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本真意义的生态观原则

2020-09-17 13:26樊利娟
学理论·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

樊利娟

摘 要: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站在马克思实践观的角度,揭示其生态观的原则,厘清马克思生态原则的脉络。指出马克思的生态观原则蕴含在其实践观中。从实践过程的主客两个角度阐发马克思的生态原则,进而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关系角度解读生态原则,理解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原则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点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生态原则;人和自然的和解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8-0032-02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工具理性日益泛滥,人类生产劳动的僭越对自然产生了诸多破坏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问题成了影响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生态安全刻不容缓,树立正确的生态思想应是当下学术界的重大课题。

一、对历史理论的批判

近年来学界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了诸多的讨论,普遍认为马克思具有生态思想。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找到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并把这些文本解释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例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等。任何理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马克思的思想也不例外。这种把片段的文本解释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观点实际上是预先设定了研究者头脑中的生态思想,而到马克思那里去找一些符合自己或者当下的生态思想的文本而已,并不是对马克思逻辑思想的正确阐释。甚至一些学者为了避免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沦为功利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马克思高扬主体人的实践的改造意义,就如福斯特认为的马克思的支配自然和发展经济的思想不具有维护生态的价值,一些学者为了摆脱这样的嫌疑,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只字不提,从头脑中悬置的所谓的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出发,到文本中找一些支撑,这样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完全是错误的。找到马克思思想中生态观念的逻辑脉络才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正确解读。找到本真意义上的马克思的关于生态思想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任务。

首先我们肯定的是马克思并不是当今意义上的生态学家。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生态危机仅仅处于萌芽时期,马克思并不具有系统意义和自觉的生态理论体系。他的理论更不是现代意义的生态观的理论。但是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生态观的原则,并且这样的生态观原则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即“实践”的观念中。比起今天诸多的生态思想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来讲,马克思的生态观原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马克思实践观中主客认识的生态原则

马克思从“实践”出发,确立了一条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同时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框架,实践观是主客二分而又实现主客统一的唯物主义哲学。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马克思运用实践的理论解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马克思的生态原则也体现在他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中。

马克思认为实践的客体之一的自然界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的对象性的自然界,马克思把自然界划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而区分的根据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无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然界是自在的状态,而人的实践作用下的自然是人化自然,实践意义上的自然界才是对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的自然界。人在实践活动中展开与自然的关系,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尺度,把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自然界中去,即人化自然。人化自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人既是价值主体,也是价值客体。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诸多的哲学、伦理学派始终是把人作为价值主体进行研究的,而忽略了人类作为价值客体的研究。于是,人的主体性视域日益扩张,使得人类面对自然更多地讲权利而不讲义务和责任,更多地讲索取而不讲奉献。结果,在生态问题泛滥的局势下,人类的主体地位亦得不到有效保证,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其主体性。那种抛开“人”或者“人的生产活动”而纯粹谈论自然的生态价值是无意义的。马克思对“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划分,对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态理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观中关系范畴的生态启示

生态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问题,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实践观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实践观中贯穿着生态原则。

第一,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生态解释。

生态学家们把生态问题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实践问题,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开展出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得出人只能是自然界的部分。无论是人本身还是人的活动都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人在对自然进行对象性活动的同时,自然也在同人发生着能量的交换。同时人作为自然的部分,自然的变化也会体现在人本身。所以,那种涸泽而渔的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结果只能是对人类本身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马克思从实践的发展出发给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中的生态解释。

人通过劳动实践与自然建立了直接的关系,而劳動又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对自然的关系是在人与人的关系范式下进行的,马克思认为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的改造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矛盾以及人与人利益的冲突直接导致环境的破坏。中国当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了眼前利益而导致能源和资源过度消耗,从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各种废水废气的排放,有毒化学物质的排放,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生产等等。这样表面上看来是人对自然改造活动的失范,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和人关系的不和谐,人和人利益的冲突。

四、实践观生态原则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的“实践观”给我们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思维方式,首先,实践的观点告诉我们,生态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在生产劳动的进程中实现的。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的真正解决是以私有财产的消失,异化劳动的扬弃为前提的,人的活動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人达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才是人的存在的人道主义,是人的本质的复归,这样的复归本身也是自然主义。同时这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解达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必须以物质的极大丰富、物质生产劳动的极大改善为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解的物质前提,社会主义中国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物质的匮乏和技术的落后使得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过程中容易陷入盲目性和狭隘性,只有生产力发展,才能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才能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带来现实的条件。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恰恰是实践的思维方式。

其次,从实践观的角度讲,生态危机的解决不仅是观念的问题,而是现实的实践的问题。生态危机产生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过程中的行为失范。那么,生态危机的解决也只能通过人与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的合理化来完成。从马克思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态问题反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反映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层看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实质是人与人社会矛盾的加剧及社会利益的冲突,生态危机是社会矛盾加剧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必须以协调好社会各种利益和矛盾为前提。只有各种利益关系得到均衡协调,才不会出现因资源环境过度争夺导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解,需要人与人关系的和解为前提。

从实践的角度讲,生态危机源自人改造自然活动的行为失范,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生态危机也加深了社会矛盾。生态危机的化解只能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来完成,在调节社会矛盾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这样的实践活动包含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关系方式的调整,人的自然生存方式的转换,社会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的调整,消除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从而建立合理的劳动关系、经济关系、交往方式。

例如,从消费方式来讲,要推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消费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满足消费需要的形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消费方式不同,当下工业文明时代,消费主义日益盛行,享受发展型消费成了社会生产的主导,导致了生产的盲目性,进而带来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所以,建设生态文明,不仅要求生产方式的生态化,同样也要求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即对自然生态的固有规律及结构的消费方式,它是在满足人的合理需要的基础上,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前提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生态化的消费方式要求消费方式适度,反对盲目消费,倡导绿色消费。

总之,马克思虽然不是现代意义的生态学家,但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的实践观时,清晰地看到了马克思的生态观原则。马克思的实践观为我们正确认识生态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出路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理论支点。在马克思的实践观中,自然界不再是单纯的有用物和掠夺的对象,而是改造活动的对象,是道德活动和伦理关怀的对象。人应该把对自然的强大支配力与对自身能力发展方向的控制力结合起来,使人对自然的强大能力纳入一个健康发展轨道中去,从而使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真正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