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昕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一)研究背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教育作为获得和改善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相互竞争的一种资源。从新中国建立到1970年,我国教育机会分配不平等在城乡之间的差异逐年下降,但是从1980以后,这种城乡差异对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又逐渐增强,1999年为减小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程度,推出高等教育扩张政策,从而又掀起学术界的研究高潮。从研究结果看,我国的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在城乡之间不仅没有缩小,相反还有扩大的趋势。
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更多的家庭已经开始不满足于最基本的教育支出,而更乐意支付额外的教育支出。教育投资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也是越来越高,据调查显示,2019年将近一半家庭教育投资的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0%到30%,个别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都超过了家庭总支出的50%。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投资已经成为新时代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为部分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针对上述典型事实,本为主要探讨问题如下:
(1)我国教育机会分配的基本情况如何?
(2)我国家庭教育投资基本情况如何?
(3)教育机会分配对家庭教育投资有着怎样的影响?该影响在城乡之间是否会存在差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教育机会分配相关文献回顾
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分配现状,从社会阶层看,虽然高学历家庭背景中学生的入学教育机会优势有所减小,但社会分层因素对高中教育机会获得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左崇良通过对全国高校调查样本数据,研究能力和出身两种因素在进入不同层次高等学校时的差异中得出结论,教育机会分配在普通本科中,学生能力占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学校层级的提高,对能力要求逐步提升的同时,家庭优势的作用也在增强。从城乡背景看,城市户口学生更多集中在重点中学,农村户口家庭的学生在非重点中学的居多。
(二)家庭教育投资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家庭教育投资的研究大部分侧重于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其中有关于个人因素的:李春青认为学生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学生数学课外补习的主要因素,女性的课外补习率高于男性,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参与课外补习的几率更高。关于家庭因素:谷宏伟、赵宁等认为家庭教育投资的首要制约因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潘云华通过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多层分析得出结论,户口类型和家庭收入对家庭教育投资影响较大。
(三)教育机会分配与家庭教育投资关系的相关研究
孙勤等发现家庭教育投资不仅受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外,政府的教育投资也会对家庭教育投资产生影响;杨利平等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农村家庭投资意愿的因素,认为教育政策也是家庭教育投资影响因素之一,教育分配的公平会促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一)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数据均来源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所得。CEPS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与实施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型追踪调查项目。
(二)变量选择与处理
本文研究对象为教育机会分配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因此,将以上变量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1.因变量
本研究中家庭教育投资主要是指小孩的课外培优费用。教育投资以家庭教育投资中的经济支持为变量,具体表示为学生校外辅导班或学习兴趣班所需要的费用。
2.自变量
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分为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三个部分。分别包括生均财政补贴和对学校担心经费不足的担心程度、是否实现班班通和多功能场所完善度、人力资源投入包括师生比和高级及正高级教师占比。
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划分为学生个人特征和家庭两个层面,包括户口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水平、父母最高学历、家庭图书收藏程度以及电脑和网络完善度。
(三)模型设定
基于理论研究和已有的研究基础,本研究设计模型如下:
Investmenti=f(Ci,Mi,Pi,Ti)
其中,Investmenti代表第i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投资量,Ci为对家庭教育投资有影响的个人和家庭因素,包括学生户口、家庭经济水平等;Mi、Pi和Ti分别代表学校财力资源投入、物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
(一)现状分析
1.课外辅导的规模
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学生有效样本11967名,其中参与课外辅导人数3202名,占总体26.8%。从个体特征看,女生和男生参与课外辅导的比重分别为35.4%和31.9%,女生比男性更加乐于参与课外辅导;独生子女参与辅导班比重为47.8%;非农业户口学生参与校外辅导的占比49.4%,高于农业户口学生的29.8%,可见城市家庭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
2.课外辅导的强度与花费
根据现有数据可以得出,80%的学生参加的科目数在三门以内。从学生平均每天参与课外辅导的时长看,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中,平均每天上辅导班的时间为0.9小时,写课外辅导班作业的时间为1小时。非农业户口中,学生日均参加辅导班时间1.09小时,写辅导班作业1.1小时,均高于农业户口的0.7和0.9小时,说明城市孩子参与课外辅导的强度更大。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一学期平均花费3748.9元,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67元,占比18.6%。
(二)回归结果分析
以学生校外辅导费用为因变量,学校财力资源投入、物力资源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为自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展示学校资源投入对校外补习费用的影响。
从模型结果可以得出,模型1控制变量可有效解释学生教育投资差异的百分之十六,其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获得的投入更多,城市户口、家庭经济和文化水平越高的学生,校外补习班的花费越多。模型2中,生均财政补贴、班班通和师生比对学生校外辅导班花费显著正相关,生均财政补贴反映了国家鼓励学生积极上学,班级通的完善程度这些均对家庭的教育观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生均财政补贴越多、班班通越完善、师生比越高,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支出越高。
表1 学校资源投入和学生校外辅导花费的回归分析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以学生校外辅导花费为被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如模型3显示,学校资源投入在财力、物力及人力三个方面都在1%的水平下对学生校外辅导有显著影响。具体的表现为:学校经费越充足、多功能场所越完善、高级及正高级教师占比越大,家庭教育投入越多。进一步说明即使解释变量的衡量方式改变,学校资源投入依然对家庭的教育投资有显著积极影响。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家庭教育投资的获得存在不平等。一方面家庭背景和学生个人特征会影响家庭教育投资的获得,家庭资本越高,文化氛围越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家庭教育的投资,女性比男性在获得家庭教育投资时更加积极,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获得家庭教育投资的几率更大。
第二,家庭教育投资的获得受到学校资源投入的部分显著影响。学校物力资源中的生均财政补贴、生均图书数、班班通以及人力资源中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年收入、校领导最高教育程度均对家庭教育投资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电脑台数和代课老师占比对家庭教育投资的获得有显著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