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六保”底线 把握发展主动权

2020-09-21 08:41金世斌
群众 2020年15期
关键词:底线民生疫情

金世斌

今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科学判断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的新的重大变化,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做好“六保”工作,对于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六保”重大意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7月20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46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60.7万例。海外疫情迅猛扩散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严峻复杂、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是一种边界思维,明确了不可逾越的“下线”;底线思维也是一种风险思维,超前准备,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还是一种积极思维,在确保最小损失的前提下,主动争取收获全局的战略利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高度重视底线思维,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中央在“六稳”基础上提出“六保”,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招数,更强调兜住底线、守好基本盘,其本质就是以底线思维“点穴式”动态管控不确定性。可以说,“六保”是前提,“六稳”是大局;“六保”是底线,“六稳”是高线。抓好“六保”是应对极端情况的保底手段,是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的一项最基础工作。只有全面落实好“六保”,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越大。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抓好“六保”的极端重要性,准确研判当前严峻复杂形势和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警惕,强化底线思维、战略思维,努力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

坚持重点突破,精准落实“六保”各项任务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必须摆上重要位置,整体部署,重点突破,在“精准”“有效”上下功夫,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着力保居民就业,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守牢就业底线。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居民就业决定了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取向和动力。今年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的58.4万人,帮扶对口地区贫困人口就业规模远超往年,就业总量压力大增。必须坚持把保居民就业作为稳就业的着力点,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优势,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抓实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大事,为稳定江苏就业局势、保全国就业大局作出贡献。一是稳存量。打好援企稳岗政策组合拳,为企业降本减负,更大力度稳定生产经營和就业岗位。用足用好阶段性税费减免政策,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落细落实促就业的吸纳补贴、培训补贴等各项措施,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存量。二是扩增量。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投资、消费、产业等与就业政策统筹协同,通过加大新基建投资、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稳定进出口规模拉动就业,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发展,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三是保重点。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招聘、招录、招生、招兵等总体规模,强化离校未就业一对一帮扶,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同时保障好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

着力保基本民生,织密扎牢“安全网”,增进民生福祉。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带来了不小挑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工作“八个更”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工作部署,聚焦就业、增收、教育、医疗卫生、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和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着力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解决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的问题、不完全属于公共服务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革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一些难点性的问题,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的获得感。

着力保市场主体,优化政策供给,稳住经济基本盘。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省市场主体已突破1111万户,这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90%以上的城镇就业,关系千万家庭的生计,在这次疫情中受到冲击和影响最大。要做过细工作,精准对接企业个性化需求,将加大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缓缴、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有违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改善消费环境,深挖市场需求空间;坚持多用行政指导、少用行政处罚、慎用行政强制,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留足新兴产业成长空间。

着力保粮食能源安全,多措并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粮食能源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江苏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输入大省,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稳产保供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必须树牢粮食安全战略意识,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坚守耕地红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调度供给,全面提升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能力建设,确保地方粮食储备安全,始终做到田里有粮、库里有粮、碗里也有粮。同时,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粮食企业“走出去”步伐,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能源被喻为“工业粮食”。江苏是能源消耗大省,又是能源资源小省,96%的煤炭、94%的原油、99%的天然气依靠外部供应,保障能源安全尤为重要。既要加快构建多点、多渠道供应的保障供应体系,加强能源储备,确保油气市场稳定供应,又要加快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多轮驱动、多元保障的能源体系。

着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固链强链补链,把握发展主动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关涉经济安全。目前我省产业链供应链总体平稳,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难度不断加大。要抓住国家恢复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机遇和疫情催生的市场机遇,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强化上下游行业、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衔接互通和集聚发展,对供应链中短期无法恢复的企业,可抢建一批防范断供断链的“短平快”产业化项目。同时,进一步细致摸排产业链自主可控底数,找准问题,理出短板,运用产业链供需对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供销等平台精准拓展市场,持续开展强链补链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应变能力,争取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

着力保基层运转,纾困解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基层正常运转是推动政府履职和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是保民生、惠民生的基本要求。基层稳则社会稳,基层安则国家安。保基层有效运转,关键是充实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要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切实增强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能力,帮助各地政府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兜牢兜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三保”底线。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多措发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做大“蛋糕”;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转移支付制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政策调整自主权,形成基层治理高效运转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协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当前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的谆谆嘱托,全省上下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要立足当前,聚焦“六稳”,聚力“六保”,打好疫情防控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又要着眼长远,坚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复工复产复学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推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为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必要条件。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着力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全面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确保完成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奋力夺取大战大考“双胜利”过硬成果不断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定实施创新和改革开放“双驱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之所以持续存在,主要是因为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出现了明显的报酬递减趋势。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报酬递减趋势,出路就在于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全面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趋势进行规律性把握,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通过不懈努力、持续发力,把江苏打造成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策源之地,产业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创新人才集聚的凤栖之地,创新活力喷涌的饶沃之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积极抢抓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形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红利。

着力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目的就是培育供求双方的新动能,从两端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方面,要重点聚焦13个先進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同时,抓住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大规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消费升级方面,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全力促进我省消费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更好推动我国经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者系江苏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底线民生疫情
战疫情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