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0-09-14 08:31周敏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7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实训环节

沈 纲, 周敏锐, 石 诘, 沈 秀

(常州大学a.体育学院;b.后勤集团;c.教务处;d.学报编辑部,江苏常州213164)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改革步入快车道,国务院接连发布了2014年46号、2016年77号、2018年121号、2019年40号等文件从政策支持和产业布局的角度,对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随着赛事转播权放开、不合理行政审批取消、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与落地,我国体育产业朝着市场化方向纵深发展。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才的巨大需求,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1%,增速连续2年超过30%[1-2]。我国体育专门人才培养起步较早,但受到举国体育体制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内体育人才培养局限于竞技人才和体育教育人才的范围。休闲体育专门人才培养起步较晚,起点也较低,相关专业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3-5]。高校对于如何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如何系统规划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如何设计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深感困惑。我校依靠苏南地区丰富的休闲体育资源和发达的体育产业市场,于2010年开始设置本科层次的休闲体育专业,主要培养室内健身休闲和户外运动休闲两个方向的休闲体育人才。

本文基于我校多年专业建设成果和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探讨如何系统规划并构建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休闲体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1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规划

职业适应能力,指个体顺应职业环境要求,解决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所需具备的系列相关能力,通常表现为组织协同能力、工作沟通能力、职业学习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生涯发展能力等5个维度[6]。能力高于实践而源于实践,职业适应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遵循“入学—入门—入行—入职”4个渐进的过程[7]。就休闲体育专业而言,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可切分为“岗位认知能力适应—单项基本操作能力适应—独立执行能力适应—综合能力适应”等4个递进的阶段。基于此理念,学校体育学院遵循职业成长逻辑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特征,突出岗位需求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休闲体育专业职业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规划(见表1)。实践教学规划的核心理念[8]包括以下4点:①“4阶梯5维度”的实践教学内容,不仅要遵循“入学—入门—入行—入职”的职业发展理念,也要充分体现了休闲体育专业的核心职业适应能力。②打破课堂教学的壁垒,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实践特点,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③实行“教练教技术+导师教学术”双导师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保障实践教学师资力量。④实行“校内+校外”双基地保障模式,提供真实职场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表1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规划

2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根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细化为不同的教学项目(见表2),遵循“4阶梯5维度”的规划理念,分解到不同学期落地实施。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将入学、入门、入行、入职4个阶段切分为社团服务、俱乐部实训、见习、实习等4个教学层次,再在4个教学层次中设置若干具体实践环节。社团服务环节贯穿本科4年,重点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适应能力,旨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交能力。俱乐部实训环节也贯穿本科4年各阶段,以强化学生职业实操能力与职业拓展能力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见习环节主要安排在第2~6学期,利用课外和暑期的时间,主要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旨在强化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实习环节力图提高学生职业应用技能,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从第4学期开始安排,持续到学生毕业。

职业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实施,采用学分与学时结合的管理模式,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育人理念。全员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全部实践教学环节,但可根据个人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全过程是指学生在本科4年中,持续参与健身休闲指导与体育竞赛服务等实践项目。全方位是指实践教学内容涵盖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全要素,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不仅要适应模拟的职业场景,而且要适应真实职业场景。

表2 职业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1 社团服务

社团服务是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形式,我校将社团服务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4年累计完成100学时的志愿服务。学院团委牵头统计学生的服务学时,每年度向体育学院提交一次统计报表。学校和二级学院体育社团,既包括篮球、足球、跆拳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常见运动社团,也包括体育创新创业、体育摄影、体育新闻等具有人文特色的社团。体育社团活动主要采取“活动+课程+讲座”的方式。桌面游戏(杀人游戏、三国杀等)、学生高台演讲、公文写作与处理、交际礼仪、生命教育讲座等是体育社团活动的必须内容[9]。通过这类活动,学生既可以了解行业对员工知识、素养和能力要求,也能提升自学和情绪调节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团委和二级学院团委都积极筹建创业社团,体育学院也积极参与其中。创业社团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之优势[10],采用“项目小组+创业导师”形式,依托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展体育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立项与结题活动。学生也可以在“兴趣驱动、自主经营、重在过程、面向需求”原则下,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创业环境和经费支持,但学生要责任自担、自负盈亏。诚然,这类创业活动最后成功的不多,但学生在校的创业经验拓展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历。

2.2 俱乐部实训

俱乐部实训是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技能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特色项目,采用教练负责制的俱乐部管理模式。在第1~4学期的每一学期里,学生需要通过参与俱乐部活动修满2个学分,每学期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课外训练与竞赛。在第5~7学期,俱乐部实训与职业实习联合开展。根据学院设置的专业方向和市场需求,体育学院每学期开设4~6个俱乐部,学生结合自己兴趣和特长自行报考俱乐部。俱乐部设置一定的考核条件,挑选适合的学生。学生在校内专任教师(校内教练)与企业特聘讲师(校外教练)的共同指导下,主要进行基本运动技术、基本教学指导、运动裁判法等方面的实训活动。学院会定期举办俱乐部联赛,通过以赛带练,以赛代考,形成“大一、大二参赛,大三组织,大四管理”的俱乐部联赛实训体系。这一实训环节是最贴近真实职业的实践环节,为了保证实训效果,学校在这一环节引入第3方机构评价实训效果。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可以在某一运动项目上面获得过硬的职业技术,甚至取得国家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包括教练员证、裁判员证、救生员证等)。

实训环节是休闲体育专业区别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的重要课程环节,需要从企业实际需求或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设计实践教学。学院需要定期邀请校外俱乐部管理者、经营者和校内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专题讲座,以案例讲解与分析的形式讲授社交礼仪、性格测试、市场调研、产品营销方案设计、赛事策划与组织、俱乐部自媒体制作、财务管理等实务性课程,使学生熟悉俱乐部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技能,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强化个人职业能力和职业敏感性,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

