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0-09-18 07:49刘智荣王龙飞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核分裂外皮梭形

刘智荣,王龙飞,陶仪声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 SNHPLT)是一种发生在鼻腔鼻窦内的梭形细胞肿瘤,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该肿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易误诊。本文总结5例SNHPLT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类肿瘤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8~2019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及外院会诊病例确诊为SNHPLT合计5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4~76岁,平均67岁,影像学表现为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图1),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见表1。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法。抗体包括vimentin、Cyclin D1、β-catenin、Ki-67、desmin、SMA、Calponin、CD34、PR、EMA、CKpan、S-100、STAT6、FVⅢAg、Syn、CgA、CD56,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2 结果

2.1 眼观例1,灰红、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3 cm×2 cm×0.5 cm,质中。例2,灰红色组织3块,最大径0.1~0.5 cm,切面灰红、灰白色,质中。例3,灰红、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2 cm×1 cm×0.5 cm,质中,内含少量骨质。例4,灰红、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大小2.5 cm×1.5 cm×0.5 cm,质中。例5,灰红色组织1块,大小2.8 cm×2 cm×0.5 cm,表面光滑,切面灰红色,质中。5例标本均全部取材。

2.2 镜检例1、4、5:肿瘤位于黏膜下,边界清楚,无包膜,黏膜与肿瘤之间见一窄的无细胞隔离带(图2),肿瘤边缘见少量腺体被卷入,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呈短梭形或胖梭形至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细胞边界不清,细胞质较丰富,呈弱嗜酸性,部分呈肌样改变,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部分呈空泡状,偶可见不显著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3个/10 HPF),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间质血管丰富伴出血,血管可呈圆形薄壁样、分支状或鹿角样(图3),血管周及间质内明显玻璃样变,间质内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例2、3:肿瘤表面未见上皮成分覆盖,组织形态学与例1、4、5相似,肿瘤细胞也呈片状或短束状排列,细胞胖梭形,形态温和,未见明显异型性,细胞质较丰富,胞质弱嗜酸性,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呈短杆状,染色质较细腻,部分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未见明确核分裂象。间质血管与前者相比减少,间质内出血少见,血管呈小~中等大小圆形,部分可见分支状血管,血管壁可见玻璃样变(图4),间质未见明显硬化,间质内见少量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浸润。

2.3 免疫表型5例肿瘤细胞vimentin、SMA(图5)、β-catenin(图6)、Cyclin D1(图7)均弥漫阳性,3例Calponin阳性,CD34、PR、EMA、CKpan、S-100、STAT6、FVⅢAg、Syn、CgA、CD56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5%。

2.4 病理诊断5例均诊断为SNHPLT。

3 讨论

1942年由Stout和Murray[1]首次描述血管外皮瘤概念,瑞士组织学家Zimmerman认为跟皮下血管球相关,起源于毛细血管周细胞,而现在血管外皮瘤被认为是一种肿瘤的排列方式,代表着显著鹿角样血管样结构,在软组织肿瘤中不再为单独的一种疾病,而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起使用,归于中间型纤维母细胞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分类里。1976年Compagno等[2]报道23例鼻内的血管外皮瘤样肿瘤,2008年正式将SNHPLT归入血管周细胞肿瘤[3],ICD-0编码:9150/1,认为是一种发生在鼻腔鼻窦的梭形细胞肿瘤,具有血管周肌样细胞免疫表型,呈现球形动静脉吻合和血管外皮细胞瘤之间的分化特点。相关文献中用的同义词很多,包括鼻腔鼻窦血管球外皮细胞瘤、鼻腔鼻窦血管球瘤、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球周皮细胞瘤、血管球周细胞瘤等[4-5]。该类肿瘤少见,文献多为个案报道。

表1 5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

①②③④⑤⑥⑦

SNHPLT发病年龄范围较广,可发生在胎儿到86岁之间,但好发于60~70岁老人,性别无明显差异。病变多位于鼻腔内,以鼻腔鼻窦多见,Compagno等报道的病例中,大多数起源于副鼻窦,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呼吸不畅、鼻炎等症状,少数可出现眼球突出、中耳炎等。鼻内窥镜下一般表现为黏膜下灰红色息肉样肿块。影像学多表现为软组织内占位性病变,部分病例可侵蚀周围骨组织,临床易误诊为其他瘤样病变或肿瘤,本组收集5例即临床诊断为鼻息肉或血管瘤。

