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原发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09-18 07:49龙琼先唐治蓉吴才良刘欣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核分裂母细胞肉瘤

龙琼先,彭 勇,唐治蓉,吴才良,刘欣雅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最初由Klemperer等[1]于1931年报道,主要发生于脏层胸膜,表现为与胸膜相连、界限清楚的孤立性肿块。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常发生于胸膜,但也常位于胸膜外的软组织和其他各种脏器[2],其中发生于骨的SFT临床罕见,至今国内外报道不足1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骨原发性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结合文献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骨原发性SFT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诊治的2例骨原发性SFT。收集患者相关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原始病理诊断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行HE染色。另切片2 μm厚行免疫组化Multimer两步法染色。一抗CD34、ERG、CD99、BCL-2、STAT6、vimentin,S-100、desmin、SMA、CKpan、EMA、STAB2和Ki-67及免疫组化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例1,男性,30岁,因左膝部疼痛3个月余入院。CT示股骨下段分叶状、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病变中心软组织内无明显钙化征象,病变边缘的部分骨质受压硬化,部分骨皮质溶解破坏(图1)。术中见左股骨远端可见骨质破坏,大小7 cm×7 cm×4 cm,外侧骨皮质变薄,后方骨皮质已完全突破,肿瘤组织呈灰白色鱼肉样。例2,女性,69岁,因右肩部疼痛1个月入院,CT示右肱骨上段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部分骨皮质溶解吸收破坏,病变中心软组织内无明显钙化征象,病变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受侵。术中见右肱骨骨质破坏,大小5 cm×4 cm×4 cm,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不连续,肿瘤组织质脆,呈灰白色鱼肉样改变。

2.2 病理检查眼观:2例送检组织均为灰白色碎软组织及少许碎骨组织一堆,其中例1大小7 cm×7 cm×4 cm,例2大小5 cm×4 cm×1 cm。软组织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镜检:2例肿瘤的形态结构类似,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呈片、巢状或条索状结构(图2),局部区域巢索细胞团之间可见丰富的形状不规则的薄壁血管(图3)。例1肿瘤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部分细胞有异型,核染色质淡染,可见核仁,核分裂象>4个/10 HPF(图4)。例2肿瘤细胞温和,核染色质深染、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图5)。

2.3 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vimentin、STAT6(图6)、CD34、CD99均阳性,ERG散在阳性,CKpan、S-100、desmin、SMA、EMA、STAB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20%。例2:肿瘤细胞vimentin、STAT6、CD34、CD99和BCL-2均阳性,CKpan、S-100、desmin、SMA、EMA、ERG、STAB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10%。

2.4 病理诊断及随访例1诊断为左股骨恶性SFT,例2诊断为右肱骨SFT。2例SFT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患者术后均恢复较好,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3 讨论

3.1 骨SFT组织起源SFT是一种少见的纤维母细胞软组织肿瘤,被认为是一种交界性易复发的软组织肿瘤。该肿瘤好发于胸膜,但也常位于胸膜外的软组织和其他各种脏器,几乎可以发生于躯体的任何解剖部位,但骨的SFT罕见,在国内外文献中仅有少量个案报道。以往研究认为肿瘤中的梭形细胞由间皮细胞向纤维母细胞分化而来,但近年免疫组化及电镜研究显示,SFT瘤细胞具有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并不具有间皮性特征。另一方面,SFT也可发生在躯体很多非间皮性的部位,提示SFT属于间质源性肿瘤[3]。目前认为SFT起源于CD34阳性的树突状间质细胞,后者弥漫性分布于人体的结缔组织中[4]。

