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观察

2020-09-17 09:01双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双江

作者单位:300140 天津,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1]。介入治疗是ACS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人为方式恢复阻塞血管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心肌供血、供氧[2]。由于介入治疗留置的支架属于外源性物质,因此术后需要接受规律的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最常用药物组合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然而有报道称,部分介入治疗后的ACS患者可出现氯吡格雷抵抗(CLR),而这一抵抗现象在糖尿病、吸烟人群中更为常见。因此,如何在介入术后避免CLR的出现,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具有积极意义[4]。为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探讨介入治疗后接受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血小板凝聚的改善作用及评估其用药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S并经介入治疗的患者320例,ACS诊断参照《内科学》相关标准[5]。纳入条件:年龄≤75岁;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12 h;无止凝血功能障碍;无重要药物代谢脏器,如肝、肾等功能异常;既往无明确用药依据,在接受介入治疗前存在噻吩吡啶类药物抵抗。排除条件: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500×109/L;存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用药禁忌证;在介入治疗前24 h内接受抗纤溶治疗;不同意本研究初始双倍剂量用药方案;无意愿参与本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两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见表1。本研究已履行告知义务并且严格执行伦理审查。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进行术前评估,在满足手术条件后进行支架植入术(PCI),术中根据阻塞冠脉部位和程度决定留置支架数量。对照组术后用药方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连续用药12个月。观察组术后用药方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150 mg/d,连续用药3个月;之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连续用药9个月[6]。

1.3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和MACE发生情况。血小板聚集情况指标包括: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前者诱导药物为5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2.5 μL,以40%作为临界点;后者诱导药物为1 mmol/L的花生四希酸10 μL,以20%作为临界点[7]。血小板聚集相关数据采集时间为介入治疗前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后。MACE参照《高龄老年(≥75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8]。MACE相关数据采集时间为介入治疗1年内。

1.4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以构成比或者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PLADP和PLAA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ADP和PLAA均明显降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PLAD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MACE随访情况比较两组主要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次要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此外,强化用药期间对照组出现轻微出现9例(5.63%),观察组出现轻微出血11例(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

3 讨论

目前,抗血小板治疗是ACS患者介入治疗后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各版本指南均推荐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阿司匹林:生理状态下,人体内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合酶的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G2和前列腺素H2。血小板内的血栓素A2合成酶,可将环氧合酶的代谢产物前列腺素H2转变为血栓素A2,从而发挥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作用。而阿司匹林可使环氧合酶丝氨酸位点乙酰化,从而阻断催化位点与底物的结合,导致环氧合酶永久失活,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9]。氯吡格雷:该药是二磷酸腺苷的P2Y12受体拮抗剂,可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并且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10]。然而临床实践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针对氯吡格雷的CLR,因此指南建议可针对氯吡格雷进行适时、适量的强化,但强化时间和剂量的把握目前尚无定论[11]。而本研究中,我们针对强化时间这一点,将氯吡格雷强化用药时间设定在介入治疗后前3个月;针对强化剂量这一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其剂量设定为常规基础剂量的2倍。结果显示,经双倍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AD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而PLA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强化治疗可以改善二磷酸腺苷通路的CLR,而且并未对花生四希酸代谢通路造成影响,即不影响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进一步MACE随访中发现,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减少了介入治疗后次级MACE的发生;且并未明显提高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综上所述,ACS患者介入治疗之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采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期减少CLR的发生。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PLADP和PLAA比较(%)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主要和次要MACE比较[例(%)]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