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干旱灾害分析与抗旱对策思考

2020-09-17 08:54唐喜华
湖南水利水电 2020年4期
关键词:旱灾宁乡抗旱

唐喜华

(宁乡市水利局,湖南 长沙 410600)

宁乡市位于湘中偏东北,湘江下游西侧,洞庭湖南缘,东临望城县,东南与湘潭县相连,南界韶山、湘乡、娄底三市,西南与涟源市为邻,西与安化县接壤,北与桃江、益阳两县毗邻,总面积2 906 km2,占全省面积的1.37%。2017 年12 月,宁乡撤县改市。宁乡地形,西部高山盘踞,主要为雪峰山余脉,南缘山地环绕,主要为衡山余脉,东南丘陵起伏,北部岗地绵延,东部平原辽阔,中部为沩水谷地,大体轮廓为北、西、南三面向中倾斜,呈朝东北开口的盆地,故宁乡境内主要地貌可大致分山地、丘陵、岗地及湖区平原。

宁乡由于受地形地势、降雨、农业种植、水利工程等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形成旱灾,且较频繁。干旱灾害已成为宁乡市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1 干旱规律分析

1.1 干旱空间分布特征

宁乡市干旱具有明显的局部性。宁乡市降雨充沛,各地平均降雨量1 284.8~1 614.4 mm,但受区域垂直差异的影响,境内降雨时空上分布不均,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市内分为两个多雨区,西部沩山靠近湖南省安化梅城暴雨中心,且地势较高,气流沿山坡上升,故多雨,且易形成大暴雨;中部偏东的沩、乌两江汇合处,因河道“狭管”效应,气流频繁活动,也多雨。而中部的双凫铺镇、灰汤(偕乐桥)镇以及东北部双江口镇(含原朱良桥乡)、东南部靳江流域东湖塘、花明楼、道林等乡镇为少雨地带。据水文局各地雨量站降雨资料统计,宁乡市西北部沩山乡降雨量最大,年平均降雨量达1614.4 mm,向南流沙河、灰汤分别递减至1 372.5 mm 和1 389.2 mm,向东县城区减少至1 356.8 mm,道林最少,多年平均降雨仅1306.6 mm。

1.2 干旱时间分布特征

宁乡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降雨的季节分配极不均衡。历年雨季4~7月,4 个月中平均降水664.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49%,7 月以后降水明显减少。历年7~9 月多年平均降水248(道林)~420.5(沩山)mm,为全年量的19%~26.3%,而7~9 月平均蒸发量达567.5(宁乡站)~592.6(石坝子)mm,是多年平均蒸发量的44.8%~45.6%。由于7~9 月温度高,降水少,蒸发大,降水量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用水的要求,故极易形成旱灾。

1.3 发生频率及灾害等级

据记载,宁乡市1833~1949 年的116 年中,共发生旱灾17 次,旱灾发生频率为15%;从1950~1989 年的39 年中,共发生旱灾7 次,旱灾发生频率为18%。

统计1990 年以来旱灾发生情况可知,宁乡市干旱发生频率为65.5%,其中轻旱48%、中旱17%;1990~1999 年的10 年中,共发生旱灾5 次,旱灾发生频率为50%;2000~2018 年的19 年中,共发生旱灾14 次,发生频率为74%。旱灾年内发生时段为夏秋连旱居多,频率38%,秋旱次之,频率24%;29 年中,发生中旱5 次(2003 年、2007~2009 年、2011 年),轻旱14 次(见表1)。旱灾发生频率呈逐步增加趋势(见表2)。

表1 宁乡市1990~2018 年旱情及旱灾损失调查表

表2 宁乡市1990~2018 年旱灾频率及灾害等级统计表

1.4 旱灾影响范围及损失特点

据统计,1990~1999 年间,因旱造成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例平均为3.1%,2000 年以来,因旱造成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例平均上升到4.2%。由此可见,宁乡市旱灾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2000 年以来,宁乡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是,随着干旱逐渐成为主要自然灾害,旱灾损失也呈逐步扩大趋势。现以2006 年和2003年进行比较:此两年旱型均为夏秋连旱,不同的是,2006 年降雨量1 476.8 mm,频率46%,系平水年,但由于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发生了旱灾,干旱经济损失10.07 亿元;而2003 年年降雨量1 123.7 mm,频率92%,系大旱年,而干旱损失却较2006 年要少,为8.2 亿元。由此可知,经济越发展,遇旱灾则损失越来越大,旱灾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因素之一。

