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

2020-09-16 14:31曾珊
河北画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伦理学科课程

曾珊

邵阳广播电视台

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文章遵循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性特点,从传播行业深刻变革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传播行业新的生态环境对传播学科的影响。尤其是新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令社会传播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都进行了延展,新闻传播学科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传媒行业的新要求。

一、新闻传播教育在当前环境所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技术驱动传媒业进行深层变革

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是新闻生产和传播发行的具体流程与形式,还通过整合资源促使传媒行业发生变革。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具备基本的新闻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随着资本和技术愈发向头部互联网企业聚集,在世界各大经济体中,那些掌握海量数据和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公司正在兼并、整合和替代传统传媒企业和机构的大部分业务。世界范围内,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成为整合多场景应用的平台型媒体。在国内,百度、腾讯、阿里和字节跳动等公司不断吸收资本、技术和人才这些重要的社会资源,并在发展规模与业务覆盖方面与欧美企业形成抗衡。在新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从业人员不仅要在硬件设备操作方面做到一专多能,熟练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还需要综合理解和运用一些有助于提升传播效果的底层知识,如计算机科学中对数据处理逻辑的理解,以及基础经济学、心理学、艺术学等知识。

(二)新闻思维与数据意识融合的“焦虑”

数据新闻的重点是数据思维以及学习新技术手段的能力。实际上,在课程设置中却往往忽视了数据思维。(1)课程设置上重技术轻思维。这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仅开设数据新闻有关课程,较少开设数据思维、数据伦理方面的课程。新闻专业的学生应树立数据新闻创作或报道中的数据意识。专业方向课程可分为理论和实务两类,把数据新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包括传统新闻和数据新闻理论,实务则包括采编业务基础和数据技术。(2)数据新闻课程定位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数据新闻教育还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不同院校设置的课程也不一致,课程计划的变动大,导致课程效率和效果的不足。比如,有的院校仅在已开设的新媒体实务课程中增加数据新闻的板块,有的院校增设了编程课程,很难达到同等的学习效果。

二、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精神指向

当前,各种社会子系统既各自封闭,又相互嵌套,信息则在其中流动串联,形成认知的开放。中心和边缘的界限在无远弗届的联动交通中逐渐消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新闻和信息产生强烈的需求。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及其治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无一不需要新闻传播科学的发展提供支撑。因此,新闻传播学科不应陷入单纯的学科内部学理反思而失去学科自信力。典型的话题如有关新闻学学科地位的讨论、传播学与社会学关系的思辨等。思考这类问题对学科健康发展是有益的,但是过于深陷其中,容易引起学科内部的自我损耗,降低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新闻传播学科对社会整体运行关键性作用的认识,既能够提升学科自信,使教师、学生不断加深理解信息社会发展的底层逻辑,提升研究和学习的动力,也有助于从教育到产业全方位地传导学科影响力,提升学科地位,进而为学科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来说,新文科时代的新闻传播学在遵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传统人文学科使命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人文性、价值性与物质性、技术性之间的关系。新闻传播教育虽然起讫仅百余年,但是其发展历程和人文思想依然彰显厚重的历史传统。

三、新文科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建设重点

(一)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学的实践性

校企合作是当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该模式的应用十分普遍。它是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打造综合、应用、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为了确保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高校应主动与当地的媒体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开辟路径,拓展平台。高校应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性,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在合作中充分利用各种数据资源,提升双方合作的有效性。一方面,学校应寻找优质的新闻媒体企业,为学生实习打通渠道,并做好与企业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要保障学生实习机会的均等性,还要将实习严格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指导与点拨工作,及时为学生提供实习中的帮助,让学生对相关传媒岗位加深认知,以真正落实“理论+实践”。

(二)数据伦理是数据素养的应有之义

数据伦理是以人为本的数据素养的核心,数据新闻制作应以数据伦理为核心。目前,国内很少有新闻专业开设数据伦理专业课程。数据伦理课程一般是基于对大数据时代数据特性的深刻探讨,分析大数据时代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时代职业伦理与个人道德伦理的问题,例如权利、隐私、安全风险、管制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数据时代职业伦理与个人道德伦理的问题。新闻专业也应开设该课程,学习从事数据处理技术工作的社会责任和伦理义务。

(三)加强学科耦合,形成新闻传播跨学科知识集

回应现实必须对当前的新闻传播规律和社会发展问题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认识。新闻传播学的主要培养对象是记者、编辑等新闻专门人才,熟练掌握新闻传播规律仍然是这类人才在接受新闻教育时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技术环境变化导致的行业巨变需要学科理论研究不断创新思维,既要回应现实问题,又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研判。记者在面对人工智能计算和机器人写作替代的压力下,如能进行更有深度的选题策划和内容挖掘,更能凸显其自身的专业性和职业的不可替代性。这就需要新闻传播专业学生除掌握技术性的采写编评等操作规则外,还要不断拓展对当前国内外现实问题的思考空间,从而提高新闻敏感性,开掘深层的分析视角。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团队,在教学设计上突出新闻传播学科在不同领域的延伸,这一过程并不一定是某一外部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全平移,而是以新闻传播的学科思维,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形成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场景、串联多种人文社会学科的新型通识教育。

(四)创新教育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悄然走入并迅速充盈人们的视野,它成为了新闻挖掘与叙事方式的主流。在数据新闻的发展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等一系列的流程让新闻传播呈现出巨大的魅力,这对传统新闻传播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传统新闻传播行业要实现转型,必然需要向高校吸纳更优秀的人才。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高校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紧跟数据新闻发展步伐,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一定的教学变革与调整。教学变革首先应表现在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应精准把控时代发展脉络,将大数据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来,配备好课程比例,优化专业课程布局,以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新闻传播优秀人才。

四、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际经贸往来激发了国际传播的巨大需求。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对外传播人才队伍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对外传播主体日益多元的今天,新闻传播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应区分不同主体,进而产生更为直接的社会效益。例如针对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主体,高校可成立专门的智库,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传播方案。这就需要新闻传播学科在研究和管理上更为灵活和专业化,综合应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推动研究成果顺利转化。做好国际报道的组织策划,完善驻外记者管理制度,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做好国内新闻的对外传播,以新文科视角创新表达话语体系,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提升传播策略,都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重点。

猜你喜欢
伦理学科课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学科新书导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