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培蕾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竞争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特别是俄罗斯及中亚国家,是连接亚欧经济圈的重要纽带。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和地理区位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段的核心及重要建设区是俄罗斯及中亚国家。而中国新疆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外段的重要节点,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人文和交通优势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由2000 年的14.41 亿美元增加到2018 年的148.58 亿美元,年均增速13.18%,占新疆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始终在一半以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是中国新疆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是不均衡的,新疆始终与哈萨克斯坦贸易往来最密切,2018 年二者贸易额占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额的57.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新疆要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基于此,研究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如何,新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应如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引力模型较多的被用于贸易潜力分析。Timbergen(1962)最早使用引力模型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两国间的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及两国间距离的函数。Linnemann(1966)将人口变量引入引力模型,得出人口对两国间贸易发展有一定影响。Frankel(1997)将共同语言虚拟变量引入模型,得出相同的语言会降低两国间交易成本,对双边贸易量有正向影响。卢现祥、马凌远(2009)以OECD 国家为对象,通过引力模型验证了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贸易规模的决定因素。国内学者袁洲、何伦志(2016)以中国和中亚及俄罗斯为对象,剖析影响双边贸易合作水平的因素,得出贸易双方GDP、中国人口规模、人民币贬值等有利于双边贸易合作,距离、伙伴国人口规模、伙伴国出口商品结构、金融参与度以及外国投资净流入对中国贸易有负向影响。李村璞等(2018)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潜力,发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贸易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方英、马芮(2018)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我国对“一带一路”主要伙伴国文化产品出口潜力,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李艳华(2019)以中蒙俄三国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蒙俄贸易潜力,发现中蒙俄三国贸易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晓等(2020)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的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并通过构建贸易非效率模型探讨了制约贸易潜力的因素。周冲、周东阳(2020)以中国和拉美国家为对象,通过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双边贸易潜力。
有关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发展的研究,较多学者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研究贸易合作的基础,包括人文区位优势(孙景兵、杜梅,2016),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性(王海燕,2005;刘志中,2014),经济的快速增长、外贸管理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段秀芳,2006),“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张芸等,2015;周珺,2016) 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制约贸易发展的因素。李琪(2007)从地缘政治角度进行思考,得出新疆与中亚五国进行贸易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以美国为主的大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威胁,同时双边经济发展缓慢也制约着双边贸易合作。赵萍(2014)通过研究得出新疆与中亚国家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中亚国家仍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二是俄白哈关税同盟。李豫新、王容(2017)以新疆和中亚国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得出相对距离和人口数量均对双边贸易合作有负作用。
关于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的研究更加深入,有学者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如唐洪松等(2018)将物流绩效水平、签署贸易协定、上合组织成员国等因素加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7 个国家的贸易潜力。还有学者单独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某个(些) 国家与新疆的贸易潜力,如王霞、刘甜(2018)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为对象,通过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发现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双边仍有较大贸易潜力。茹仙古丽·吾甫尔、郭辉(2018)在分析新疆与中亚五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引力模型研究影响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刘倩等(2018)以新疆和欧亚经济联盟为对象,运用引力模型测度双边贸易潜力。程云洁、董程慧(2020)以新疆和周边国家为对象,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其贸易效率及潜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新疆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区域,但同时新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贸易格局及合作需重点突出。文章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贸易潜力,对未来新疆对外经贸合作及区域布局、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贸易规模波动中上升特征显著,如图1 所示。2006-2018 年,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双边贸易额由59.43 亿美元上升到148.58 亿美元,增长1.96 倍。2008-2009 年,双边贸易额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9 年比2008 年下降了80.26 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受当时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双边贸易规模逐年递增。2014-2015 年,双边贸易额明显下滑,相对2014 年而言,2015 年下降了73.52 亿美元,这可能是因为国际油价下降致使以能源为主要国民收入来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最终导致购买力不足。