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啦啦操的融入分析

2020-09-14 09:45陈菁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啦啦操小学

陈菁

摘要:啦啦操具有较强的普及优势,将其融入到体育课教学中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文化和增强学生体质,本文从融入啦啦操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其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融入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教学;啦啦操

啦啦操深受全球人民青睐的一项运动,其具有较强的普及性,是音乐、舞蹈、健身娱乐和体操的一种融合运动。啦啦操常被称为啦啦舞、啦啦队或场间活动操,具有加油、喝彩和鼓励的意味,其结合了舞蹈、韵律操等美感的体现原始,能够表现出团队精神、积极热情、合作共赢和青春活力,被称为具有较强群众性、适应性的芭蕾艺术[1]。近几年,我国的啦啦操运动项目得到快速发展,受到中小学及幼儿园课程教学的重视。然而,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啦啦操在小学的发展却相对缓慢。本文从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啦啦操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其融入问题。

一、小学体育课教学中融入啦啦操的必要性

啦啦操是热情奔放和健康时尚的一项运动,符合国家对小学体育活动教学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全面健身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1年,国家体操中心根据学校运动和大众健身要求编创了第一套全国啦啦操的规定套路,啦啦操以其健康兼具快乐、热情同时尚并重的姿态走进校园的文化生活,为啦啦操的全面推广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国家编创了小学校园啦啦操视频教材,从小学生身心发育出发,并与啦啦操韵律特点及内涵相结合,展现了啦啦操阳光、青春的独特魅力,也为小学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活力。

同时,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啦啦操内容能够增强小学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器官的发育期,练习啦啦操能够增强其身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加之其联系时间不足3分钟,即能够有效防止血栓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又可达到锻炼的预期效果[2]。啦啦操运动充满活力和激情,洋溢着青春的独特朝气,有利于塑造小学生乐于挑战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此外,从心理层面看,啦啦操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啦啦操运动的动作特征及音乐风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影响。啦啦操运动所用的音乐较为优美、健康、充满活力和节奏感,在此环境的熏陶下,小学生能够自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情绪,使其远离抑郁、沮丧、失望和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使其能够自我缓解和调整情绪及学习压力,从而能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及困难。同时,啦啦操中动感的舞蹈与欢快音乐的完美结合活跃了校园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啦啦操课程的方法

1.示范与讲解结合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其,学生对事物关注的瞬间相对较短,若要提高其学习效果,需要其专注学习和集中注意力[3],然而,若要使其专注学习和集中注意力,仅仅利用语言式教学方法难以完整、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啦啦操动作的内容。所以,在啦啦操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讲解同动作演示相结合,以使学生能够形象地掌握动作技能。但选择示范面时,比如啦啦操的手位动作斜线、A、V等,如路线变化不明确,仅是手臂动作,尤其是要向学生单个讲授的内容,体育教师应应用好镜面示范,特别是那些不易掌握和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内容,则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解,示范时应背向学习,发挥其指导和示范作用,准确地将动作的整体变化传递给学生,使其印入学生脑海。如果学生动作达到了优美、协调的程度,应转换示范面,选择镜面式带领示范,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接收到学习信息。

选择示范位置时,最好选择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置,这样能够很好地减少视觉盲区,照顾到所有学生。同时,挑选两名动作规范、学习较好的学生站在队伍前面,帮助老师的课堂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动作,加速其体育技能及知识的掌握。

2.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啦啦操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并非非常复杂,比如第5节向前后左右迈步成弓步的内容中,需要配合手臂动作右K、左K、低V、高V,上下肢动作都较为简单,这样就可应用完整教学法。相反,有些动作内容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较为吃力,为确保其能够熟练、准确和稳定地进行连续,展示其身体多发能动性,需要在没有破坏啦啦操结构的基础上降低其动作难度要求,通过单一性的动作练习,反复多次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动作的速度、轨迹及方向,在清晰认识完整的动作后,再将此动作放入完整动作中进行整体性练习,以确保其动作的稳定性及连贯性。

此外,也可应用慢速完整教学模式,使动作方向及运动轨迹变化更加明确,而后提高速度,由慢向快过渡,使其鞥够循序渐进地熟练地练习。啦啦操的前两节动作多是脚步的原地踏步,此动作虽然简单,但需要不断变化手臂动作,且动作的变化又较为相似,以此来分解上下肢动作,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再将上下肢动作完整地结合起来练习,从而利于学生熟练地记忆动作。

总之,啦啦操的动作内容较为丰富,节奏快慢有致,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都较高,将其同小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释放其负面情绪,转移其学习及生活压力,进而净化其心理和提高其适应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进度安排的科学性,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去安排课堂教学,以提高啦啦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校园啦啦操在中职体育课程开展的可行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10+213.

[2]王志玲.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啦啦操的必要性——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家参谋,2019(17):287.

[3]刘静轩,赵鲁南.“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校园啦啦操的教育价值及推广路径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08):57-58+52.

猜你喜欢
啦啦操小学
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啦啦操融入高职健美操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