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梅 李娟
【摘 要】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早产儿预防颅内出血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颅内出血发展控制结果优于对照组;干预护观察组患儿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为(38.5±1.2)分,对照组为(34.0±1.0)分。结论:早产儿护理干预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颅内出血情况,对于保证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具有显著性意义。
【关键词】 早产儿;颅内出血;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7-122-02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使得早产儿的成活率获得明显的提升,但生活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早产儿容易留下智力低下、脑瘫、视力障碍衱共济失调等情况,而导致以上情况发展主要原因为颅内出血。因此在对早产儿进行抢救同时减少颅内出血几率是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方式。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先前式护理模式,要求对于潜在问题进行早期护理,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本次笔者重点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中作用价值。
1 资料来源
1.1 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31.2-34.7周,平均(32.3±1.5)周,出生体重1657-2020kg,平均(1820±101)kg,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31.9-35.6周,平均(33.5±1.7)周,出生体重1705-2109kg,平均(1899±115)kg,分析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本次护理干预等措施经患儿家属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干预模式为常规流程护理,即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用药护理以及基础生活护理等。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1)体位护理。采取头高脚低体位模式,头部抬高30°时颅内压最低,在护理操作护理睡眠状态下均保持婴儿头部中线位,即头部和躯干保持同一直线。为早产儿翻身护理时一手托住头颈部,一手托住腰臀部,双手同时将身体发展,更换尿布时不可将双腿抬过高。(2)减少疼痛刺激。疼痛刺激可导致心率和血压等升高,而相关研究显示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增加与颅脑损伤以及颅内出血具有相关性[1]。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对于出生质量较低、重度缺氧以及窒息患儿需要建立规范静脉通道,并使用PICC静脉通路,减少频繁针刺引发疼痛。(3)疼痛护理。出现疼痛刺激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减少疼痛引发哭闹。比如穿刺疼痛时需要加强按摩护理,减少患儿心理恐惧心理以及疼痛刺激;侵入性操作过程中可采取两位护士配合方式,其中一位安抚,一位操作;并使用玩具等转移患儿注意力;疼痛明显哭闹患儿需要及时给予拥抱安抚。(4)减少哭闹。过度哭闹会阻碍静脉血回流,增加脑室学流量,引发颅内出血,采取鸟巢式护理模式增加早产儿舒适感。(5)设置安静时间段。每日19点到次日早上7点降低室内噪音并控制光度,减少医护人员活动,减少对于婴儿接触,从而减少波动性脑血流。
1.3 观察项目 早产儿病情稳定后采取核磁检查是否具有颅内出血情况。颅内出血按照Paolie分度法分为4个等级,Ⅰ度为单纯脑室管膜下发生基质出血或者少量脑室出血,Ⅱ度为出血进入脑室;Ⅲ度为脑室内部出血伴随脑室扩大;Ⅳ度为脑室扩大并且脑室旁白质损伤等[2]。
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定神经情况,共20项,包括对光习惯形成、安慰、对红球反应、对声音反应等,每一项0-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状况越好[3]。
1.4 数据分析 组间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中分析,t分析以及X2分析分别计算计量和计数资料,计算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颅内出血状况 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对照组Ⅰ度7例,Ⅱ度5例,发生率为30.0%(12/40);观察组Ⅰ度3例,Ⅱ度1例,发生率为10.0%(4/40);两组差异显著(X2=11.02,P=0.001)。
2.2 两组NBNA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得分均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3 讨论
颅内出血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也是引发患儿发育迟缓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主要原因,临床研究显示极早产儿中约有20%-25%出现颅内出血,出血后脑室扩张的病残率为50%-75%[2],因此需要积极干预降低颅内出血情况。
预见性护理根据初诊或者入院患者早期评估判断,并对于潜在或者可能发生危险开展针对新干预措施从而达到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目的。本次通过体温护理可降低低体温刺激引发颅内出血、头高较低体位护理降低血流回脑量、减少疼痛刺激以及哭闹可减少心率加快等导致颅脑损伤以及颅内出血几率、采取安静环境护理模式可给予患儿安静休息环境,减少环境刺激引发波动性脑血流。经以上干预模式后观察组早产儿脑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行为神经状况更优,说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顱脑出血,对于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总之,早产儿护理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对于减少颅内出血具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侠. 实用新生儿护理学[M]. 第1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38.
[2] 段淼,郑兴惠,何清.颅内出血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早期监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212-214.
[3] 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15(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