2015 年之后,新疆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的贸易合作,双边贸易规模明显增加,且以出口拉动为主,出口额在波动中上升。新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进口相对很小,进口占贸易额的比例由2006 年的21.48%下降到2018 年的12.78%,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图1 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情况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其中,哈萨克斯坦是新疆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其次是吉尔吉斯斯坦,绝大多数年份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贸易额占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额的比重均在80%以上。新疆与塔吉克斯坦的贸易额比重由2006 年的2.88%增至2015 年的11.67%,增速较快,但在2015 年后双边贸易额有所下滑。新疆与俄罗斯贸易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13 年至今,双边贸易额从4.54 亿美元增加至17.33 亿美元,增加3.81 倍。新疆与土库曼斯坦之间的贸易有待拓展。
图2 新疆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贸易分布情况
文章选用中国新疆进出口贸易额为被解释变量,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选用国内生产总值、贸易国首府间的距离、铁路体系建设水平、贸易密集度指数、发展差距以及是否接壤为解释变量。基于以上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设定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如下:
式中,Tijt表示t 时期中国新疆i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j 的进出口贸易额。GDPjt表示t 时期j 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潜在的贸易需求,预期影响为正;DISijt表示新疆乌鲁木齐市与j 国首府之间的相对地理距离,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贸易成本的高低,预期影响为负;RAILjt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j 铁路体系建设水平评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铁路体系建设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中国新疆与其双边贸易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发展,预期影响为正;TIIijt为贸易密集度指数,表示t 时期中国新疆i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j的贸易密集程度,预期影响为正;DGijt表示中国新疆i 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j 的人均GDP 差值绝对值,差值越高,越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预期影响为负;BUDij表示中国新疆与j 国边界是否接壤(接壤BUDij=1;不接壤BUDij=0),预期影响为正。α0为常数项,α1、α2、α3等为弹性回归系数,μijt为随机误差项,服从截尾正态分布。
对式(1)两边取对数得到模型估计方程如式(2):
文章选取2006-2018 年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贸易额数据来源于历年《新疆统计年鉴》;核心区国家GDP、人均GDP 来自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相对距离DISijt=GDPjt/GDPw×dis,其中GDPw为世界GDP 总额,dis 为新疆乌鲁木齐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j 首府之间的绝对地理距离;贸易密集度指数TIIijt的计算公式为:铁路体系建设水平评分RAILjt来自于历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是否接壤通过查询世界地图可知。
对2006-2018 年的样本数据依据模型估计方程(2)构建模型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因设定的模型中不包含被解释变量滞后值,所以本文采用静态面板模型,经过Hausman 检验和F 检验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文章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方程的回归,以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见表1。
由表1 可知,随着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模型回归结果的R-squared 值由一个解释变量条件下的0.249 增加到6 个解释变量条件下的0.882,说明随着解释变量个数的增加,模型的拟合优度不断优化;方程6中各解释变量的统计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方程6 检验结果良好。回归结果显示,对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合作起促进作用的变量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GDP、铁路体系建设水平、贸易密集度指数,且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铁路体系建设水平变量促进作用最明显;起阻碍作用的变量包括首府间相对距离和发展差距,其中发展差距对双边贸易的阻碍力度较大。
表1 模型回归结果
反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济规模的GDP 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加,带动了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GDP 的回归系数为0.384,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济规模每增加1%,双边贸易额将提高0.384 个百分点。
发展差距的回归系数为-0.82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发展差距每缩小1%,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规模将增加0.82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两国发展差距越小,发展水平越相当,两国贸易将更紧密。
“自然贸易伙伴”假说认为,两国经贸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开展贸易活动。在回归结果中,贸易密集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0.623,检验结果显著,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密集度每增加1%,双边贸易规模将增加0.623 个百分点,表明紧密的贸易关系有利于双边国际贸易合作水平的提高。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铁路体系建设水平) 变量检验结果显著,其回归系数为1.062,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铁路体系建设水平每提高1%,会带动双边贸易额增加1.062 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双边贸易影响程度较大,改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落后的基础设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
一般来说,首府相对距离越大,贸易运输成本就会越高,不利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相对距离因素的回归系数是-0.274,表明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贸易相对距离每增加1%,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双边贸易额将减少0.274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距离的暴政”依然影响着双边贸易;但相对距离因素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小,表明随着双边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距离因素对双边贸易发展的制约程度在逐渐减小。
