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添莹 崔春晓
摘 要:孤独症干预的一个重点即是通过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来改善行为紊乱的问题。行为干预涉及了较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以下简称“ABA”。通过阐述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相关机构和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为干预;应用行为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
本文通过分析临床收治病例中应用早期行为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大运动、精细运动以及社交的影响,为康复治疗师提供合理,明确的训练方向,为患儿提供更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40名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在某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进行早期行为干预配合训练。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不存在显著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内容与方案
在本研究中,首先对患儿的各项发育水平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能力、认知水平、核心症状设计出治疗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言语训练(2)模仿(3)自我帮助(4)社交技能(5)大运动(6)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
实验组结合早期行为干预进行训练,代表性的行为干预方法即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应用行为分析的主要过程就是治疗师对患儿进行一种或多种刺激,患儿根据刺激做出反应,治疗师根据患儿的反应给予强化物。如果患儿根据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那么研究者就会给予强化物并鼓励他的行为。如果患儿做出不恰当的反应,那么研究将不给强化物,并且教他正确的行为来代替他的错误行为。训练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刺激与强化策略,从个体出发,更加注重个体内在需要。具体训练方法举例:(1)目光接触训练。(2)坐位的训练。
训练时间:每周35小时左右。每节课20 min,每天上午5节课,对每个分解任务的强化训练至少20次;下午进行2-3 h的感统训练。根据患儿的能力调整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与训练时间,6个月为一个实验疗程,共两个疗程。
1.3 疗效评估指标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PEP-3)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和组间对比均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ARS评估对比
应用早期行为干预训练组(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进行CARS评分。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的平均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12个月治疗后,对照组的平均分值由(40.00±5.54降低到32.00±5.00),不具有顯著差异(P>0.05),实验组由(40.13±5.55降低到 28.00±4.72),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5)。在训练12个月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BC量表的评分对比
应用早期行为干预训练组(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进行ABC评分,包括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五个方面对照的评分。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两组的平均分值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治疗后,对照组语言的平均分值(13.6±1.5)降低到(12.3±1.3),感觉(由12.6±2.3)降低到(11.3±1.7),交往(由24.7±2.8)降低到(23.1±2.7),躯体运动(由12.7±1.8)降低到(11.5±1.3),生活自理能力(由14.6±2.9)降低到(13.9±2.9),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语言的平均分值(13.7±1.8)降低到(11.4±1.1),感觉由(12.2±2.4)降低到(10.2±2.4),交往由(24.1±2.7)降低到(20.7±2.5),躯体运动由(12.5±1.7)降低到(10.4±1.4),生活自理能力由(14.3±3.1)降低到(12.8±2.7),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ABC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PEP-3评估情况比较
应用早期行为干预训练组(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进行PEP-3评分,包括沟通、体能、行为的评分。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常规康复训练组运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两组的平均分值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沟通的平均分值(5.70±2.42)增加到(22.27±3.46),体能(8.73±3.07)增加到(18.73±3.14),行为(12.30±2.95)增加到(23.07±3.17),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沟通的平均分值(5.90±2.56)增加到(30.60±2.66),体能(9.077±2.36)增加到(26.17±2.20),行为(12.70±2.68)增加到(31.60±减2.77),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PEP-3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本研究数据表明,在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CARS、ABC评分降低,PEP-3的沟通、体能、行为各方面评分升高。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儿童的体能、行为、沟通各方面的能力,但结合应用行为分析进行训练症状改善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吴亮,李红霞.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其康复状况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8,39(2)
[2]张勤良,张俊,刘凤琳,等.结构化教学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1)
作者简介:曹添莹,1997年5月,女,籍贯:山东省青岛市,理学学士,山东协和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早期行为干预。
本文指导教师:崔春晓,1984年4月,女,籍贯山东省潍坊市,硕士研究生,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