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芬
摘 要:我国农业灌区改革已经进行了近20余年的时间,取得了较大的改革成效。本文对农业灌区改革中的水权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农业灌区用水制约因素,分析了灌区水权改革现状,指出了灌区改革中的水权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灌区改革中的水权管理完善措施。
关键词:农业灌区;改革;水权管理
民勤县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全县各类沙漠及荒漠化面积占89.8%,绿洲面积仅占10.2%。民勤县境内不自产正常地表径流,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南部进入境内的石羊河干流,因此民勤县通过水权管理和改革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民勤县水权管理措施
1.1明晰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水资源管理
合理确定全县年度用水总量,把初始水权、定额管理作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前提。全县水权总量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严格控制在4.13亿m3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16亿m3以内。探索出以管理财政的方式来管理水资源,即:水资源要年初预算、年内审计、年终决算的预算审计管理新模式,对水权落实管理的相关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1.2创新水权监管措施
一是全面规范初始水权分配和审批管理。以全县水资源分配方案的总量控制目标为总纲,以人均公平享用水资源为原则,全面规范水权分配和审批程序,严格落实实名制配水制度和水权配置公示制度。二是全面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并运行,实行水电共管措施。三是全面规范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通过创新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建立工程节水奖励机制,全面促进节水工程发挥效益。四是全面规范差别水价和水权预算审计制度执行。做到用水计量精准科学,水费负担均衡合理,充分体现“多种地、多用水、多交费、多负担”的水费政策。
1.3深化水价改革措施
按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供水成本,坚持1年核算评估、3年动态调整,初步形成地下水水价高于地表水水价的水价机制。全县地下水水资源费由试点前的0.01元/m3调整为0.02元/m3,对地下水实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两部制水价,基本水价每年30元/hm2,计量水价按每年300元/hm2的标准和各灌区的配水定额进行计算,初步形成地下水成本水价高于地表水水价和地表水实行成本计价的水价机制。以坝区为例,地下水配水定额为1950m3/hm2,即地下水计量水价为0.154元/m3。
2 民勤县灌区改革中的水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灌区水权不明晰
目前民勤县农业灌区的水权一般都是由县一级政府来决定,并且由乡镇一级政府来执行。在县一级的初始水权分配方案中只是明确了一定数额的农业加生态水权指标,但是对农村生活用水的水权以及農村地区的工业用水水权没有进一步明确。目前各级水管部门对水权水量的分配不一致,各类指标数据也存在较大的冲突。县级水务部门对水权到户工作存在较大的顾虑和担心,由于对全县总的水权指标不明晰,担心水权明细到各个农户后,将来如果农业灌区的改革政策发生变化的话,工作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2.2 农业灌溉面积不准确
将农户用水灌溉面积进行准确核定是明细水权的最基础工作,这也是直接触及群众切身的最核心利益,关系到农村整个社会稳定,民勤县农业灌区面积的核定是水权改革中面临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对农户的确定面积已经实行了30余年,但是由于农业灌区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农业区划调整以及土地开发、粮食直补以及农业税费面积等一系列变化,这都会对农业灌区面积造成直接的影响。农业灌区面积的工作量比较大,涉及的部门比较多,需要政府加大统筹安排力度。
2.3 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水资源浪费
在农业灌区,由于多头管理,存在管理体制脱节和责权模糊等问题,比如在过程管理和建设上面存在方法原始以及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农田灌溉仍然沿袭农户平时用水的习惯;田间工程管理比较粗放而且群众的节水意识也比较淡薄,防水的时候存在大水漫灌以及串灌等现象,导致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另外,由于多数灌区的工程战线比较长,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再加上养护和维修等缺乏的因素,使得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存在不到位等现象,渠道水能低。
3 民勤县水权改革的完善对策
甘肃民勤县的水权改革已处于改革实施阶段,为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区域,行业用水总量指标;坚持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为辅的原则;坚持下管一级,逐级分配原则;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民勤县深化水价改革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加快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和公平合理,平等有偿的水权水市场运行体系,进一步规范不同层次和不同水量的水权交易程序。
3.1广泛宣传,増强意识。
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强化干部群众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巩固的认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坚守“关井压田”红线,分类配置特色林果业水权,严禁对隐性压减耕地配水,禁止向改变用地性质地块配水,严管村社农林场用水,限制向高耗水作物配水6项措施,并将高耗水作物作为监控重点。
3.2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各镇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和司法所长任副组长,水管站、供电所、派出所、国土所负责人以及各村主任为组员的水权落实监管领导小组,与各村负责人、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签订水权监管工作责任书,进一步细化水权监管任务,靠实水权监管工作责任。定期组织召开水权监管落实工作专题会议,加强对阶段水权形势的研判和分析,安排部署阶段水权监管重点工作任务。
3.3逐户告知,水电共管
要求各镇采取逐户发放告知函等方式,逐户告知洋葱、制种玉米零种植等具体事项,并与广大农户签订洋葱零育苗、零种植承诺书,严禁高耗水作物种植,引导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对发现疑似有洋葱种植迹象的机井,立即采取措施,向电管单位发送告知函,采取停电限水措施。建立年度水资源分配方案落实情况月核算、月报告、预告知等制度,落实水权轮次监控目标,确保年度水权总量不突破。
3.4强化执法,定期巡查
安排水政监察大队蹲点开展水权监管、水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情况执法监察,重点对初始水权分配、人均2.5亩的配水面积、重点治理期间关闭的3018眼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运行等进行检查,落实水政执法工作责任制,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时段进行常态化巡查,确保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坚决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
3.5动态考核,严肃追责、
将水资源分配方案落实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将水权、水量、水价、水费纳入审计项目,实行年初预算、年内审计、年终决算、年度调剂,审计结果定期通报。各镇将水权作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节水工程运行、引导节水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3.6节水先行,提高效益
继续把农业节水作为主攻方向,制定完善高效节水作物目录,修订完善行业用水定额,大力开展高效节水模式试验示范,按照县上“8+N"的要求目前确定农业高效节水示范点15个,示范面积1.57万亩。
参考文献
[1]林凌,刘世庆,巨栋,等.中国水权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方向和任务[J].开发研究,2016,(1):1-6.
[2]田贵良.国家试点省(区)水权改革经验比较与推进对策[J].环境保护,2018,v.46;No.639(13):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