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筝形”引发的探究之旅

2020-09-16 08:37文陈
初中生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平分木棒对角线

文陈 建

暑假期间,小明用5根木棒制作了如图1 所示的模型。其中,AD的长与AB的长相等,BC的长与DC的长相等,并分别用可旋转的螺丝连接,木棒BC与DC的连接处C可在木棒AE上滑动。小明发现:当C在可滑动范围内滑动时,∠B与∠D的度数始终相等。这是为什么呢?小明百思不得其解。开学后小明学习“全等三角形”,突然有了灵感:这不就是全等三角形问题吗?

这个问题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

已知,如图2,AB=AD,CB=CD。求证:∠B=∠D。

小明想,∠B和∠D分别在△ABC和△ADC中,只需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而AB=AD,CB=CD,AC又是公共边,显然可用“SSS”证明全等。

小明又琢磨,如果没有AE这根木棒,∠B与∠D还相等吗?他想到,要证角相等,还是要借助三角形。于是,他连接AC,居然和上面问题完全一样。此时,小明由此得到启发: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注意隐藏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有时要学会构造,如构造公共边,这是证明全等三角形时常用的一种辅助线。

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和风筝的形状相似,小明觉得这个模型非常神奇,于是他上网搜索。他发现,原来,人们把具备这种特征的四边形称为“筝形”。“筝形”不仅简洁、美观,而且还有许多性质。

性质1 “筝形”具有一组对角相等(∠B=∠D)。

性质2 “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如图3,∠BCA=∠DCA,∠BAC=∠DAC)。

性质3 “筝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积的一半(如图3,

小明发现,性质1、性质2 可以通过△ABC≌△ADC得到,对于性质3 的证明,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如下:

已知,如图 3,AB=AD,CB=CD,对角线BD与AC交于点O,若AC=8,BD=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小明想,“筝形”没有面积计算公式,需要把“筝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来求面积。对角线AC把“筝形”分割成△ABC和△ADC,那么我们便可以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于是解题关键就是找出AC边上的高。因为△ABC≌△ADC,所以∠BCO=∠DCO。在 △BCO和△DCO中,可以利用“SAS”证明全等,所以∠BOC=∠DOC=90°,即AC⊥BD,所以

小明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将“筝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从而得出“筝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转化是我们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其实,只要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其面积都等于对角线长度的积的一半。

利用“筝形”的性质,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 1如图 4,AB=AD,CB=CD,点E是AC上一点,连接BE、DE,试说明BE=DE。

【解析】只需证明△BCE与△DCE全等或证明△ABE与△ADE全等。因为△ABC≌△ADC,所以∠BCE=∠DCE,所以在△BCE和△DCE中,可以利用“SAS”证明全等。

例 2如图 5,AB=AD,CB=CD,∠BAD=100°,四边形ABCD的外角平分线CF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F。

【解析】由性质2 可知CA平分∠BCD,又CF平分∠BCE,∠BCD和∠BCE互为邻补角,所以易得∠ACF=90°,这是求∠F的关键。所以∠F=180°-∠ACF-∠BAC=40°。

我们在解决选择题和填空题时,运用“筝形”的性质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当然,这只能算是“小明定理”,在解答题中必须要给出证明步骤。

猜你喜欢
平分木棒对角线
平分比萨
平分气球
挑木棒
挑小木棒(节选)
买面包中的学问与平分鱼
不听话把你卖了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
聪明的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