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敏君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发展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的发展状况,文章以白山市江源区为例,通过实地走访,探究乡村发展现状,围绕医疗服务、教育帮扶、环境治理等内容,整理并分析了众多基础数据,以期探索地区发展现况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关系,并就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扶贫助困;发展对策
党的十九大至今,中共中央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已做出了众多重大部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针,这些部署的提出,也对乡村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本文依托吉林省白山地区展开调研探究,白山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值得发掘、学习与推广。立足于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方针指引,白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值得分析与思考,结合该地区的发展现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
一、乡村建设情况——以Q村为例
(一)发展现状综述
1. 村基本情况
Q村,2019年309户,居住人口823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作物种植及牲畜养殖。年龄层次0~16岁123人,17~29岁200人,30~49岁240人,50~80岁260人。
贫困户4户12人。2018年9月脱贫4户12人,致贫主要原因:因残,因病。
2. 已采取的帮扶措施
(1)危房改造:采用区政府兜底保障方式,按精准扶贫认定为家庭贫困人口数的3人建设标准,新建住房面积为65平方米,2017 年11月初已迁入新房居住。
(2)就业扶贫:协调企业及争取临时性公益岗位4个。
(3)人居环境扶贫:对4户贫困户居住环境均进行整体改造,室内外卫生进行清理、粉刷,房屋维修、更换大门、铺设人行方砖等。帮助发展庭院经济黑木耳种植、家畜养殖等。解决粮食储存,冬季用柴、用煤取暖等问题。
(4)基础设施建设扶贫:2016年投资22万元,新建巷路2条(480延长米);投资50万元建设河堤800延长米;种植绿化400余棵,投入4万元。合计投入76万元。庭院整治投入2万元。
同时,村里还为贫困户家庭的医疗及子女上学提供经济保障,由于村里提供的就业及国家的扶贫政策,该村贫困户的收入人均约5500元。
3. 其他方面
2018年完成16公里硬覆盖油渣路,5条巷路硬覆盖2.4公里。班车情况早7点至晚5点,每25分钟一班,共24班次。
全村实现饮水安全,100%通自来水;全村覆盖三项用电。
2018年新建村級活动场所400平方米(2层楼),活动广场1900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提高了村民文化娱乐功能,增强百姓幸福感。
(二)发展情况分析
1. 村民年龄分布
据表1数据显示,该村常住居民的年龄分布大致如下:40~50岁占比26.09%,50~60岁占比34.78%,60~70岁占比21.74%,7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7.39%。村庄人口组成大多以中老年人、留守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较少,这是致贫的原因之一。
2.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据表2数据显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占比42.55%。外出务工收入占比31.92%,政府帮扶占比10.64%,个体经营占比8.51%,其他收入占比6.38%。
以下为两户村民(匿名)家庭收入相关数据:
(1)家庭收入情况1。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家庭收入分别为:庭院经济(黑木耳)4000元、养老金240元、社会慰问金1000元、产业分红300元、工资性收入15000元。年总收入合计20540元,人均6846元。
(2)家庭收入情况2。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家庭收入分别为:粮食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596元、低保2000元、残疾补贴1920元、社会慰问金1000元、产业分红300元、工资性收入14000元。年总收入合计21816元,人均7272元。
3. 国家政策帮扶效果
据表3数据显示,近年来的国家政策使村民生活在多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本文的调研人群中,所有村民均表示生活水平或多或少得到提高。其中,住房医疗教育有保障、不愁吃穿、收入增加、子女条件改善占比相差不大,均在25%左右。
另经调查发现,当地在脱贫攻坚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较明显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在引领产业结构发展产业方面,应多出点子、多研究谋划,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出路。
二是贫困户发展意识偏差,不敢探索新的种植养殖品种,在产业兴旺上有畏难情绪,驻村队员应在推动上找准思想症结,做到有的放矢,实现精准扶贫。
4. 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
现如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之一,全国上下纷纷采取相关举措打造美丽乡村。治理有效,村庄更兴。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关系乡村振兴主体能动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根本性问题毫不动摇,本着服务群众的初心,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把群众的事当作小事”等类似错误想法,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树立责任意识,同时必须做到敢于担当、勇于探索。
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对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建议
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推动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度,建立完善党建工作台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培养工作,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培养更多乡村致富的领头人。
2. “真扶贫、扶真贫”
做好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方针,做好2019年贫困人口脱贫计划制定、贫困户家庭信息采集、落实大中专生享受雨露计划政策,做好预脱贫户“双认定”、“八有一超”达标资料工作,收集整理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资料。
3. 多方面推动乡村建设
推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建设,引导村民树立良好观念,以期加强村风村貌建设;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果;多途径谋求合作,依托现实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创新发展幕式。
4. 真心为民服务,实在为民办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培育弘扬良好作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解难事急事;关心关爱贫困户等生活困难群体,建立联系帮扶机制,在加强联系的同时,方便群众办事,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 关注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管理流程,防止发生村干部暗箱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等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推进依法治理,加强法治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推动村规民约的落实和“四会”运营的正常化。
(二)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1. 发挥政策效应,创新管理机制
一要发挥政策集聚效应。政策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垃圾处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方方面面,要科学整合、科学利用、科学实施,制定本地对接方案和规划,注重“多规合一”原则,切实发挥政策红利的集聚效应。二要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通过经验总结、方法学习,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模式。三要樹立正确的政绩观。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需要长期推行的任务,需要做到“三不”,即不急功近利、不寅吃卯粮、不竭泽而渔。
2. 加强宣传引导,切实激发活力
广大村民群众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是需要被重视的主体,依靠外力去搞建设是不可能长久的,关键在于要切实激发群众的活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是极为重要的。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特别针对当前农村老年人数较多的情况,可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形式,例如主题电教片观影、图片展览、文艺表演、宣讲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3.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活
农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改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指引,加快“厕所革命”等,逐步配备农村户用垃圾桶、分类垃圾箱、垃圾收集斗、垃圾收集车等收集和运输垃圾的处理设施,做到乡村全覆盖、推进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科学分离。发展规模化养殖,对畜禽粪便污染物和病死动物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 筑牢“基层堡垒”,发挥引领作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健发展的基础保证。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负责人的职责、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培训力度、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长江.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1):20-39.
[2]农积坚.基层协商民主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06):52-58.
[3] 张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8(03):4-11.
[4]佚名.砥砺奋进70年 农业农村发展走进新时代[J].旗帜,2019(10):40-42.
[5] 陈文胜.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经济发展的变迁[J].浙江学刊,2019(03):22-29.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