3.1 诊断眼观:肿瘤呈息肉样,灰红色,质地中等,平均直径3.5 cm,可达8 cm。镜检:肿瘤位于黏膜下,由纺锤形或圆形细胞构成,呈束状、片状或编织状排列,表面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边界清楚,无包膜,黏膜与肿瘤之间往往有一窄的少或无细胞带,边缘可见少量腺体被卷入。肿瘤细胞胞质较丰富,边界不清,弱嗜酸或透明样,部分呈肌样形态学改变,类似肌纤维母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偶可见瘤巨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或深染,可见小核仁,无异型,有时可仅有轻度异型或多形性,核分裂象少见,一般>1个/10 HPF,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无坏死。间质血管丰富,圆形、分支状或鹿角样,血管壁明显玻璃样变,这是SNHPLT特征性改变。间质内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多核巨细胞、纤维化、黏液样变性、出血、红细胞外渗等继发性改变,极少可出现成熟的脂肪成分[4]。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a-SMA、MSA、Cyclin D1和β-catenin[6-7],β-catenin弥漫性核强表达,部分表达Laminin、BCL-2,不表达desmin、CD117、h-caldesmon、CD31和S-100蛋白,偶尔灶性表达CD34[8]、TLE1、CD99[9]。超微结构:肿瘤细胞之间可见发育不好的连接结构,含有指状突起、桥粒和基底板,胞质内含有大量的肌动蛋白丝和粗面内质网,提示具有肌样分化。靶向测序:Obeidin等[9]发现CTNNB1反复出现错义突变,显示丝氨酸残基点突变,从而抑制β-catenin的磷酸化和降解。

3.2 鉴别诊断(1)鼻咽血管纤维瘤:两者发生部位相同,均由温和的梭形细胞和鹿角样血管构成,瘤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间质也可玻璃样变性,形态学相似,免疫组化标记均表达vimentin、β-catenin和SMA,但血管纤维瘤一般只发生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平均年龄15岁,瘤细胞相对较疏松,瘤细胞还可呈多角形、星形,间质内还可见异常的血管网和结缔组织间质如胶原纤维,血管肌层往往缺乏,内皮似乎紧贴在结缔组织上,肿瘤间质细胞可表达雄激素、孕激素,易与SNHPLT鉴别。(2)血管球瘤:两者均属于血管周细胞肿瘤,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和免疫表型。但血管球瘤好发于甲下,发生于鼻腔内的血管球瘤极其罕见,两者具有细微的结构差异,血管球瘤细胞更加圆形,核圆形居中,细胞边界清楚,细胞膜清晰,分子遗传学显示MIR143-NOTCH基因融合,而SNHPLT常发生CTNNB1基因突变。(3)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两者均可由短梭形细胞和鹿角样血管构成,间质内均可出现肥大细胞,但前者组织结构杂乱,呈无结构样生长方式,间质内见大量硬化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标记表达CD34、STAT6,而SNHPLT不表达。(4)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两者均由梭形细胞束状或片状组成,细胞异型均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标记均可表达SMA和β-catenin。但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呈浸润性生长,还可表达S-100蛋白,而SNHPLT边界清楚,不表达S-100蛋白。(5)异位脑膜瘤:鼻腔内脑膜瘤当以梭形细胞为主且出现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特征时,两者易混淆,但脑膜瘤细胞核内可出现包涵体,肿瘤细胞表达EMA、PR。(6)其他肉瘤:如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10]等,肿瘤细胞异型大,并呈浸润性生长,容易与其鉴别。

3.3 治疗与预后SNHPLT呈惰性临床过程,预后较好,经局部完整手术切除,肿瘤复发率会得到有效控制,5年生存率可超过90%,复发率控制在18%~30%,复发后的病例经手术再次切除后仍然能得到有效控制[2,11],复发时间可长达手术后10年,所以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也可进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有文献报道当肿瘤内出现下列形态学改变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12]:肿瘤体积较大(直径>5 cm)、肿瘤细胞中~重度核异型性、骨侵犯、核分裂象>4个/10 HPF、坏死及Ki-67增殖指数>10%。Compagno等[2]报道1例21岁年轻患者,组织学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性,并具有多量核分裂象和广泛坏死,第1次诊断9年后出现复发转移,21年后死于该病。本组5例患者随访8个月~3年,均无瘤生存。

猜你喜欢
核分裂外皮梭形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左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细胞性纤维瘤1例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51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探讨
蓝莓的光泽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美味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