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芹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身势语;空间语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科技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非语言要素在交际中的功能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基金号为:17XKY032。
伴随着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范畴和概念已经得到了扩大和更新。狭义上的语言一般指有语言符号的有声语言和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广义上的语言不仅包括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还包括各种可以传达情谊的手势、面部表情等。
非语言交流(Nonverbal Communication),也可以译为“非言语沟通”、“非言语交往”、“非言语通讯”,指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使用语言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
非语言交流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重在伴随着口语交际与书面语交际的各种非语言交际要素的研究。从本质上来说,非语言交际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环境中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都能够传达人的心理活动或思维活动,因此,非语言行为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语言行为同等重要。
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同时进行的交际过程。教师通过语言行为传递知识信息,伴随着语言行为的非语言行为在教学活动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教学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教师的常用非语言行为究竟有哪些呢?学者关世杰(1995)把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分成了人体语、时间语和空间语。贾玉新(1997)把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分成了时间语、身势语和接触语等。
本文拟结合以上几位学者的分类方法,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以下几种常见的非语言行为进行探讨。
体语是非语言交际要素中涵盖范围最广的,不仅仅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抚摸和拥抱等身体接触行为,还包括身材外表语与衣着服饰语等要素。
日常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交际过程,由师生之间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完成。教师在这个交际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语言行为,同样也不能忽视非语言行为对教学交际活动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看到教师在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上面有着各种不同的风格。在教学评价中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面部表情去判断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亲和力。比如有的教师性格比较活泼开朗,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面带微笑,有的教师则不苟言笑。有的教师伴随着口头讲解会有大量的手势,但是有的教师则很少有手势等动作。在肯定学生时有的教师除了口头表扬还会有竖大拇指、轻拍学生肩膀或者抚摸比较年幼的学生的头部等行为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或喜爱。
在交际中,人们可以运用目光接触或避开、目光接触的时间长短、视线的控制、眨眼、目光的抬高或低垂、睁眼的大小、闭上眼睛等方式传递信息。欧美人认为,熟识人之间交谈时应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如果避开眼神接触一般会被认为是不友好的行为,是对对方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害怕对方、不诚实可靠甚至是诡诈的表现,但是如果长时间盯着对方看也是不礼貌的。在中国,很多人在演讲或讲话时习惯照着讲稿念,不是特别注重与听众进行目光的接触,在西方听众看来属于不礼貌、不尊重听众的行为。
以美国人类学家E.T.Hall为代表的学者对人际空间距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领域学(proxemics)”这一术语,他认为空间距离的大小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及感情的亲密程度,他把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并有其相应的尺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或疑问的解答,与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的人际距离保持在1m或以上,与后排就坐的学生的人际距离保持在5m-8m甚至更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会走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或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此时的人际距离一般保持在50cm左右。当学生需要教师手把手教实际操作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距离甚至会低于50cm。
时间语言包括提前到达、准时赴约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堂课的授课时长为40到45分钟。教师提前五分钟进教室、准点进教室、提前下课、准点下课或拖堂等现象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多数情况下教师普遍会提前五到十分钟进教室为上课做准备,但是也有部分教师会踩着点进教室。有的教师听到下课铃响会立马停止讲课,但是也有教师会拖堂几分钟把正在讲的内容讲完,还有的教师会因为提前讲完了课堂教学计划中的内容而提前几分钟下课。
副语言包括有声辅助语。有声辅助语是教师通过语速、语调、音量等语言附加现象来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类型,也称为“伴随语言”或“副语言”。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强调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快慢、调节音量高低来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
有时候教师看到讲台底下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与周围的同学讲小话,会通过停止讲课几十秒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这也是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达到教学目的而灵活运用副语言的一种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有主观上恶意破坏教学秩序、给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时,有的教师会采取“停顿无效后以严肃的表情结合抬高音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醒、警告,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有时候比有声语言更加重要。比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面带微笑、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的老师。
教师的一颦一笑、每一个眼神对于正在求知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督促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笔者曾经带学生参加省级日语演讲比赛,上半场因为种种关系,学生的得分垫底了。学生走下舞台时的眼神是沮丧的,这时笔者没有说任何一个字,只是定定地看了学生几秒钟,点点头,招手示意学生坐笔者身边继续观看其他选手比赛。下半场,该学生以第三名的成绩将总分追到第五名,获得了个人二等奖。走下讲台,学生笑着对笔者说:“老师终于笑了。”在笔者看来,当时学生暂时失利的情况下,任何有声语言似乎都是苍白无力的,唯有合适的非语言行为才有可能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奋勇直追。
教师注重仪表不仅应该包括穿着打扮,也应该包括对自己的身高、体型、容貌等进行修饰。因为中国也有“以貌取人”这一说法,所以教师的服装搭配、发型、妆容甚至体味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笔者小学的时候新来的年轻女老师皮肤总是打理得非常光洁、不施脂粉也白里透红、起腰长发乌黑发亮非常清爽、喜欢穿天蓝色或者白色、大红色等亮色的衣服,老师喜欢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每次老师穿过教室的时候总能闻到老师身上淡淡的茉莉花香水味,老师的声音总是抑扬顿挫、在黑板上的板书一笔一划都非常工整有力,老师这一系列的非语言行为无不展示出了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对学生的尊重,因此听老师的课也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老师任教科目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分配视线、与学生的目光接触时间长短都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交际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目光接触对于成功达到教学交际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全程埋头照着教材照本宣科或者对着ppt念课件内容而避开与学生进行目光接触,一般会被学生认为是非常傲慢无礼的教师。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高效率利用有声语言的优势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需要教师灵活运用非语言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更多地了解非语言行为及其交际功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向凡.课堂非语言行为内涵的文化差异散议[J].韶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21-124.
[2]李永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1):70-72.
[3]王丽梅.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及其应用策略[J].教学与管理学学报,2018(09):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