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茂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发的一种感染性很强、对人体破坏力很大且死亡率很高的感染性疾病。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后,免疫系统会被破坏,从而失去抵抗能力,最终感染其他疾病死亡。艾滋病又被称为“超级癌症”,发病日趋年轻化。
艾滋病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其中15~49岁的发病者占80%。艾滋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以及多性伴人群等。人们要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减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发的。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强烈的攻击性与杀伤力,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能逃过人体免疫系统的“追杀”,并不断在免疫细胞内增殖,之后还会破坏感染的淋巴细胞,释放出大量病毒,继续寻找其他目标。如此,人体的免疫细胞被不断破坏,直至难以代偿,导致艾滋病病发。这时候的人体非常脆弱,任何病原体和突变细胞都能轻而易举地影响人体,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的低烧、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持续性体重下降、腹泻、消化道出血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实际上,严格来说,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的症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感染早期症状,二为发病期症状。感染早期症状出现时,也是艾滋病病毒最具迷惑性的时期,此时的症状与一般的病毒感染并无二样,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以及肌肉酸痛等,一般不会表现出其他明显症状。随后,艾滋病病毒进入潜伏期,开始了悄悄侵袭人体免疫细胞的过程。等到机体内以辅助性T淋巴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细胞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艾滋病进入发病期。艾滋病发病期的症状并不是病毒感染本身导致,而是机体免疫力降低后,人体对体内突变细胞及其他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肿瘤及各种病原体感染,最终死于各种并发症。
1.性传播。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異性和双性性接触,这是艾滋病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近年来,艾滋病性传播的比例越来越高。
2.血液传播。血液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文身等。因血液传播而感染艾滋病在吸毒群体中较为常见。此外,共用剃须刀或牙刷等也有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3.母婴传播。这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若孕产妇患有艾滋病,容易在产前或分娩中传播给下一代。
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呢?
(一)控制性传播的手段
文章前面已经提到,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因此,人们不能频繁更换性伴侣,这会大大增加与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接触概率,增加艾滋病毒感染概率。同时,在进行性生活时,人们应正确佩戴安全套,尤其是与非日常性伴侣进行性接触时,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二)控制血液传播的手段
不卖血,不吸毒,不和他人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人们献血时不要去非法血站。高危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伤口等,必要时戴上手套等。另外,人们不可使用缺乏资质的血液制品,也不要去消毒不严的地方注射、输液、拔牙、开刀。
(三)控制母婴传播的手段
控制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病毒。高风险妇女,如静脉吸毒、怀疑自己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过性接触的妇女,在怀孕前或怀孕期应考虑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必要时咨询相关医生,并接受全程干预措施,将母婴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平时要做好消毒
艾滋病病毒对热很敏感,在60℃的环境1小时或在80℃的环境30分钟,就不能检出感染性病毒。对艾滋病病毒灭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100℃的环境灭活20分钟。艾滋病病毒不能耐酸,较耐碱;酒精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艾滋病病毒对紫外线不敏感。
总之,艾滋病很可怕,它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让我们门户大开,对突变的细胞和各种病原体毫无防备。但它也没那么可怕,因为它可防可控,只要生活中注意预防,及时就医检测,进行科学的治疗,感染也未必意味着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