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2020-09-18 08:31党天伟魏旭春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热能工学

党天伟,魏旭春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高职院校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文中简称热能专业)是“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依照《悉尼协议》中的国际标准与建设方法论,确立热能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供热、制冷、热电、能源动力及可再生清洁能源行业或领域,培养能源(着重于供热、制冷、燃气)的合理、高效、转换、清洁利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时需要较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技术理论基础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工程实践训练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该专业就业面向供暖、制冷、燃气等关乎节能环保、民生性、季节性行业,所以学生能否“德技兼备”步入社会,在实训教学上需要动一番脑筋,积极寻求合作企业,开展适合热能专业学生“工学交替”的岗位。

一、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寻求“工学交替”合作企业

《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规定:供热期为当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如遇气温出现异常低温情况,天津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提前供热和延期停热。从2016年开始,天津市“暖心”政策出炉 连续4年提前供热。多年的供暖经验是:经过非供暖季供暖管网的停用,供热企业面临供暖初期用户问题反馈量激增和维修不及时的矛盾。供暖企业建立客服中心是一举多得的良方。一是解决矛盾,解决用户取暖问题和企业维修班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的矛盾,建立客户与维修人员之间的信息桥梁,做到点对点服务。二是树立企业形象,通过客服人员的沟通,消除客户急躁情绪同时提供精准服务。三是准确完成客户电话回访,掌握整体工作完成情况,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四是掌握供暖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年度平稳供暖提供前期重点维护信息支持。

热能专业发挥行业办学优势,掌握供暖企业动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分析供热企业用人需求,即供热客服中心需要既懂专业又懂客服服务的人员;即可在高峰期从事客服岗位又可在供热其他岗位工作的人员。热能专业与供热企业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为“校企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尝试,为学生掌握供暖生产技能顺利就业提供锻炼机会。

二、结合行业特点,调整“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供暖行业在我国北方已经形成集中供热和区域供热为主体的冬季供热形式,因此大面积供热、季节性供热是我国供暖行业的特点。这就为热能专业提出了采用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成果,借鉴《悉尼协议》国际范式,构建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下,倡导首先确定通过专业教育过程的学习应该取得什么样的教育成果,然后根据这一预设成果。反推制订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忙工闲学”,结合供热行业特点,即每年11月15日-转年3月15日为冬季供热季,其他季节为设备检修、工程改造期,热能专业根据行业产业特点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行业特点的“课岗交替、理实互融”的分段培养模式。我们打破常规按学期及学年的课程授课体系,将每年的课程按照行业企业的供热季进行划分,重新调整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培养模式时间安排

从真实模拟就业和学生安全考虑,“工学交替”初期进行客服岗位学习,熟悉适应岗位后,学生进入班组跟随“师傅”学习供暖企业一线的供暖运行、故障排查、修理等工作,在企业中实行工作难度、强度递增的岗位轮换制。学生经历岗前培训、面试、考核等实际环节才能够到岗实习。每周工作四个白天,由企业“师傅”进行指导,教师每周进企业与学生共同学习半天以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每周一天集中在校学习理论课程。有力保证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交替进行。

(二)课程体系的变化

“工学交替”教学方式的采用必然倒逼课程体系的变化。以往的课程体系着重于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往往只限于实训室原理式或工作台式的实训,学生的技能潜能往往得不到激发。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目标初步确定后,根据国内供暖、制冷与空调领域职业标准要求和采暖、制冷与空调学会标准及发达国家同等院校供热、制冷与空调专业设置情况,紧密围绕不同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认知的规律,突出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三)教学团队的变化

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校企融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既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也是教师企业学习实践的机会。热能专业教师以“工学交替”为契机,深入企业与学生一起跟随企业“师傅”学习实践知识,把课本的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实理论教学的实践环节,为进一步上好理论课夯实实践基础。作为企业“师傅”实践工作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在教授学生实践知识的同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双方均会各取所需提升短板。

三、制度是“工学交替”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保障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看似简单,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院方、企业、学生、家长、教师、企业师傅六个方面都需要有适应过程。从策划开始六方都要进行充分的“工学交替”过程考虑、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因此,合理有效的制度是保证“工学交替”顺利进行达成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一)与企业前期要充分接洽

专业教师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根,牢牢把握“工学交替”的实践岗位和授课内容,根据接洽内容和结果制定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双方再次对“实施方案”进行针对性的细节商讨,如:实践岗位、作息时间、工作强度、用餐问题、交通问题等等,以便双方以各类法规为依据,在保证学生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完善“实施方案”。

