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妮
上海师范大学
科技与艺术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历久弥新的话题,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新科技为新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新的大门,带动了丰富的艺术实践和研究。进入 21世纪,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兴起,又带来了人工智能艺术、三维打印艺术、可穿戴艺术等多种新兴艺术形态,给当前的数字艺术生态注入新的活力。进入 2020年,突如其来的生态危机给艺术市场以沉重的打击,艺术与科技再次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艺术多以线上展览的方式进行传播,网络媒介成为主流。由此,艺术与科技的融合问题再次引发思考,文章将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与媒介、艺术的形式与体验方式、艺术品的传播方式与媒介三方面入手,梳理和阐述数字化时代下艺术与科技之融合。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它以最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虽然一些艺术家还是执着于传统的创作理念和手段,将艺术与科学相对立,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科技的影响。大多数艺术家不排斥科技,将其看作是一种传递思想的媒介,为想要表达的内容服务。例如,艺术家陆平原在“有情世界”个展上,就使用多元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通过“人体”这个出发点把之前所做过的各种媒介——包括卡通、雕塑、装置、文本、歌曲和故事,都串联在一起,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呈现。整个展厅里,很多作品都跟人体内部分散的结构有关系,比如骨骼、内脏、眼球,以此来表达自己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孤独感以及渴望灵魂陪伴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大部分艺术家在与时俱进利用科技媒介创作时,也主张不能抛弃传统技法。例如艺术家倪有鱼强调,决定艺术品高下的仍然是艺术家内在精神的深度,即便是新媒体艺术家,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也顶多算是新媒体的工匠。
如今,艺术形态更加多元,创作者不仅仅将“物质实体”作为材料运用于艺术作品,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材料被发现和应用,这从某种程度上促使了艺术家各种奇思妙想得以成真,给他们带来更大程度的创作自由。随着不同时期各种材料的被运用,艺术的创作媒材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录像艺术、数码艺术、虚拟艺术,甚至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皆从不同角度介入了艺术创作。还有在2021年初迅速走红的加密艺术,更是以其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创新形式引起全球艺术界的关注。其艺术本体即是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源代码、虚拟现实、计算机合成等多种方式呈现从而表达时代的语言,是一种虚拟并且不可触摸的艺术形式,这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品的定义。由此可见,如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断深入,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和媒介也在更迭换代而推陈出新,颠覆着人们对于艺术的传统认知和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物质化呈现,更多的是数字化艺术形式,电子屏幕成为新的“调色板”。相应地,人们欣赏艺术品的方式也不再单纯靠视觉或听觉,还可以通过触觉、嗅觉甚至味觉等多重感觉感受艺术,由此产生融合的、沉浸的丰富体验和感动。“数字时代的沉浸式艺术及其被体验都是人类生活习性和审美需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1,场景化体验适应了当前受众的审美习惯和体验感受,当今科技营造不同场景的成本也变得更低,更有利于观众在不同的虚拟场景中体验与艺术零距离接触的乐趣。例如,台北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VR》,整幅画卷采用3D动态展现方式,多点触控,方便观众放大或缩小每一个细节,使画中人物的动作、相貌都可以通过超高清影像清晰呈现。再如,巴黎梵高沉浸式博物馆展示了梵高的两千多幅画作,音效、光影、画面的同步,让空间界限变得模糊,人们自然地进入客体叙事之中,在梵高的世界中游走,感受其对田野生活的热情以及作品中的悲悯情怀。2还有近来比较流行的日本艺术团队TeamLab的互动影像艺术作品,通过新媒体技术打造大型沉浸式虚拟互动空间。其作品不是将预先制作好的影像进行放映,而是通过电脑程序实时绘制而成的,作品的呈现随着观赏者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互动性。总之,科技融入艺术使得艺术变得更加数字化、虚拟化,不仅减弱了艺术品的物质感,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体验感和回味感。
在2020年全球生态危机的冲击下,由于人们出行受到束缚,艺术市场的运转也遇到危机,由此,艺术的传播方式与媒介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现场展览转变为线上艺术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艺术的温度,保留艺术的感动。我国本土画廊在2020年上半年2——5月份处于“惶恐期”,但已有线上平台组织了线上展览,部分画廊也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有一定的销售突破,这有效地维持了艺术市场的运转。从艺术拍卖市场来看,2020年上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面临销售额暴跌、平均价格缩水的情况。但拍卖行反应迅速,拍卖市场“快速数字化”并与其他领域机构进行“前所未有”的合作,通过策略和模式的创新在危机中突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及中国书画总负责人郭彤表示,拍卖业作为一个强调“见物、见人”的行业,在年初是相对困顿的,但得益于二月的慈善拍卖,启用了嘉德准备已久的线上网络,最终募集了1500万善款,这举动和结果给予了大家信心。
此外,许多艺术博览会也通过线上展出的方式,让更多人在危机中仍然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促进艺术品交易的进行。线上艺博会给收藏家们带来了便利,他们在家就能看到所有艺术作品,了解艺博会、画廊和艺术作品的相关信息,非常方便地进行比较。另外,无论是画廊还是买家,参加线下艺博会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比如买家需要经过长途旅行和长期的等待才能进入艺博会,而线上艺博会则不会有这些障碍。此外,许多美术馆与博物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运营压力,全球美术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带来的影响,纷纷在线上开辟功能和活动领域。综上,艺术的传播方式与媒介同科技相融合,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使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触手可及。
当今生态危机下,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加强,无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与媒介,还是艺术的形式与体验方式,抑或是艺术品的传播方式及媒介,都呈现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科技的进步给艺术带来新的活力,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媒介,更清晰地传达了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新奇的体验。但与此同时,科技融入艺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例如片面追求艺术媒介的个性化而忽略了艺术的人文内涵,在挑战感官边界的同时也在弱化我们处理细腻感觉的能力。这就要求艺术家思考如何挑战新科技带来的新刺激,同时可以利用好这种刺激,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服务,毕竟,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才是艺术的本质。科技的进步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拓展了艺术的感知外延,但这并不意味着绘画、雕塑等相对传统的媒介会被取代,不同媒介的艺术所提供的艺术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在与时俱进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同时,也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能将艺术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