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琦
笔名蓝月,现就读于西北大学,热爱阅读与写作。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作家报》 《人文与科学》《柳丝》等报刊。2012年创办蓝月工作室,任社长及主编至今,负责发行《蓝月独上》网络纯文学刊物。
食物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烟火气。
放假回家之后,或和家人,或和朋友,相约吃遍了所有想吃的家乡美食。
口腹之欲得到了满足,精神状态自然好得不言而喻。但我觉得仅仅吃了是不够的,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做个小纪——这个小城的食纪。
朋友家店铺附近有一家抓饭,是每次回来我们首先要吃的。他们家只卖抓饭,因为专一,所以味道格外好。抓饭的种类也很多,素抓饭、碎肉抓饭、羊排抓饭、腱子抓饭……我和朋友每次来必点的,都是腱子抓饭,因为腱子大、肉多,吃起来香。
中午时分,大概因为我们去得早,店里还没有人,点了餐后,两份腱子抓饭很快就上来了,同时还有店家送的一壶奶茶。抓饭色泽金黄,盘子里的每一粒米和每一小块胡萝卜看起来都是那么诱人,好像它们天然就该如此搭配和烹饪。一整块腱子横卧在盘中,散发着肉香气,我和朋友再顾不上其他,带上手套发起进攻。
饭吃完后还可以免费添。一邊吃饭一边喝奶茶,奶茶的咸香可以冲淡抓饭的油腻。在最后一口抓饭进入肚中后,以一杯奶茶作结,真是说不出的享受。
步行街街角的牛骨头汤店,印象中起就一直存在。他们家不卖别的东西,就是牛骨头、馕饼子和几样凉菜。四月初的一天晚上,我和刚刚下班的朋友一起出来,在不知吃什么时,我提议去了这家牛骨头汤店。细细想来,似乎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了。
去得较晚,所以店里已经没有了食客。很快,牛骨头被放在盘子里端了上来,随之还有的是汤和馕饼以及凉菜。牛骨虽然看着不多,不过块头却很大,戴上塑料手套后抓起一块来啃,久违的味道瞬间充斥在舌喉间,让人有说不出的满足。
馕饼不是用来干吃的,而要掰开之后泡进汤里。馕饼较薄,很快就被泡软,泛着牛油的汤汁浸润到馕饼里,伴着饼上的芝麻和洋葱丝,一口咬下去,仿佛尝到了人间的极致美味。
吃完肉,喝完汤,我和朋友在街上走了走,一边消化肚子里的食物,一边享受着夜晚街道的安宁。
父亲有一天中午买了份椒麻鸡,也是来自街角的一家老店。椒麻鸡,顾名思义,重点在于椒和麻。因此,花椒油、料酒、姜等,是椒麻鸡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更为正宗的椒麻鸡,在熬煮的时候配入了一些中药药材,使得口味愈加醇美,并且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椒麻鸡里有时还会加配菜,当然这样的配菜并不存在多样的变化,一般来说只是一样——千页豆腐。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只会放千页豆腐,不放土豆片之类的其他配菜,询问周围的人也无法得知,想来,可能只是一种习惯和传统吧。
很久一段时间里,椒麻鸡都是我的最爱。甚至在上学时,父亲曾委托朋友制作了一份椒麻鸡给我寄了过去,那滋味,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
卤猪蹄,它必须拥有姓名。步行街有一家饭馆以卤猪蹄出名,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存在。从多年前的一家到现在的连锁店,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生意非常好。由于物价的上涨,一只卤猪蹄的价格也从最早的八元涨到了现在的二十五元。
这里说的卤猪蹄并不是路边凉菜店里卖的那种用来下酒的猪蹄,而是用来当作主菜的、热气腾腾的那种卤猪蹄。他们家的猪蹄不知是用什么调料腌制之后再卤的,带有别人无法模仿的香气和味道,也正是因此,才能在我们这里独树一帜,并且声名远扬。
在饭馆里吃,猪蹄是直接切好的,整体呈深棕色,软烂清甜,从猪蹄上淌下来的油落在盘子里,仿佛在说“快来吃我呀!”。于是拿起一块猪蹄在手中。猪蹄的皮十分嫩,又很有弹性,筋连着皮,不能算很有嚼劲,但也别有滋味。
年轻人都喜欢炸串烧烤,我也不例外,此中尤其臭豆腐最让人欲罢不能。
表哥准备请我吃饭,我本以为会是大餐,却没想到是炸串烧烤。但一听到有臭豆腐,便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大餐哪里有臭豆腐重要啊。
在店里,选了其他种类的串串后,我和表哥一人要了两串臭豆腐,不久炸好的食物就端了上来。首先映入眼帘的自然是臭豆腐,一根签子上有两块臭豆腐。说是块,倒不如说是片,或者类似于扁块(大概如千页豆腐那样,但要比千页豆腐大些、厚些),一口咬下去,臭味与香味同时蔓延开来,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吃的臭豆腐!
这让我想起了小学的时候,他们家的臭豆腐和我那时在另一处吃的味道一模一样。后来才知道,原来早年我吃的那家店,是这家店老板的哥哥开的,如今记忆中的味道再次重现,颇有一种与故友重逢的感觉。
其实我所在大学南门的美食城,也有几家卖臭豆腐的,但是一一吃过后发现他们并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无论是豆腐本身的味道还是他们的制作手法和酱料,都不能与此相媲美。最最纯正的臭豆腐,就是油炸之后撒上孜然和辣子面,除此之外其他的做法都是多余的。
这些年来,在闲时,或一个人、或和朋友们去探索美食,深觉能够有美食为伴不失为一件乐事。如此想来,以后自己去当个美食博主或者美食评论家似乎也不错。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