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

2020-09-14 21:02武红玉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小学数学

武红玉

摘要: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旦小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对他们来说数学学习就是一种乐趣,兴趣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对策

一、兴趣和基础学力概述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目的”和“方法”与个人活动是一致的。要想真正理解兴趣的内涵,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第一,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 “所谓的直接利益是指个人对其接触的事物或参与的活动的兴趣。这种兴趣需要方法和结果的结合。主体需要的是对活动的及时感觉和满足感,不需要在活动之外再去寻找某种事物。间接兴趣是由活动或其他手段引起的兴趣,有时个人最初对活动不感兴趣,但活动期间发现结果乃是自己感兴趣的,于是也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兴趣。” 二是兴趣和基础学力。基本学术能力是指构成所有学习基础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术结构包括知识,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和态度,这是学术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数学基础能力的形成是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兴趣也是小学生基础能力内部构成的重要因素。

二、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基础学力形成的影响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形成抽象思维和基础学力。

2.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进而促进他们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有意识地克服各种难题。在学习数学中发现。而缺乏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并降低他们的基础学力。

3.兴趣会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内心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抱怨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本技能很低,因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因此,生活经历不仅是学生认知的源泉,而且也是学生形成数学基础学力的根基。没有实际生活体验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就会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教师将数学教学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小学生掌握基础学力。

三、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与基础学力培养的缺失

1.教学目标脱离小学生的发展实际

兴趣和自信心是小学生不断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了数学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过高的原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现有的知识和体验。”目前,许多老师还不了解小学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目的不明确,教学中往往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讲求“近期效益”,将数学教学过程变得过于复杂、过于抽象化,使小学生觉得数学 “高不可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出现消沉、厌烦等情绪。

2.教学过程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是分开的

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系统性,但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必须“指责”这种系统性,而且还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学生形成独立的经验“建构”。但是,由于现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简单、线性和机械主义,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算术训练和对基本概念的背诵,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在“纯知识”的教学中,它偏离了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变得刻板、僵化、难以理解,课堂教学缺乏兴趣、生机与活力。

3.传统教育限制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做出行为反应。 相关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并非所有学生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处理信息:有些学生擅长处理图像信息,有些学生擅长处理文字信息,有些学生擅长加工言语信息。而教师常规的“讲”“练”教学定势会使很多小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从长远来看,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就会降低。为了唤醒和培养学生对数学和基础学力的兴趣,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陈规定型观念,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小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基础学力的培养

1.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是解决我们的生活和生成问题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學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最重要的还要让他们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要求数学老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数学教学思想和方法,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明确目标定位,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数学,提高学生数学学术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科书看似内容非常简单,实际上,它包含着非常深刻的真理。没有坚实的数学基础,教师很难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因此,为了适应小学新数学课程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一方面,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储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教师应认真研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不是用成人思维代替小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教学智慧,努力使数学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赖贻禄. 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的几点看法[J]. 考试周刊,2018(8)

2.陈萍花,倪百金,陈玲珍.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18(92)

3.刘晓琴. 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 考试周刊,2018(93)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小学数学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