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径分析

2020-09-21 08:49蒋蕊
考试周刊 2020年65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解决方法问题分析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呈现多元化,尤其是在信息快速发展的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形势下中学德育的现状、成因的探讨和反思,寻求解决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德育;问题分析;解决方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德育课程作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改革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德育教育不仅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直接影响,还会对其综合素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致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终身发展。

一、 目前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中学生思想认识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弱,尤其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著突出的问题。有些学生一味地追求时尚和名牌、扮怪装酷;有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利益;有的思想精神空虚,沉浸在网络虚幻空间中无法抽身;有的心理脆弱异常,受不得一点打击。似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未给中学生带来诸多好处,反而误导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使得教育难度加大。

(二)德育内容目标偏离实际

现实中的中学德育教育往往滞后于时代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学德育课程知识化和智育课程重点化。21世纪的信息时代,人才的储备和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对人才质量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既要具有突出的才能,还要有良好及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智育和德育两手抓。实际教育中,智育和德育的教学形式一体化,通过知识传授实现。教学计划上看似涉及科学的德育教学实际都流于形式,且理论知识的传授脱离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对知识也失去兴趣,德育的目标渐行渐远。时代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人们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深刻转变,社会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但“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却还没有淡出人们的思想,并且时不时地误导着人们,认为高分等于高能;绝大部分学校仍保持着“重智轻德”的教学行为,高考仍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社会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些都使德育被渐渐淡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学生的心理也在发展。新的形势下,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新的特点,他们不再愿意接受乏味、教条、抽象的训导式教育,而是喜欢平等、民主、交流的探讨式教育,主体意识增强,喜欢独立,渴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但是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性,常常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三)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教育的形式都单一乏味,且缺乏公平性。德育评价上,部分学校都是遵从着“高分高能”的原则,以考分制来衡量学生思想品德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只是一味让学生被动接受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导致学生的反感,使得德育工作毫无效果可言。现在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学也采用辩论赛、演讲、公益活动等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德育教育,但是有些德育工作者却为了活动效果而忽视了活动实质,使活动流于形式。

(四)德育环境存在很大问题

德育环境很重要,它在无形之中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且影响深远。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1. 学校教学环境欠缺

受社会评价的影响,很多学校只重视智育方面的建设,在德育方面并没有投入很多的精力和建设,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重传授轻体验”“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只以考学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奋斗目标,而学校同样以升学率作为发展和建设的目标,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长此以往,并在学校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

2. 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行为可以反映出家庭教育的质量。计划生育政策产生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庭,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很多家长对子女都是有求必应,过分宠溺娇惯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掩盖了孩子很多错误,造成了孩子错误的价值取向;且家长自身错误的价值取向在时间流逝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思想上也向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3. 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大众传媒和网络遍及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同时也对其身技术心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中学生因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极易受各种虚幻东西影响,如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出现道德行为的偏差,如由于受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蛊惑,干出违反道德的事情的青少年比比皆是。同时,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也造成了一些消极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如超前消费、即时享乐主义,这些思想对中学生在金钱、利益等问题的看法上产生了恶劣影响,导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失去了奋斗的劲头。

以上是中学德育现状的几个主要原因,当然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只有这些。从这些问题看来,我国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但是让人欣慰的是,有关教育部门已经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并采取了一定措施,来阻止和改善这种情况以防其继续恶化。

二、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解决方法

要改变中学的德育现状,需要我们长此以往的努力和坚持,但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以中学生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运用适宜的形式,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策略;二是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最适合、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计划,使德育教育达到预期目标;三是区别对待、递进层次,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相应的特点和需求,所以教育者必须根据他们各自的特征和需求,制定适合大家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德育教育有效递进,最终达到共同目标;四是做好德育的基础工作了解和沟通。

要解决中学的德育现状,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校德育观念转变

学校必须要加大德育方面的建设,德育和智育同时抓,切实将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当代中学生,从思想上抛掉“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重传授轻体验”“重知识轻实践”的思想观念,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和人格教育,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德育目标和策略,使其更加贴近实际。优化德育形式,使其从说教型转变为渗透型,真正转向个性化、民主化,并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借助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将德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要真正做好德育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德育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长期的熏陶和感染下,那些正确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驻到学生的思想中,也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减小阻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到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是开展养成教育,奠定基础。二是以活动为主题,为学生搭建展现个性的舞台;如可以在学习空余时间举办各种活动晚会,如乒乓球比赛、文艺汇演等。三是开展主题性教育活动,激励学生的成长。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五是关注弱势群体,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用远大的理想去激励学生,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去引导他们,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通过互联网辅助德育教育

互聯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给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路径。在信息时代,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因此,作为一种强大的交流工具,互联网可以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提供给我们多重感官享受,提供一个平台来传播有关德育方面的信息,为当下的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途径。互联网本身具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它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多种选择,弥补了传统德育教育说教的单一方式,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率;且覆盖范围广,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扩大了德育工作的范围,也进一步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互联网虽可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如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造成了中学生道德选择困境,且可能引起中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总之,互联网有好处也有坏处,能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还要在实践中摸索探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蒋蕊,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解决方法问题分析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
“微德育”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中学德育工作形成合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