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玲 姚进
摘 要 从课程需求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开发原则与路径、课程开发与设计四个方面,阐述移动学习方式下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研修课程的开发过程与阶段研究成果。
关键词 移动学习;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研修课程;教师综合素养
1 前言
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优势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它可以发生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时间和地点,能实现任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方式(Anystyle)更自由地学习。
移动学习方式下的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研修课程,是笔者所带领的课题团队,运用成人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所开发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其内涵是以教师学习者为中心,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在素养导向的跨学科知识整合基础上,在实践任务驱动下,引导教师学习者在情境中进行体验探究的深度学习实践课程。学习者可基于移动终端,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与实践地点,自主组合学习资源,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从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实践的需求。
2 课程需求分析
课程需求分析是有效把握教师学习者参训目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意愿的重要方式,能够为课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实践指导。笔者带领课题团队面向区域内全学段各学科教师开展了北京市朝阳区教师综合素养调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参与教师综合实践活动面授培训的区域内全学段各学科教师从学习动机、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教师学习者在学习方式、课程内容、学习时间等方面主要呈现以下四个需求:
需求1: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
需求2:指向自主学习与实践体验相融合的学习培训。
需求3:指向文化與艺术素养、科学素养提升的学习培训。
需求4:基于真实情景(情境)的学习培训。
3 课程目标确定
总体目标 基于移动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并深入挖掘北京历史名胜及博物馆资源,设计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及配套资源,补充完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为教师学习者创设更加开放、自主、多元的学习环境,支持教师学习者开展体验式、情景式自主学习实践,促使教师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有意识地引领教师学习者主动在信息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提升。
具体目标
1)以互联网思维构建教师自主学习课程体系并开发相应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师深度参与,引领教师有意识地提升自我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应用能力。
2)以北京历史名胜或博物馆等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为依托,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内容以主题方式呈现,跨学科整合相关知识,以实践任务为主线,引导教师在情景中进行体验式、探究性的学习实践。
3)教师学习者通过参与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及评估,借鉴综合性学习课程设计的方法与途径,能够将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开发的理念迁移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4 课程开发原则及路径
贯彻“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开发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我国教育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视角与切入点,培训课程在设计、实施、评估时应始终将“满足教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其专业发展”作为培训课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是成人学习者,其学习意愿与动机直接影响培训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充分调研区域内教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挖掘影响教师学习动机水平的影响因素以及现有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是进行课程方案构建及课程设计开发的前提基础。
坚持多种教学理念有效融合的课程开发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出现在教育领域并不断发展起来。在建构课程模式与开发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运用整合性学习、体验式学习、情境学习、深度学习等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加以综合体现。
采用任务驱动式的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采取“主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设计。任务驱动式的课程内容设计以实践任务为明线,驱动教师利用学习资源在实践基地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指向教师的素养提升为暗线,挖掘实践基地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基于开发原则,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干部教师学习服务平台及手机APP,设计开发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及配套资源。具体开发路径如图1所示。
5 课程设计与开发
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体系框架 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的开发依托于朝阳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基于调研结果,聚焦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兼顾艺术素养与健康素养,形成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主题课程设计 课题团队通过对北京的历史名胜及博物馆进行调研,结合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选取北京孔庙国子监、颐和园、陶然亭、科技馆等历史名胜或博物馆,确立为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并根据实践基地蕴含的文化及特点,设计出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实践任务设计 基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所蕴含的文化及可以融合的学科知识,以便于教师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实践为目标,明确教师自主实践任务设计的要求。实践任务的设计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实践任务难度比例适宜;
2)实践任务内容应充分利用实践基地情境,融合多学科知识,指向教师的素养提升;
3)有效设计任务实践的路线,便于教师学习者高效完成实践任务。
在前期确立的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每门课程的实践任务按照由易到难、由直观认知到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设计。以“恭王府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为例,其实践任务设计如表2所示。
学习资源设计 为便于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干部教师学习服务平台以及“朝师学银助手”APP,对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及每个实践任务均配套开发课程介绍、导览视频、导览图、任务说明、任务讲解音频、延伸学习、参考答案等资源,资源类型有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适宜教师利用手机开展学习与实践。下面以“游孔庙泮宫 寻儒学魅力——北京孔庙国子监自主学习实践课程”任务1为例,展示其学习资源设计,如表3所示。
课程评价设计
1)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如表4所示。
2)确立课程评价方式。移动学习方式下教师自主学习实践课程的评价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分别由教师培训者、教师学习者、课程专家指导团队依据评价标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
依照评价标准,教师培训者对课程开发与实施进行过程性自我评价,根据教师学习者问卷调研统计分析,改进课程内容与APP支撑功能。
教师学习者进行课程学习评价,通过问卷调研及时反馈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提出课程内容及APP支撑功能改进建议。
课程专家指导团队对课程开发、设计及实施进行全过程指导与评价,通过专家座谈会及时反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问题,指导课题团队进行课程内容及学习支撑功能的不断完善。
6 结语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普及,移动学习方式下的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研修课程显现出以教师学习者为中心,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极大潜力。笔者会进一步跟进研究,开展实践,以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学习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