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0-09-18 07:37裴先文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裴先文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高职教育在经历了10年的快速发展后,已由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今后一个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将是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人才培养已经由“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大力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使然。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在围绕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做文章,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已经具备技术技能培养的经验与优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因此稳步上升。然而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后,影响他们技术水平发挥以及他们未来发展后劲的,却是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开发与培养是在个体与其未来的工作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核心是让学习者获得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既是学生职业成功的基础,也是其走向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attainment),从字面上理解即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素养,以符合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从现有文献看,学术界和职业界对职业素养的理解由于侧重面不同而有一定的偏差。学术界的职业素养内涵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而职业界的职业素养相比之下比较具体化,通常包括合作素养、创新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等方面。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术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工科所需要的技术技能肯定与文科所需的技术技能是不一样的。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必须对不同的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内涵进行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1]。

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及大量的文献研究后,认为安蓉泉所著《学生职业素养教程》将职业素养分为通用职业素养及专业职业素养是最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所谓的通用职业素养,指不同职业的人职业发展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是除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能力等专业职业素养之外的基本素养。专业职业素养指所从事职业和岗位特有的规范、能力、意识和外在风貌,是所在岗位产生的职业操守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岗位特质、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总和,两者均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养,但是专业职业素养有更强的职业差异性,与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和特殊规范紧密相关,某种岗位的专业职业素养,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岗位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通用职业素养的内涵更为广泛,从身体素质、心智水平、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到意志力、洞察力、忠诚度、信誉度、诚信度、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属于通用职业素养的范畴。

本课题将通用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级考核指标,由行为素养、社会素养、应用素养、心理素养、道德素养五个二级指标支撑,作为主要的培养内容及考核内容。本文中提到的职业素养即为通用职业素养。

2 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2.1 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独具的、既能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又能在就业岗位上发挥和发展的能力[2]。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强调学生技术技能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但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企业要实现永续发展,不仅需要员工过硬的技术技能,更需要他们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对企业的忠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纪律观念等。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评价尺度”,更是关系到学生的“外在形象”,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是高职教育办学宗旨的体现

以往的高职教育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强调,在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理等才是企业更看重的。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不仅需要过硬的首岗适应能力,还需要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使学生形成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培养是作为职业人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如果说技术技能是实现学生理想就业的“硬件条件”,职业素养则是“软件装备”,两者缺一不可,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是高职教育办学宗旨的体现。

2.3 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后劲

我们在进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中,经常会听见企业的质疑:“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欠缺,可以在工作中提升和锻炼,但若连起码的诚信精神、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都没有,这样的学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又怎敢委以重任?”企业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不仅看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更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所选人才的发展后劲。诚然,一个技术技能强但职业素养差的学生,可能因近期内给企业带来效益而受到欢迎,但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如果所谓的人才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必然导致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进而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永续经营。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后,往往是那些技术技能强、职业素养过硬的学生得到快速晋升,而那些仅仅技术技能强但职业素养偏弱的学生,则晋升非常慢,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高度的认可。

3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普遍认识到职业素养的教育之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还存在如下的问题:①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②职业素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没有统一的标准;③教育方法不确定;④高职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存在问题。这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因为评价出问题,所以人才培养的过程才会有偏颇。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课题组于2015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八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全国八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学生。在院校的选择上,课题组依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选取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校声誉不同层次的院校进行调查,最大可能的反映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

同时,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课题组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100份(全部有效回收),其中属于石油行业的有8家公司、属于农林牧渔行业的有7家公司、属于电子电工行业的有9家公司、属于机械机电行业的有10家公司,其他行业的有18家公司。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汇总,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用人单位、教师对高职生的工作(学习)态度的评价

表2 用人单位、教师对高职生顾全大局意识的评价

表3 用人单位、教师对高职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的评价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得,用人单位和教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不甚满意:有40%的用人单位、36.6%的教师对高职生工作(学习)态度的评价为一般或不太满意;有58%的用人单位、37.2%的教师对高职生大局意识的评价为一般或不太满意;有48%的用人单位、35.7%的教师对高职生工作作风评价为一般或不太满意。通过对选项赋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可得用人单位、教师对高职生工作态度、大局意识、工作作风等职业素质的评价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4所示。

表4 用人单位、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差异性比较(M±SD)