①②③④⑤⑥

3.2 病理特点骨SFT多为单发病变,文献报道中未见多发病例,肿瘤大小不等,其最大径约9.5 cm[5],切面灰白色,质韧而富有弹性,可伴黏液样变性。恶性者切面呈鱼肉状,可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本组2例骨SFT的肿瘤直径分别为7、5 cm,切面特点与其他部位SFT类似,但本组2例骨SFT均具有骨质破坏的特点,这与软组织SFT描述的肿瘤边界特点有所差异。SFT的组织学形态在全身各部位的表现相似,典型的SFT无固定结构,常见有以下形态学特征:(1)细胞稀少区和细胞丰富区交替分布,两者之间有类似于瘢痕组织的玻璃样变胶原;(2)肿瘤细胞多为无异型性的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胞质较少,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3)细胞异型不显著,核分裂象少见(0~4个/10 HPF);(4)部分病例可见大量增生的呈血管瘤样改变的薄壁血管[6]。恶性SFT的诊断标准尚未明确,结合相关文献报道,一般满足以下6条中的4条可以明确诊断为恶性[7-9]:(1)肿瘤直径>10 cm;(2)肿瘤细胞高度密集;(3)肿瘤细胞具有显著异型性和多形性胞核;(4)核分裂象易见、增多(>4个/10 HPF);(5)可见大范围坏死、出血;(6)侵袭性生长至周围组织。本组2例骨SFT的肿瘤细胞密集呈片、巢状或条索状结构,局部区域巢索细胞团之间可见丰富的形状不规则薄壁血管,其中1例肿瘤细胞有异型,核分裂象>4个/10 HPF,可见骨质破坏,呈浸润性生长,考虑为恶性SFT。

3.3 免疫表型免疫组化标记在SFT的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献报道大多数SFT中CD34、CD99、BCL-2阳性率分别为85%~95%、70%、75%[10-11]。CD34、BCL-2、CD99对SFT诊断的特异性均较差,因为这些标记也可表达于其他软组织肿瘤,如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目前,文献报道肿瘤细胞中STAT6核阳性对SFT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敏感性为95.8%~100%,特异性为88.3%~100%[12-13]。本组2例STAT6均阳性,CD34、CD99和BCL-2呈不同程度阳性。

3.4 鉴别诊断骨SFT的鉴别诊断包括原发的小细胞骨肉瘤、间叶性软骨肉瘤、纤维肉瘤、Ewing肉瘤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1)小细胞骨肉瘤: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或短梭形,其中梭形细胞型小细胞骨肉瘤的细胞形态类似SFT的肿瘤细胞形态,但小细胞骨肉瘤的瘤细胞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结合免疫组化标记STAT6阴性,可与之鉴别。(2)间叶性软骨肉瘤:该肿瘤的瘤细胞呈小细胞形态,并可见血管周细胞瘤样的脉管结构,易与SFT混淆,但间叶性软骨肉瘤中可见透明软骨岛,且免疫组化标记STAT6呈阴性。(3)纤维肉瘤:骨纤维肉瘤由单一的梭形细胞组成,呈鱼骨状排列,细胞异型性大,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与SFT鉴别。(4)尤因肉瘤: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形态较一致,胞质较少,染色浅;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颗粒状,核分裂象多见,CD99呈阳性,易与SFT混淆,但尤因肉瘤的肿瘤细胞Fli-1阳性、STAT6阴性,可与之鉴别。

3.5 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根据WHO(2013)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将SFT归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的中间性肿瘤,认为SFT生物学编码为1,即潜在恶性,而不是过去认为的良性肿瘤,恶性SFT生物学编码仍为3。SFT多数显示良性病变的发展过程,较少发生转移,但仍有10%~15%的SFT具有侵袭性行为,依然存在恶性变的可能,因此需长期随访观察[14]。有研究认为年龄≥55岁、肿瘤直径≥15 cm、核分裂象≥4个/10 HPF,是SFT患者发生远端转移及预后较差的高风险因素[15]。本组2例SFT,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较好,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但由于发生骨SFT病例数较少,其中恶性SFT罕见,其预后难以预测,需继续随访,以防复发和转移。

猜你喜欢
核分裂母细胞肉瘤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