2 抗旱能力评估

宁乡市已形成了一个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抗旱减灾管理格局,初步达到抗拒一般旱灾的能力。根据《宁乡市抗旱规划》及近几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由于受地理地形、水文气象、水利工程布局和供水工程条件的局限性等方面因素制约,宁乡市在不考虑水资源年内时间分布不均的前提下,现有水利抗旱减灾工程系统能达到保障中等干旱灾害年份的用水需求,部分乡镇(玉潭、道林、煤炭坝、双凫铺、双江口、大成桥等乡镇)仅能保障平水年份用水需求。在日益严重而且频繁的干旱灾害面前,宁乡市的抗旱减灾能力仍显得软弱无力。而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客观的经济基础使宁乡市面临着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的矛盾现实,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3 防治干旱灾害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湖南省干旱分区图》,宁乡市已被列入省重旱区之列。“水冲一条线,干旱一大片”,防汛工作较抗旱工作更具局部性且历时较短,通过水利设施调节更易防御。因此,认真总结宁乡市历史上发生的旱灾,科学分析旱情变化规律,积极探索干旱预测预报方法,对最大限度减轻旱灾损失,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加快地区经济建设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宁乡市旱灾产生的各种因素,特提出以下抗旱减灾对策和建议。

3.1 工程措施

加快抗旱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抗旱减灾能力。在工程措施方面,主要包括:

1)兴建水利枢纽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兴建水利枢纽工程来缓解资源性缺水状况,已纳入《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方案(2013-2017 年)》(发改农经[2013]2411 号)和长沙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宁乡市大坝塘水库是一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总库容4 568万m3,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性干旱,减轻资源性缺水压力。

2)加快中小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蓄水能力。对水库除险加固、塘坝清淤衬砌;有条件的水库,适当扩大兴利库容,提高工程标准和水资源利用系数,做到多蓄水、多保水。

3)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建设,全方位提高灌区抗旱能力。灌区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增强塘库蓄水能力和渠道过水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工程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田间工程等。即建设混凝土防渗渠道输水,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以及田间桥涵闸、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跑水、漏水、蒸腾水,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4)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易旱地区的抗旱基础设施的建设。搞好抗旱机埠、饮水管网的维修建设,并配置必要的机动抗旱设备,恢复工程设施饮水放水和提水灌溉能力。

5)合理布置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旱灾的发生具有连续性,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宁乡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还未建立独立的抗旱备用水工程建设体系。目前,宁乡市城区已建成八家湾水库作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应尽可能地扩展水库蓄水量;乡镇可考虑选择水源稳定的水库或地下水源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山区的村镇需要通过小型蓄水设施来留住水源。同时,打井抽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抗旱措施。目前,宁乡市农村居民饮用水小水井虽多,但尚无抗旱应急备用地下水机动井,为了更适时有效地抗旱,可有计划地钻井开采地下水源,增加灌溉面积,提高抗旱能力。

3.2 非工程措施

1)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抓农艺综合节水。结合宁乡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灌溉水、自然降水和地下水,达到节水、高产、优质和低耗的目的。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对于旱灾发生频繁和抗旱能力差的地区,选用耐旱作物及节水品种,实施地膜覆盖保湿,采用合理施肥、蓄水保湿的耕作技术增加耕作层涵养水分能力,喷施抗旱制剂增加作物抗旱能力等。

2)抓节水管理。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及降雨情况控制、调配灌溉水源,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以实现区域效益最大化。实施这种科学灌溉要做好土壤墒情监测与预报、制定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等基础性工作。

3)加大治污力度,发展污水再利用工程。城镇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易于再生处理,数量巨大,稳定可靠,不受旱涝影响。政府可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使排放出的污水达标或符合农业灌溉条件,建立适应经济规律的水价制度,鼓励污水灌溉、污水回用,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用水的压力。

4)增加森林和植被面积,涵养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加强林业工作的管理,杜绝滥砍乱伐,对未经林政部门批准而砍伐的现象要从严处理。

5)加大雨洪资源利用,解决城市缺水的现状,减少洪涝灾害的形成。如:在城市建设中非机动车硬地面采取透水结构设计;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活小区推广城市绿地草坪滞蓄水直接利用技术;推广道路集雨直接利用技术,房屋屋顶雨水收集技术,城区雨水的环境生态利用技术,城区雨水集蓄回灌技术等。

猜你喜欢
旱灾宁乡抗旱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强化四种能力 奋力争创五好园区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省旱灾风险区划研究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明代江西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