这些数据说明一个问题,高职学生在爱岗敬业以及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还存在问题,更加谈不到责任感、使命感了。因此,我们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

4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途径

4.1 文化引领

4.1.1 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的总和,学校的办学精神、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各类活动乃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校园文化活动是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校园景观、校园雕塑、校园环境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强化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内化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在一些黑板报或一些雕塑上刻意强调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要求[3];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探索构建立德树人、指向鲜明、独具特色和美丽的校园文化体系。必须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素质主题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主题征文(演讲、讲座)、传统文化与专业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节、宿舍文化节等各级各类形式新颖、参与性强、具有正能量的活动,以培养孕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4.1.2 区域文化融入

所谓区域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的总和。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大动脉的枢纽地带,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多宗教信仰地区。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开放、融合等特点。区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维观念势必给当地的教育、科技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陶冶、规范和辐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一定要注意学习、研究和借鉴。

4.1.3 企业文化融通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经营理念、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等,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核心。当今的企业选择人才不仅看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严谨负责、团结协作的职业观念;竞争抗压、创新应变的职业能力等,这些正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通过将企业文化融通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当中去,将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两点:一是要研究企业文化精髓;二是要加大融通融合力度。

4.2 课堂渗透

4.2.1 开设职业素养拓展课程

将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渗透进课堂教学,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应该是每一位高职教师的共同追求。但本人以为这远远不够,应该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教育培养课程,以加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4.2.2 专业课程融入

专业课程中的技术技能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职业人文精神。相比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师资队伍和与学生接触上都有更大的优势。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一方面发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价值和职业素养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努力实现职业素养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

4.2.3 思政课程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利用主渠道,把职业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胸怀天下、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合作意识、明礼诚信、慎言敏行的人格修养,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思维品质,克难攻坚、独立生活的自强精神,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人生追求等通用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加具体化,同时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4.2.4 人文课程的有效体现

我们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知自己,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这也是教育的核心本质。高职的文化课不应再是应试教育,而应更加关注素质教育的内容,让我们的高职生也可以在看见湖面飞过一群鸟时,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诗句,体味生活的美好,回归教育的本质。

4.3 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职业院校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最直接而现实的选择。

4.3.1 职业认知实践

在校大学生都是从学校进学校,大多对职业认知度不高,这不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必须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专业发展、行业产业地位、职业价值、职业规划、职业政策法规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所学专业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为学生向职业实现角色的转换奠定思想基础,帮助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坚定职业信心。

4.3.2 顶岗实习锻炼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承担真实的任务、进行实践锻炼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要求学生能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忠诚正直的职业道德,科学严谨、积极主动、乐观进取的职业态度,尊规守纪、抗压抗挫、吃苦耐劳的职业作风,敢于竞争、创新创业、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因而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4.3.3 市场环境体验

指通过指导学生创业、开展营销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产品性能、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素养教育实施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主动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和职业敏感度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抗挫抗压能力等等。

4.4 活动协同

学生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活动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实效性。

4.4.1 专业社团带动

开展专业社团活动,是开展通用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职业院校结合专业特点,选拔热爱学生工作、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过硬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担任社团负责人,建立各种专业社团,开展讲座、专题报告、科学研究等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等。

4.4.2 假期实践锻炼

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可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组织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形式多样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同时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认识自身价值,体验人文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职业适应性。

4.4.3 公益活动提升

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的各类社会服务活动的总和。志愿服务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至始至终都是以他人为中心的,这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4.5 制度规范

首先,职业素养的教育培养本身重在养成,制度规范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其次,当今高职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加强职业素养培养教育,除前述的途径外,更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为加强组织纪律管理,一入校就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早操、早自习,统一进教学楼,统一进餐、统一晚自习、统一就寝,除此之外还有课堂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考核考评制度等,经过5年实践,学生在纪律素养上进步很大。

4.5.1 课堂管理制度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学生学风建设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5.2 实习管理制度

实习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环节。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实习管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走向社会,快速由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必要环节。

4.5.3 考核考评制度

教育的考核评价具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等6大功能。就像指挥棒,评价指向哪里,我们的教育质量就会指向哪里。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但由于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走向社会,呈现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技术技能评价与素质素养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市场的需求。

总之,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成为高职教育中的第一重要任务,要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当做德育的一部分,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每个环节,要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推职业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当代农民的农艺教育培养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