(二)明确责权利

以制度约束院方、企业、学生、教师、企业师傅各方,形成合力保证“工学交替”的顺利、有效实施,尽量避免教学中缺乏约束。通过制定《工学交替协议书》、《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工学交替学生校外实践学习安全责任书》、《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入企记录》来保证各方按照既定的“工学交替”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工学交替协议书》以范本形式对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学生管理、工作岗位范围、生活安排等双方管理职责进行了约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从“工学交替”的性质、组织、安排程序、学生管理主体、院方和学生的职责、指导教师的组成责任、成绩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可具体可操作性的细化;《工学交替学生校外实践学习安全责任书》以范本形式对学生管理主体和学生之间建立契约关系,对学生在安全、教学考核、违纪处理、突发事件解决等方面进行明确告知,约束学生在企业期间的行为规范;《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入企记录》是对学校教师每周进入企业实践、与企业“师傅”沟通、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记录。一方面通过记录过程保证教师入企的目的实现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入企每周达到三人次,学生虽然在企业实践但总有教师到企业,对学生起到了监督和鼓励作用。

(三)学生接受“工学交替”教学

不能仅仅在岗位上实践就成为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惰性,就需要建立学习目标按照既定的“毕业目标要求”前行。热能专业制定了《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任务书》《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实践手册》,通过“任务书”形式明确学生“工学交替”教学的实践教学性质、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式,使学生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按任务书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好每一个环节。通过“实践手册”学生生每日的填写,企业师傅每日的鉴定,督促学生养成每天记录、总结、反思良好的工作习惯,最终形成“工学交替”教学过程的记录并完成报告,为学生留存一个完整的成长记录的同时,便于学校分析掌握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工作过程、心路历程,为今后“工学交替”工作总结学生方面的需求和不足,完善课程体系、过程,弥补缺憾。

四、“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专业学习的促进

学生无论是在供热企业客服还是维修班组“工学交替”,都会遇到各种热能专业上的问题。第一,客服岗位,因为有企业师傅和带班班长的帮助,学生对于客户提出的供暖问题,从接听电话开始经历“接受问题 — 不会解答 — 求助师傅 — 旁听解答 — 学会解答”这一过程,自然而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知识。第二,维修班组,跟随维修师傅在换热站工作或者入户检修,可以通过“看 — 想 — 问 — 帮 — 做”的过程实践操作。通过两个岗位实践和理论学习的交替,学生慢慢就会用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解答实践问题,从而提升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学生心理的成熟

供热客服看似是简单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学生心理的极大考验。供暖工作牵动千家万户,到了供暖期因为客户各自不同的家庭状况、文化差异,如果出现供暖问题就会出现“急躁”、“出言不逊”、“必须马上解决”、“故障表述不清”的种种情况和诉求。学生必须真真切切落实“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调整心理,如何快速平复客户情绪,如何及时派单就是摆在学生面前的最大困难。通过企业师傅和带班班长的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后,就会逐渐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消化压力,以客气的态度、缓和的语气与客户交流,问清故障清楚地分析判断问题。安抚客户的同时将工单派发到相应的班组,保证维修时效。

(三)学生敬业精神的养成

“工学交替”是介于理论学习和跟岗实习之间的教学环节,因此具有其特殊性。学生“工学交替”期间不能同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一样完全从事企业工作,需要学生在企业实践和学校理论学习之间兼顾。所以在管理上,学校按照管理规定学生每天要按时返校住宿,企业每天按照工作时间安排时间。学生就要兼顾两头,以“双重身份”进行“工学交替”,白天是企业准员工,晚上恢复学生身份。学生既要遵守企业的制度要求,又要遵守学校制度。通过“工学交替”的实施,学生通过二者兼顾,逐渐培养出遵守时间、遵守制度的习惯;逐渐养成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和困难的习惯;逐渐培养协调矛盾的能力。

(四)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

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班长和团支部书记需要组织学生集体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每天往返,班长和团支部书记能否考虑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如何沟通,如何安排集合时间,如何秩序井然;每个同学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是否做到一个人都不掉队;是否上班准点,是否按时返校,培养了学生间沟通、信任。工作中以组为单位开展客服工作,如何与“心急如焚”的报修客户进行交流;同学工作中出现工作量差异时,如何根据工作需要互相体谅,坦然接受自己的工作量。在工作过程中适应变化,慢慢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同学之间的平等友善。学生需要与企业师傅进行工作沟通,企业师傅在工程上是“专家”,但在教育学生上是“门外汉”,在工作中师傅的教导一方面碍于面子,教育学生偏于“文气”,不能直接指出问题。另一方面工作中一着急可能出现训斥学生现象。因此学生如何摆正位置,学会与师傅交流、化解矛盾,从师傅身上学习到工作经验。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在“工学交替”这一特殊环境的工作和生活无形中培养了、慎重、换位四个团队必备要素,从而慢慢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体会到团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利益。

五、待解决的问题思考

其一,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借助企业办学,顺利实施了“工学交替”,如果抛开企业办学这一拐棍,如何让社会企业能够接受“工学交替” 这一模式,并进行合理工作安排。

其二,学生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既要到企业工作又要理论学习,如何定位这一学习阶段,把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安全问题和待遇问题进行明确界定。

其三,教师在“工学交替”阶段如何保证进入企业教学质量,在时间和待遇上如何保证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因素。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热能工学
盐工学人
——宋辉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一种疏水箱热能回收再利用装置
热能来自何处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看,光电家居
岩浆转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