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锋
摘要: “立德树人”理念引领下的武术校本课程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为核心,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并使学生在回归武术之本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武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的成立实际上是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重新认识,“强身健体、自我防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最终被确立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也因此鲜明地闯入广大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视野。本文主要着眼于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作一定的思考。
目标这一主观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指要达到的具体位置。目标这一行为的导向因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也逐步引申成为期望达成的成就与结果。目标所具备的不同定义方向也赋予了其更多不一致的答案。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本质内涵
“双基论”是我们国家成立之初所提出的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理论,人们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激流中早已不满足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随之应运而生的便是相对于“二维”课程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的言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因此变得深刻而鲜明。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三维”课程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学的不同维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的体验、情感、态度等一系列心理反映在学习中的作用被得到充分的认知。
二、武术校本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定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中应能使学生获得武术的基础知识、技术方法与礼仪知识,并在掌握简单技能的同时提升预判应对能力和防身自卫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应能使学生体悟武术学习的知识本源、技击规律与特点、武术套路的精气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应能使学生的习武兴趣得到激发并因此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爱国忠诚、诚信重义的价值观。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定位
(1)学习武术知识并激发习武兴趣
人们在认识事物、熟悉事物的过程中都会运用到知识这一基础性的“工具”,但知识的传播也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初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且爱模仿,因此武术校本课程的初一教学目标可以如此定位:(1)以简单、易学的基本拳术为主,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对其技术规格、动作速度与幅度上的要求降低要求;(2)礼仪教学贯穿武术教学始终,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礼仪教学中养成武术课程的礼仪规范,以“尊师重道”的礼仪精神融入课堂并因此养成爱国忠诚、诚实重义的价值观;(3)加强霍元甲、岳飞等民族英雄事迹的教学并以此调动学生的习武兴趣。
初二年级的教学定位:(1)传授武术格斗动作的知识、由来以及“拆招、喂招”的动作技法,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实战教学,比如在二十法对打、破弹腿的对练教学中知道学生预判危机和应对危机;(2)加强礼仪规范教学并使学生能够在身体践行中养成终身受教的意识;(3)加强名人示范教学,比如,运用马永贞等武术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加强武术训练并因此养成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2)奠定技能教学的核心
技能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规律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与体能潜力。学生在学习武术套路、演练武术套路、技击格斗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预判危机和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因此,技能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于动作方法的习得、套路的演练、动作的攻防技击含义以及“拆招、喂招”的理解与应对上,使学生能够在穿蹦跳跃、闪展腾挪中掌握多方位的运动形态,在娴熟的技艺练习中获得身体能力的不断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位
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好的认知必然有着优良方法的支撑。教学过程中的“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应答性交往与体验。学生在习武过程中的体验、感受、探究和体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定位在体悟上。
蕴含体验、体会、感悟与直觉思维的体悟在武术学习中相当重要,强调身体力行的武术学习必须在练习的过程中才能令练习者感受到拳法的精妙以及中国传统的体践方法与思维方式。拳法中的每一个穿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跌扑滚翻都抽象或剥离于一定的技击原型。因此,武术校本课程这一阶段的目标应定位于学生在技击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探究与体悟,使其在领会拳术真谛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定位
(1)情感表达目标
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有的传统文化背景,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攻防技击意识在套路与格斗中都有根可循。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也应着眼于传统文化和动作背后的攻防技击的研究,使学生能够在习武过程中获得恰当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不断积累情感体验并发挥想象空间、体验美好的愿望和道德理想,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并使学生的不足之处得到修正,帮助学生获得勇敢自信、诚实重义等更多的优秀品质。
(2)态度目标
武术校本课程的落实能够帮助学生在自我暗示和自我情感交流中获得不良情绪的缓解和释放,因此,武术校本课程态度目标的确立也应该着眼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并找到新的平衡,使学生能够在武术礼仪规范、名人列传、攻防对抗中形成积极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在自我情感的抒发中获得心灵与态度的内化和升华。
(3)价值观目标
武术技艺、武术文化的学习往往能令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新的认知,体验武术魅力、塑造审美的教学过程往往能使学生在不断提升认知的过程中将自己内化为自己体验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武术校本课程的价值观目标应着眼于学生认知的改变,使学生能够在蕴含中国文化内涵与气势的武术学习中形成爱国忠诚、和谐友善、诚实重义的价值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回归武术之本真、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武过程中产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端正心术、规范人生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6
【2】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李定仁,段兆兵.校本課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EB) .http//:www.pep.com.cn,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