共同边界有助于双边贸易规模的扩大。代表共同边界(BUD)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共同边界有利于中国新疆与核心区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刘青峰、姜书竹(2002)在研究影响中国2000 年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时提出衡量双边贸易潜力的方法,并将贸易潜力分为:潜力巨大型(T≤0.8)、潜力开拓型(0.8 图3 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变动趋势 由图3 可知,2006-2018 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真实贸易值与最优前沿值的比值T 由0.899 下降到0.541,其贸易潜力类型由潜力开拓型变为潜力巨大型,贸易潜力在增大;乌兹别克斯坦的T 值呈现波动中下降趋势,由1.59 下降到1.01,其贸易潜力类型由潜力再造型变为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在增大;吉尔吉斯斯坦的T 值由1.105 下降到0.994,变化程度不大,其贸易潜力类型始终为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在增大;俄罗斯的T 值呈上升趋势,由0.845 上升到0.91,其贸易潜力类型始终为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在减小,但是潜力变动不明显;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T 值始终大于1.2,说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潜力类型始终为潜力再造型,且贸易潜力均在减小,但相对于塔吉克斯坦而言,土库曼斯坦的贸易潜力较大。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类型 由表2 得出,中国新疆与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呈现地区性差异。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真实贸易值与最优前沿值的比值T 为0.63,小于0.8,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且潜力最大,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间贸易发展的区位优势(漫长的边界) 明显,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进,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联通的铁路、互设金融机构、共建合作平台等的发展与完善将进一步拓展双边贸易的层次与水平。俄罗斯的真实贸易值与最优前沿值的比值T 为1.03,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中国新疆与其贸易潜力在核心区国家中位居第二,这与俄罗斯经济发展水平高密不可分。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T 值分别为1.07 和1.06,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中国新疆与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比值T 分别为2.22 和3.34,均大于1.2,故这两个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再造型,这可能是因为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差,与中国新疆贸易联系不紧密所致。 一是在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影响因素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济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贸易密集度、共同边界对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的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发展差距、距离是制约双边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是在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类型方面,首先,2006-2018 年,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类型由潜力开拓型变为潜力巨大型;乌兹别克斯坦贸易潜力类型由潜力再造型变为潜力开拓型;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始终为潜力开拓型;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的贸易潜力类型始终为潜力再造型。其次,近五年来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潜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其中,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中国新疆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中国新疆与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属于贸易潜力再造型。 为了推动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应积极探寻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新疆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对外贸易水平和层次的有效途径,结合当前情况,文章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鉴于地理区位因素仍是影响中国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贸易的重要因素,政府应树立起“大物流”的理念,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洲投资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平台功能,努力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物流体系,积极制定物流技术装备、物流信息网络等的相关技术标准,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发展经验,实现新疆高效化、现代化及规范化的物流运行。此外,在运输价格和收费方面应合理规制,实现最小化的运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距离产生的负面效应。 第二,加强与潜力巨大型国家和潜力开拓型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开拓贸易合作空间。中国新疆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的原则,开拓和加强与贸易潜力巨大型国家(哈萨克斯坦) 和贸易潜力开拓型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 之间的贸易联系,构建包括边境口岸、自贸区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平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因素,不断拓展双边贸易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贸易质量,促进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应以多渠道的交流机制为平台拓展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贸合作的新局面。新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需要加强双方政治互信,不仅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政府高层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企业与民间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新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家同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域,新疆政府应抓住这一契机,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企业间应积极共享经验加强项目合作,这将大大提升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普通民众间应加强双向交流,消除彼此间的误解与偏见。五、主要结论及建议
1. 主要结论
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