个特点。
特点一:“稳”字当头,紧扣主干知识
2020年物理全国卷的最大特点是“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题型稳定。三套试题的选择题部分均是“5单选+3多选”的模式,考点覆盖力、电、磁以及原子物理,考点均衡,覆盖面全。实验题和计算题均是力和电、磁交替出现。选修部分依然是“1选择+1计算”或者“1填空+1计算”。
(2)考点稳定。考查的内容以主干知识为主,注重试题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侧重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比如三套试题均考查了动量、动力学问题、万有引力以及电磁学等常规考点。
(3)继续凸显情境化试题在高考中的作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的紧密联系。全国卷三套试题中出现的具体情境有安全气囊、荡秋千、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重型运输机、高频焊接、摩托车越野赛、CT扫描、特高压输电技术、潜水钟、“嫦娥四号”探测器等。平均一套试题中约有3个试题与具体的情境有关。
特点二:“新”字为辅,彰显选拔功能
高考试题承担着服务选才的功能,为了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2020年物理全国卷同样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试题顺序上进行创新。往年物理实验题均是“1力1电”,并且“力小电大”,力学实验在前面,电学实验在后面。2020年全国Ⅰ卷物理实验题是“电小力大”,并且电学实验在前面,力学实验在后面。
在试题呈现形式上进行创新。考生对于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问题比较熟悉,而有界匀强电场问题则出现得比较少。2020年全国Ⅰ卷中的第25题以圆形匀强电场为背景进行考查,由此可见,在高考试题的命制过程中,“迁移思想”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试题情境上进行创新。2020年我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在检测新冠肺炎的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检测仪器与物理密切相关。比如全国Ⅱ卷中的第17题以CT扫描为情境,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及与物理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研究试题特点,是为了更高效地进行备考。2020年物理高考全国卷,为我们接下来的备考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一、深研新课标,才能准确把握高考命题方向
【例1】(2020年全国Ⅰ卷第17题,6分)图(a)所示的电路中,K与L间接一智能电源,用以控制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C。如果UC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b)所示,则下列描述电阻R两端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解析】根據电容的定义式可得电容器两端的电荷量q=CUC,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可得I=,再结合欧姆定律可得R两端的电压UR=R=R=R=,根据图像可得0~1s和2~3s内,=0;1~2s内,=k(斜率);3~5s内,=-,所以此题选择A。
【评价】此题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为背景,考查了电容、电流的定义式以及欧姆定律,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学生必做实验,而对这一实验的考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新课标的变化会在高考试题中逐渐体现,应加强研究。
【备考建议】
1.研究新旧课标的变化,重视对新课标中新增内容的复习,并增加与之相关的复习时间。
2.对比新旧课标并列出清单,据此调整复习节奏,精确把握备考方向。
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考试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二、情境化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亦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例2】(全国Ⅱ卷第21题,6分)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
A.48 kgB.53 kgC.58 kgD.63 kg
【解析】由于不计冰面的摩擦,在运动员推物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物块和挡板发生弹性碰撞,碰撞结束后,物块会原速率返回。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运动员第一次推出物块后,运动员获得的速度为v1,物块的速率为v0,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1=mv0,解得v1=;设第二次推出后,运动员的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v1+mv0=Mv2-mv0,其中Mv1=mv0,解得v2=.。
由此可知,从第一次推出物块以后,每多推一次,运动员的动量就增加2mv0,当推了n次后,运动员的速度vn=,根据题意可知v7<5m/s,v8<5m/s,代入表达式可得52kg 【评价】此题以滑冰运动员推物块为情境,考查反冲过程中的动量守恒问题,从实际情境出发,过程较多,题干较长,考查了学生的建模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物理模型并计算出结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备考建议】 1.课后增加对科普文章的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以适应题干较长的高考试题。 2.注重收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相关的素材,将物理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链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物理核心素养。 3.从审题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入手,多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情境化问题的特点。 三、基本的数学素养水平,是影响做题速度的关键因素 为了拉开差距,高考试题会从计算量上做文章。最基本的精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是学生必须要提高的关键能力。 【例3】(全国Ⅱ卷第33题,10分)潜水钟是一种水下救生设备,它是一个底部开口、上部封闭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潜水钟在水下时其内部上方空间里存有空气,以满足潜水员水下避险的需要。为计算方便,将潜水钟简化为截面积为S、高度为h、开口向下的圆筒;工作母船将潜水钟由水面上方开口向下吊放至深度为H的水下,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大气压强为p0,H>>h,忽略温度的变化和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1)求进入圆筒内水的高度l; (2)保持H不变,压入空气使筒内的水全部排出,求压入的空气在其压强为p0时的体积。 【解析】(1)设潜水钟放入水下后筒内气体的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和题给条件得p1(h-l)S=p0hS,p1=p0+ρg(H-l);考虑到H>>h>l,解得l=h 。 (2)设水全部排出后筒内气体的压强为p2,压入的空气在压强为p0时的体积为V,根据题意可得p2=p0+ρgH,p1(h-l)S+p0V=p2hS,联立方程解得V=。 【评价】此题以潜水钟的应用为情境,考查了玻意耳定律,涉及变质量的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能恰当应用题干中的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工作母船将潜水钟由水面上方开口向下吊放至深度为H的水下”,说明在水面上潜水钟内气体的压强为p0;第二个条件是“H>>h”,这个条件是导致学生解不出此题的关键因素。 【备考建议】 1.平时主动适应情境,提升自己的估算能力和水平。 2.努力提升心理素质,对自己的计算能力和水平有较清楚的认识。估算问题会增加考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影响做题速度。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试题中的条件有恰当的理解。 3.平时增加练习题的计算量,努力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四、将高中物理规律进行融会贯通,灵活应对创新实验的考查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也可以探究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尽管新课标中并没有把验证动量定理这个实验列为学生的必做实验,但是对动量定理的考查依然属于对核心规律的考查。 【例4】(全國Ⅰ卷第23题,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____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 (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2; (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 (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B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1、Δt2及遮光片从A运动到B所用的时间t12; (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______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______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表示) (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1.000 cm,m1=1.50×10-2 kg,m2=0.400 kg,Δt1=3.900×10-2 s,Δt2=1.270×10-2 s,t12=1.50 s,取g=9.80 m/s2。计算可得I= N·s,Δp=kg·m·s-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7)定义δ=||×100%,本次实验δ=_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以及光电门的工作原理可知,当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大约相等时,说明气垫导轨水平。由于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因此拉力的冲量I=m1gt12;滑块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则滑块动量变化量为Δp=m2-m2;将具体数据代入表达式可得I=0.221 N·s,Δp=0.212 kg·m·s-1,将计算结果代入第7小问中的公式,可得δ=4%。 【评价】此题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动量定理,涉及气垫导轨、光电门这些仪器的使用,考查了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尽管此题属于创新型实验题,计算量稍大,但思路简单,难度较小。 【备考建议】 1.将几大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进行梳理,找出相关实验的内在联系,学会举一反三,进行有效拓展。 2.分析典型的实验装置和实验仪器,总结同一实验装置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同一个实验可以利用哪些装置来完成。 3.熟记实验室的实验仪器的相关特性,多了解以经典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创新设计实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