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艳
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危重症患者疾病类型多样,且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患者将随时面临生命威胁[1-4]。因而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EICU危重症患者的早期干预,以免患者病情迅速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若医务工作者未及时发现E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干预措施,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威胁。因而,医务工作者应尽早识别E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并给予一定干预措施。近几年,我国很多医院设置有院内急救小组及快速反应小组,其主要职责为E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并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EICU科收治的18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给予EICU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的临床效果,为日后EICU患者治疗、护理工作提供依据。现进行如下报道。
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EICU收治的180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将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每组有患者9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43.27±9.67)岁;主要疾病为:重度心血管疾病32例、脑血管意外20例、重型颅脑外伤20例、呼吸衰竭15例、癌症3例等。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23~74岁,平均年龄为(44.17±10.11)岁;主要疾病为:重度心血管疾病30例、脑出血22例、消化道大出血20例、重症肺炎12例、重症胰腺炎6例等。所有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未患免疫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持续24 h心电监测,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血氧饱和度,定时监测CVP、血糖、出入量。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识别和干预,主要措施为:(1)病情变化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由于EICU为病情重、病情发展迅速的患者。因而,护理人员需在患者病情恶化的早期对心血管、神经及呼吸系统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疾病迅速进展的早期信号,从而早期介入,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8]。如:①心率异常:心率大于120次/min或小于50次/min;②心律不齐:新发的心律不齐;③氧饱和度下降:血氧小于90%,或显著发绀;④呼吸频率异常:呼吸频率大于30 次/min或小于6次/min;⑤ 血压异常:收缩压小于 90 mm Hg 或是大于220 mm Hg;⑥ 癫痫:新发的癫痫发作,单次痫性发作超过30 min,或癫痫频繁发作;⑦ 昏迷:新发生对刺激无反应的意识改变;⑧胸痛:新发生伴冷汗的胸痛;⑨少尿:尿量小于 0.5 mL/(kg·h),时间超过6 h。应发挥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经验,准确配合医生,随时准备CPR、电除颤、气管插管、动静脉置管及临时心脏起搏等,将抢救车、抢救仪器、抢救药物推至床旁24 h专人严格监护及时查看病历及记录,清楚病理基础、用药情况及检查结果,早期发现诱发因素,掌握发作的先兆,患者病情需要时,请相关专科支援。(2)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EICU危重症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比如:非计划性拔管、医院内感染、压疮等。为避免患者发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对这些并发症进行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9-11]。①非计划性拔管:EICU的患者大都是带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由于治疗需要,会在体内留置许多管路。造成这种意外的主要原因有麻醉初醒、肢体躁动、置管不适、固定不妥当、患者情绪暴躁或约束不当等,如不及时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往往会导致患者治疗失败或死亡。护理人员应提高对于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性的认识,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精神状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方法,有效约束患者肢体及正确使用镇静剂。②医院内感染:EICU患者往往侵入性操作较多,抵抗力低下,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感染;有创性动静脉置管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概率;长期应用多种药物,体内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加;探视人员带入细菌、病毒使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多。我们应加大医院院内感染的管理力度,每月对人工气道、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进行感染监测,定期做血培养、痰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及时调整临床用药。每日加强对各种管道、器械的消毒。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观念,预防交叉感染。③压疮。一些EICU患者由于病情或身体情况所限,需要长期卧床或不能自主改变体位,加上营养缺乏、重度水肿等导致皮肤的抵抗力下降,这种情况容易出现压疮。应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或改变体位,减轻骨突出部位的长期受压,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以及皮温等状况;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在压疮发生早期请专科护士会诊予以指导,加强科室内压疮知识的学习,掌握压疮评分的方法,严格观察压疮的进展。(3)早期康复干预。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在危重疾病发生后2~5 d 内开始,患者通过自身肌力和控制力在一定的辅助条件下参与一系列的功能锻炼。通过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治疗及预防ICU获得性虚弱、ICU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同时改善了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并使其自理能得到提升[12]。①为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首先应给予正确体位排痰训练,在重力作用的辅助下促进肺叶和肺段气道的分泌物顺利引流并排出,该措施特别适合大量痰液的EICU患者,通常也可配合其他相关胸部理疗,如胸部叩拍及振动等手法康复治疗。另外呼吸运动和有效的咳嗽均能够促进患者肺部充气,协助肺泡及气道当中的微小分泌物顺利排出体外,防止痰液淤积在肺内,运用深呼吸训练法还可提高患者呼吸肌的强度,改善其通气功能。除此之外,离床活动也是EICU患者有效的呼吸运动方法,通过离床步行活动可促进患者尽早脱机。②为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每天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被动活动和体位训练方法,通过保持直立体位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效治疗措施,能够独立保持坐位和站位的患者,需要鼓励其每日多次进行坐位与站立体位。若患者病情严重,无法独立保持坐位和站位时,也可对其床头进行摇高,协助患者靠坐于床边。③为了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废用性萎缩,应每天给予全范围的关节被动活动;对于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关节挛缩的患者,则予以肌肉牵伸、矫形支具固定;另外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肌肉按摩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于意识清楚且可以在床上完成主动活动的患者应提高患者的床边及离床运动功能,包括被动活动、肌力训练、床边坐、转移至床旁椅及床边站立等。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所涉及数据信息,以()表示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组别 n 平均抢救时间(min) 住院时间(d)对照组 90 28.13±3.91 13.78±4.23观察组 90 20.35±3.14 8.25±2.11 t值 - 14.718 11.098 P值 - 0.000 0.000
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4例患者出现压疮、4例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观察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无患者出现压疮及非计划拔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EICU 患者涉及很多的疾病科室,医护人员要掌握综合的护理知识,熟练使用复杂的监护仪器,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做出判断。E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发展快,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干预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给予E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措施,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患者经济压力具有一定意义。
3.2.1 由细节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大部分EICU危重症患者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病情复杂,变化快,因而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依据自己掌握的护理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采用评判性思维,由细节处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早期识别、诊断[13-14],比如: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意识不清、是否新发心律失常、是否需紧急气管插管等,采用早期识别分析患者病情发展,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
3.2.2 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对EICU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是一项具有预见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模式 ,将其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不仅可提升抢救成功率,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比如:麻醉初醒的患者肢体躁动时,需及时予适当约束;痰多的患者及时吸痰并予痰培养,危重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均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
3.2.3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营养支持 EICU患者病情重且病情复杂,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治疗失去信心或不配合医生治疗,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心理护理是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必要措施, 同时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十分重要,健康教育是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保障。此外,积极营养支持也是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辅助措施。
总而言之,给予EICU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和干预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