2.3 见习

见习包括专业认知见习、行业认知见习和职业认知见习3个环节,每个环节设置1个学分。专业认知见习安排在3、4学期的课外,行业认知见习安排在3、5学期的寒期,而职业认知见习安排在4、6学期的暑期。专业认知见习的目标是让学生明确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需求,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专业认识见习主要安排在中小学、高等院校、体育培训中心等实习合作单位,采用查阅资料、看课、走访、调研等方式,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健身与指导、体育活动策划与实施等。行业认知见习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了解行业特点与行业发展动态,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与知识面,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打基础,可采取参观、走访、调研、讲座、参与等多种形式。职业认识见习采取跟班、体验、观摩、调研、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岗位的职场情景,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性质、特点、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认知水平。

2.4 实习

实习是休闲体育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校内外跟班实习、毕业设计和职业岗位实习3个具体环节。校内外跟班实习安排在4~7学期的课外时段,需要学生完成100学时的教学实践;毕业环节安排在第7学期,需修满16个学分;职业岗位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需修满12个学分。校内外跟班实习遵循“学训一体、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以提升职业适应能力为目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的一种短期实习活动。实习前,学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写好实习计划,并经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跟班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还需要提交实习总结报告。跟班实习将实习环节提前,让学生尽可能早地进行形式多样的短期实习,其目的是将技能学习与技能应用结合起来。毕业设计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所设置的学分最多,时间最集中,管理最严格,是关系到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成效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以前3年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为依据,必须以职业实践中的真实问题为导向。毕业设计的成果形式可以是体育市场调查报告、体育产品设计方案、体育营销推广计划、体育赛事组织策划等。职业岗位实习根据学生岗位兴趣、技能水平、企业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安排,是实习层次中最社会化的实践教学形式。职业岗位实习主要采用“师徒制+雇员制”的模式。每个实习生均被安排1位企业师傅,同时以雇员身份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学生能否取得该环节的成绩,取决于企业师傅的评价和企业的管理考核。

3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校内开放服务型+校外企业合作型”双基地保障体系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注重专业技术的训练与提高,还注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深入体育行业进行实践锻炼是学生在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顺利完成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数量充足、设施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基础与保障条件[1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新常态以及国家大力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事体育服务资源开发与供给的休闲体育公司数量快速增加,这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深度合作带来了机会[12]。我校地处苏南休闲体育资源丰富的区域,早在开办专业之初就紧抓机遇,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并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解决了创办专业初期,实习实践场所缺乏的难题。尽管如此,由于休闲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休闲体育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其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容纳学生规模有限,这也给人才培养带来“实习教学场地分散、不易管理”的难题。

为了突破实习场所限制,破解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难题,学校积极探索校内开放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并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见图1)。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对原有场馆设施进行系统规划和完善,并按照商业健身会所的模式运行管理。基地拥有一个体育研究服务中心,一个管理中心以及企业文化服务中心、健身休闲服务中心、体育赛事服务中心等5个主要功能中心。基地采取“申请+考核”式的内部实习、实训管理机制、“会员+菜单”式的对外服务机制,不仅保障校内的教学和训练,还最大限度地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休闲体育项目指导、休闲体育产品设计、休闲体育俱乐部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等服务。开放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将真实的职业场景(休闲健身会所)搬至校内,实现了学生不出校园就能进行真实职场体验的目的,不仅为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提供了长期方便的场所,还拓宽了高校服务社会之功能。

图1 休闲体育专业开放服务型实践教学基地示意图

3.2 “教练+师傅”双导师师资保障体系

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休闲体育人才需求激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数量也快速上升。作为新兴和新办专业,师资力量薄弱自然是各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3-14]。为了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目标,体育学院十分重视师资团队建设,积极开展与企业联合培养师资的工作,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至少参与一家体育类企业的运营,还要求教师必须获取至少一种行业资格认证证书。学校的这些措施为专业师资培训,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校还十分重视兼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引进行业专门人才,组建高级管理人才、高业绩市场人才为主的兼职师资队伍,与校内专任教师优势互补,以保障实践教学规划的有效实施。

3.3 “学分+技能证书”双重考评保障体系

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参与、技能提升与能力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教学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效果,对传统的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15]。一方面,学校采取学分认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学院将专业实践考核与职业鉴定结合起来,对于取得相应项目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直接予以学分认定,真正做到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与毕业和就业息息相关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

4 结 语

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已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体育休闲领域极富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院校,主要培养体育休闲管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旅游管理、私人教练、足球管理、高尔夫管理、网球管理、健身管理、营地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学院与中国登山协会、中国健身协会、中国足球协会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逐步成为我国健身休闲服务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之一。学生通过社团服务、俱乐部实训、行业见习、企业实习以及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考验和磨炼,成就了一大批体育学院优秀学子。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学生专业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我校毕业生深得用人单位青睐,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5%以上,考研人数也逐年增加,学生毕业后创业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基于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实践,受到了省内外体育院校的广泛关注。学院先后接待来自省内外的数十所体育院校同行的来访,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获得一致好评。

尽管如此,体育学院在推行职业适应能力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遭遇了不少的制度性障碍,在校内外体育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在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实践中还存在诸如教师理念、学生观念以及学校管理制度方面的约束条件。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打破学业、专业、行业、职业等诸多既有范式,以育人为中心,加强学校的内部整合,强化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外部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从知识技术教学到能力素质塑造的职业化需求。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实训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沙漠里的精灵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